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娶了一位大脚马皇后,这位马皇后的贤名远播,在许多明朝电视剧中都能看到这位皇后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皇后画像

时至今日,安徽宿县还流传着有关马皇后的许多故事,“马皇后传说”甚至成为了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名片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马皇后在朱元璋的日常生活、内政治理、后宫治理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何马皇后能够让朱元璋言听计从?一向严酷的朱元璋为何唯独钟情于马皇后呢?

马皇后的家世、才华与朱元璋的原始积累

贤后马秀英的魅力

马皇后出生于安徽宿县的一个贫穷农户。她的父亲被乡亲称为“马公”,具体名字已经无从考究了。

不只是马皇后父亲的名字无从知晓,哪怕是马皇后本人,她的名字也是一个谜团,这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堂堂一国之母,居然连个正式名字都没有。

先别急着笑,这其实很正常,要知道,朱元璋一开始也不过取了一个朱重八的名字,这还是因为朱重八是个男丁,有自己的行辈,身为女性的马皇后显然没有这种待遇

从马皇后姓名之中不难看出,马皇后出身应该和朱元璋差不多,都是贫农家庭出身

现在有不少人将马皇后叫做“马秀英”,连南京孝陵博物馆解说词也将其称作马秀英,但是,查阅《明实录》、《明史》等记载,都没有马皇后真实姓名的记录。

由此,这个马秀英恐怕和“XX建国”、“XX爱国”一样,是一种取名套路,“秀英”很有可能是明代女性中最常见的名字,所以,人们就将马皇后称作马秀英了。

马皇后早年跟着她的老爸马公没有过过一天安生日子,因为她老爸是一个不肯安分的人,放到现在,就是一个有志青年,不屑于蝇营狗苟地讨生活,总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攒了一堆仇家

正因如此,在马皇后母亲难产去世后,马公就带着马皇后四处流窜,一方面躲避仇家,一方面寻找机会发家致富

正在这个时候,元朝统治分崩离析,眼看就要天下大乱,民变此起彼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末农民起义图

马公意识到苗头不对,不能带着小女儿四处乱跑,于是把马皇后托付给了好友郭子兴,让女儿认郭子兴作干爹,他自己一个人勇闯天涯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子兴画像

不久后,郭子兴参加到元末的农民起义中,混得有声有色,率领几千户百姓攻下了濠州城。

正是因为养父郭子兴从一众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成为地方上炽手可热的小军阀,马皇后的命运才得以根本改变

我们总说,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因为我们都知道,比起基因,一个人获得的教育和他的成长环境才是个人性格、能力的决定因素

要是马皇后还和亲生父亲颠沛流离,那马皇后肯定不会成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很有可能变成一个侠肝义胆的女侠。

又或者,郭子兴的起义没有成功,马皇后最多做一个富农家的闺女,大字不识几个。

正是因为郭子兴起义成功,成为小军阀,改善了家庭条件,郭子兴一家才有了把马皇后培养成大家闺秀的物质基础。

据《明史》记载,郭子兴将马皇后视如己出,亲自教她读书写作,还让老婆教她女工,长大后的马皇后可谓是上得了台面又做得了小女人,具备了那个时代男性梦寐以求的女性魅力。

当然,马皇后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读书识字、女红熟练等等技巧上,马皇后最令人喜爱的是善良、坚韧的性格

当郭子兴把养女嫁给朱元璋以后,马皇后和朱元璋的感情迅速升温,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几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让马皇后彻底抓住了朱元璋的心。

首先是朱元璋的被囚事件。郭子兴这个人心胸狭窄又颇为吝啬,在成为地方军阀后,他的臭毛病依旧没有改掉,每次攻占城池都会自己先享有战利品。

朱元璋与郭子兴截然不同,他每次都会先把战利品分享给士兵,这让朱元璋得到了许多士卒的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电视剧作战剧照

朱元璋受到的拥护让郭子兴阵营里的许多人看红了眼,他们在郭子兴面前诋毁朱元璋嚣张跋扈,不把郭子兴放在眼里。

郭子兴其实早对朱元璋有意见,因为朱元璋的做法显得自己作为领袖特别吝啬,于是,他就打算借着这个机会敲打一下朱元璋。

郭子兴很快派人把朱元璋抓过来,关到监狱里。郭子兴的本意只是搓搓朱元璋的锐气,并没有真的要杀朱元璋的意思。

毕竟,朱元璋算是自己的女婿,而且,朱元璋作战英勇,也算是自己手下的一员大将。

郭子兴的两个儿子看到了这个时机,这两个人早就看出朱元璋对自己有威胁,毕竟,女婿能力与亲儿子强,那家产最后由谁来继承就成了一个难题。

于是,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吩咐下人不要给朱元璋送饭,打算活活饿死朱元璋。

朱元璋下狱后,马皇后很快展开了营救。

根据清代学者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的记载,马皇后一时找不到办法,只好先去厨房偷偷揣了两个热馍馍给朱元璋送去。

有趣的是,马皇后送馍馍的时候恰好撞上了郭子兴的妻子,让郭子兴的妻子知道朱元璋被软禁,只能自己的老婆偷馍馍给他吃。

其实,马皇后撞上郭子兴妻子的事很可能就是马皇后自己制造的巧合。试想,如果马皇后只是想偷个馍馍给朱元璋送去,又怎么可能会主动地和郭子兴妻子撞上呢?

