1月18日,第五届苏蟹名牌榜颁奖仪式暨“江苏红”美食文化展示活动在南京举行。经过专家现场评选,“泗洪大闸蟹”荣膺第五届苏蟹名牌榜金蟹奖,“江心源”江蟹荣膺银蟹奖。

寒冬相约依赖科技进步

入围此次终评的10家大闸蟹品牌,既有来自苏北洪泽湖产区的“泗洪大闸蟹”、苏南长荡湖产区的“苏标”、阳澄湖产区的“沙家浜”等传统名牌,也有来自长江岛屿扬中的“江心源”、常州产区的“惠嘉蟹行”、苏中邵伯湖产区的“印象邵伯湖”等一系列近年来崛起的新品牌。

江苏经济报社社长、总编辑吴剑飞在致辞中表示,金秋往往是螃蟹上市的好时节。此次能够在数九寒冬举办螃蟹美食活动,既依赖于科技的进步,适应了市场的新需求,也让消费者在年终大团圆的时候能够享用到这一美味。当前,江苏依然有许多品质优良的螃蟹,希望通过这样的评选活动,把群众口碑和专家评选结合起来,实现更好的品牌推广,从而为春节消费和明年螃蟹市场的开拓打下良好基础。

市场青睐源自品质追求

获奖苏蟹何以能够获得市场和专家青睐?泗洪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猛告诉记者,泗洪以水为名、因水而兴,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水域生态条件,先后获得“中国螃蟹之乡”“中国有机蟹养殖示范县”“中国水产百强县”“国家级出口大闸蟹质量安全示范区”“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殊荣。“泗洪大闸蟹”具有背青、肚白、金爪、螯强的外部特征和膏肥、黄满、肉香、微甜的内在品质。2016年,“泗洪大闸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同时共享“洪泽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多年来,泗洪坚持走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渔业发展之路,把以河蟹为主导的水产业作为农业第一大产业规划发展。设立泗洪县现代渔业发展奖补专项资金,每年拿出专项资金1亿元列入财政支农资金范围,把河蟹新品种引进、河蟹养殖标准化池塘改造、品牌创建等列入奖补范围,有效推动了全县大闸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具体产品策略方面,泗洪制定《泗洪大闸蟹养殖操作规范》,统一标准,规范养殖,并采用稻田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机械化智能化装备等工程,建成一批千亩以上集中连片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多措并举提升螃蟹质量。

目前,泗洪全县共有3000余名螃蟹经纪人,每年网箱暂养河蟹3万余吨。临近春节,泗洪县河蟹网箱暂养量达全国总量的60%以上。利用独有的暂养技术,形成独特的春节上市销售潮,打出差异化。在河蟹出口上,“泗洪大闸蟹”年出口量近900吨,创汇900余万美元,连续16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更好发展还需擦亮品牌

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苏蟹产业应如何走出高质量、高附加值发展之路?现场多位专家给出建议。省社科院农村发展所所长徐志明告诉记者,蟹和虾是江苏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产业基础好,也拥有较多的品牌。不同于工业品,农产品很难通过技术指标衡量,必须通过品牌来区分,好的品牌对于螃蟹价值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如何擦亮苏蟹品牌?省渔业协会秘书长邹勇从技术层面和营销层面分别给出了建议。“好的苗种是成功的第一步,业务部门要加强育苗、喂养、养殖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尽量培育套养水草、螺丝、青虾等动植物的自然生态养殖环境,从而提升螃蟹品质。”同时,还应加强数字渔业的发展,智能投饵、智能检测水质等新技术减轻人力成本的同时也有效防止养殖事故。此外,还可通过技术创新加强蟹种培育,实现螃蟹错峰上市,保证蟹农收入。在品牌营销层面,要想把苏蟹品牌推广到更大的范围,还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媒体的作用,以区域为整体打响品牌,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从而实现更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活动当天同步举办“江苏红”苏蟹美食现场烹饪、评比及颁奖仪式以及“江苏红”美食和地产品牌农产品、非遗文创产品展示展销,秦淮灯彩、承创织绣等一批江苏著名非遗文创产品参展。

江苏经济报记者 周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