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木星也,从步戌声。律历书,以五星为五步————许慎《说文解字》

岁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太阳系五大行星中的木星。古人根据木星在哪个星次来纪年,所以岁有“年”“年龄”的含义。

古代把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除就是去除的意思,就是指旧的一年过去了。

夕,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许慎《说文解字》

夕原来和月是同一个字,都是半个月亮的象形字。夕的字本义是月亮刚出现时的一段时间,也就是指傍晚、黄昏,后引申指夜晚。

除夕,就是岁除之日的夜晚,到半夜零点,旧岁就去除了,第二天是新岁,所以这一晚就叫除夕。

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吕氏春秋·季冬纪》

关于除夕的最早文件记载是《吕氏春秋·季冬纪》,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疠之鬼。这是除夕这个节日的由来。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酒食相邀,称“别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风土记》

最早明确记录“除夕”这个名称的,则是西晋的《风土记》。《风土记》中特别记述了除夕夜当时的民间习俗,也是第一次提到“守岁”民俗的书,当时已经有了守岁的民俗。

《风土记》中还有除夕之夜燃放爆竹以“辟邪驱鬼”的记载。

关于除夕守夜的意义,民间流传最广的的传说是:

远古时代,在深山密林中有一种异常凶残的怪兽,喜欢吃飞禽走兽甚至活人,先民把它们叫“年”。年生性凶猛,通过仔细观察,人们掌握了它的活动规律,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天一黑它就出来找吃的,一直到第二天雄鸡破晓,才返回山林中。于是,人们就把“年”出来吃人这一夜称为“年关”,为了安全度过年关,人们想了许多办法。到了年关这天晚上,人们都提前做好饭,然后关门熄火,藏在房里吃“年夜饭”。由于不知第二天能不能活着,所以,年夜饭也算最后的晚餐,做的很丰盛,然后,全家人围在一起,先供祭祖先,祈福祖先的保佑度过这一夜年关。晚饭后,大家也不敢睡,点着灯,坐在一起闲谈一直待天亮。等到雄鸡啼鸣,大年初一来临,“年”走了,人们才敢出门,相互拜年,庆贺度过了年关。后来,就慢慢形成了大年三十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

其实“守岁”有两种不同的习俗含义。一种是守岁火、照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就是要把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火辣族,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保持灯烛通宵不熄灭,被称作“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现在还有很多地区很多人,认为除夕夜打开各个房间的灯不关,就是沿袭了这个习俗。

另外一种守岁习俗是通宵不睡觉,一直坚持到天亮。就是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不睡围坐炉旁闲聊,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古代守岁的寓意其实是“守长寿岁”之意,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很多地区有“小辈守岁十年,长辈添寿一岁”的说法。台湾一些地区直接把除夕叫“长寿夜”,他们认为守岁可以使父母长寿。

古代除夕守岁的意义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多是取的精神上的美好寓意,是寄托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除夕夜是不是要熬夜守岁,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没必要为了坚持传统而熬夜守岁。毕竟,熬夜对身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