要知道,马皇后从小在郭子兴家里长大,哪些地方好藏,哪条线路出门最快,她心知肚明,会撞上郭子兴妻子,无疑是马皇后曲线救国的计策。

果不其然,郭子兴妻子当即表示会劝谏郭子兴,释放朱元璋,朱元璋就此逃过一劫,对马皇后的感激之情越发深厚。

其次是朱元璋险些被杀事件。在朱元璋被囚事件发生后不久,郭子兴的两个儿子看到朱元璋势力日益壮大,就像干脆用毒酒谋杀他。

于是,两人打算设宴款待朱元璋,然后暗中下毒杀害他。这条计策很快被马皇后知晓,马皇后立刻告诉了朱元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郭天叙剧照

在赴宴当天,朱元璋走到一半时举手指着天说,天上的神明告诉我,我要赶快回家,不然会有性命之忧。

在这个时候,朱元璋恐怕真的将马皇后视作上天赐予她的贤内助,屡次帮他脱险,他也就此无法自拔地爱上了这么一位机警、聪慧的女子。

后来,即便是朱元璋成了皇帝,对于这位妻子,他还是言听计从,也从来没有她发过火,想来,马皇后的人格魅力和屡次拯救朱元璋的恩惠无疑是关键因素。

朱元璋的落魄与发家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贫农出身,他甚至连个正儿八经的名字都没有,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八,他一开始又被叫做朱重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画像

至元四年(1344),濠州(安徽凤阳)地区大旱,百姓颗粒无收,瘟疫横行,朱元璋的父母兄长相继病死,为了谋取一条生路,他在17岁时就进入皇觉寺当和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觉寺

然而,这个时候,佛教也无法庇护他了,正所谓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寺庙经济也逐渐崩溃。

他只好外出乞讨,从安徽出发一路向北,最远到河南信阳等地,这段乞讨游历的生活塑造了朱元璋坚忍不拔的性格。

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在外面也乞讨不下去了,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他只好灰溜溜地返回老家,重新进入皇觉寺。

好在,这个时候皇觉寺缓了过来,就这样,他在寺里过了几年相对平静的生活。

到了至正十二年(1352),郭子兴起兵攻打濠州,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生活,又重新燃起了朱元璋心中不安分、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但他这个时候还没下定决心参加起义。

或许是命运的偶然,元朝援军在围攻濠州时将皇觉寺一把火烧了,正是这把火,把大元王朝的掘墓人唤醒了,朱元璋决定投身郭子兴义军,谋求富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濠州城墙

一开始,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其实并不好混。朱元璋第一次入城就差点丢掉了性命。

根据《皇明本纪》,朱元璋在清晨时分到达濠州城外,被守城官兵当成了间谍,差点就要被斩首,后来,也不知道为啥,朱元璋被释放了,并被编入郭子兴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剧照

或许是因为,青年劳动力在当时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吧。

进入郭子兴军队的朱元璋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在短短时间内,朱元璋就从一个普通的士兵被提拔为百夫长,又从百夫长调任为郭子兴亲兵。

作为没有任何家世、关系网络可以依靠的大头兵,朱元璋的成就可以算是极其不凡。

即便如此,要是没有什么天大的功勋,朱元璋还是无法进入到郭子兴集团的核心领导层中。

换言之,不论朱元璋做得再好,他也只能是一员猛将,一个高级打工人,永远做不了自己的老板。

与郭子兴养女成婚给了穷小子朱元璋一个天大的机会,他可以借此堂而皇之地进入郭子兴集团的核心决策圈,拿到了创业合伙人的资格,从一个打工人摇身一变为小老板。

正是因为这种身份的转变,朱元璋才有资格也有底气开始培养自己的班底。

根据《明史》记载,从至正十二年(1353)冬天到次年5月,元朝军队一直围困着濠州城,但郭子兴并没有力图改变现状,而是一味苟且偷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濠州战略位置示意图

朱元璋在外奋勇作战,逐渐意识到了郭子兴的目光短浅,开始在暗中逐渐积蓄力量。

后来,元军主帅意外身亡,朱元璋向郭子兴申请回到家乡凤阳募兵。朱元璋独立的意图已经越发明显了。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一个将帅最忠心的部队往往就是他的家乡子弟兵。

后来,郭子兴阵营发生内乱,朱元璋派兵营救郭子兴,这个时候,郭子兴猛然发现,朱元璋的兵力早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

由此,我们看到,正是因为朱元璋成了郭子兴的女婿,朱元璋才能顺利地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拥有逐鹿天下的一支军队。

而且,在郭子兴去世后,郭子兴集团群龙无首,朱元璋正是因为有着和郭子兴的姻亲关系,才成为得以进入郭子兴集团残余势力的首领之一。

后来,郭子兴之子郭天叙阵亡,朱元璋成为郭子兴集团的唯一领袖。

不仅如此,在朱元璋成为郭子兴集团领袖后,他还对郭子兴幼子郭天爵痛下杀手,一代枭雄的无情面目尽显无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朱元璋在吃郭子兴集团的“绝户”,正是靠着郭子兴女婿的身份,朱元璋才能在事业起步阶段迅速完成原始积累。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是没有马皇后,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明皇帝朱元璋。

马皇后在政治事务与后宫管理上的作用

作为政治助手的马皇后

马皇后之所以能让朱元璋离不开他,和马皇后卓越的政治眼光和应对政治事务的能力密不可分。

在朱元璋行军作战之时,马皇后起到了“随军秘书”的作用,任何朱元璋发布过的文书、随手写下的札记都被马皇后分门别类别地储存下来,等到朱元璋需要查询时,她可以随手拿出朱元璋想要的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亲笔书札

不仅如此,马皇后还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有一次,将军李文忠守严州,杨宪告发他图谋不轨,朱元璋听信了杨宪的话,想要将他调离严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忠

马皇后意识到,严州是元、明敌对的前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不可以轻易调动将帅

况且,李文忠的事情根本没有实际证据。于是,她就向朱元璋进言,说服朱元璋不要调动李文忠。

后来,事实证明,李文忠没有问题,杨宪的告发是捕风捉影,马皇后在无形中消弭了一场内斗。

众所周知,朱元璋颇为残忍,推崇严刑峻法。马皇后深知朱元璋的这一缺点。

于是,她总是变着法地劝朱元璋少杀些人,马皇后就好像是朱元璋这个“活火山”的冷却剂,在马皇后的劝谏下,朱元璋对大臣的残杀多少有所收敛。

除了上述事例外,马皇后在政治上给朱元璋的帮助还有许多,无法一一列举,可以确定的是,马皇后不仅仅是朱元璋的贤内助,她还是朱元璋的“重要谋臣”。

作为后宫之主的马皇后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初就有意识地开始防范后宫干政,他曾对翰林学士朱升说道:“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明史》)。

此后,朱元璋编纂的《皇明祖训》、《祖训录》等文本中记录了大量规范后宫妃嫔行为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明祖训书影

马皇后对此全力支持,并以身作则,成为明朝后宫行为典范,使得有明一代从未出现后宫、外戚干政。

为了落实朱元璋严禁后宫干政的命令,他曾经召集女史范孺人等,命令她们“辑录历代家法贤行”,让后宫妃嫔日日诵读。

除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外,马皇后还身体力行地为后宫妃嫔作示范。

由于明朝初年刚刚经历过战火,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困难,马皇后就带节衣缩食,督促宫女、妃嫔从事纺织活动补贴宫内费用,同时也借此培养公主、皇子的简朴、劳作意识。

在外戚问题上,马皇后的觉悟也相当高。

要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皇后的上位往往会带动皇后家族的兴旺发达,从而产生外戚集团。

最有名的外戚集团就是东汉时期的外戚集团,这种外戚集团曾一度操控东汉皇位的更替,可见其权势之大。

为了防范外戚干政,马皇后拒绝了朱元璋给予其娘家人的一切官位封赏。

据《明史》记载,马皇后对朱元璋说:“国家官爵,当与贤能之士。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由此可见,马皇后对外戚的弊端有着极为清醒的认知。

正是由于马皇后的劝谏,朱元璋立下了一条规矩,“凡外戚,不许掌国政,止许以礼待之……”。

这条规定成为了明朝的祖宗之法,砍断了外戚干政的道路,让明代成为少见的没有外戚干政的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马皇后、朱元璋剧照

总而言之,马皇后在宫廷治理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给朱元璋带来了一个和谐的內宫,也帮助朱元璋制定了影响深远的禁止外戚干政的政策。

马皇后出身贫寒,若无意外,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个农家女。但由于马皇后的父亲将他交给了郭子兴,郭子兴在起义成功后,生活条件迅速改善,给马皇后提供了大家闺秀的教育模式,

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马皇后养成了聪慧、坚韧、善良的品格。因此,一旦与朱元璋成婚,马皇后就对朱元璋不离不弃,多次帮助朱元璋脱离险境,马皇后的爱意和聪慧朱元璋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女人。

此外,马皇后是郭子兴的养女,朱元璋与马皇后成婚,让朱元璋获得了继承郭子兴军事集团遗产的资格。

女婿的身份,让朱元璋从一个普通的将帅摇身一变成为军阀接班人之一,是朱元璋原始积累阶段的重要转折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马皇后,朱元璋要多走好几年弯路。

此外,在朱元璋南征北战的过程中,马皇后凭借其学识,承担起朱元璋行政秘书的工作,为朱元璋解决了不少政务,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在大明王朝建立后,马皇后更是以身作则,为朱元璋带来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后宫。

诸多因素叠加,让马皇后成为朱元璋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