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机?儿子收7100元压岁钱,妈妈写收条“巧取豪夺”:抹掉俩零,全“不”归还。据《九派新闻》报道,长春一位妈妈在大年初二给自己一年级的儿子写了一张收条,看完之后,我哭笑不得。

这位妈妈“坑娃”的“套路”并不新鲜,无非就三招:别字、大写、小数点。“别字”是把“全部归还”故意写成“全不归还”;“大写”是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金额后面加上汉字表示的大写金额;“小数点”是在7100中间加小数点,7100元变成了71.00元。

话说回来,就为了把孩子压岁钱要来代为保管,出手这么重,合适吗?

一、妈妈“处心积虑”

一、妈妈“处心积虑”

接受采访时,这位妈妈透露了四点信息:

第一,他想有个委婉的方法,让孩子心甘情愿把压岁钱交给她;

第二,孩子跟她强调交出压岁钱可以,必须留视频和图片作证,不能耍赖;

第三,孩子一年级,不认识数字大写,小数点是啥也不懂;

第四,她打算开个账户给孩子把钱存上,过几年孩子有了理财意识,再让他自己保管。

二、看法“大相径庭”

二、看法“大相径庭”

媒体对这件事报道之后,网友们的看法针锋相对。支持派认为,孩子太小还不懂,妈妈这么做可以接受,以后还可以拿这件事教育孩子,勉励他好好学习,注意书写规范、证据留存,不要轻易被坑。反对派认为,妈妈在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演绎什么叫做欺骗,孩子有可能因此而失去相信别人的能力。

你是支持派,还是反对派呢?我借此来分享一下我的做法,你觉得好不好用?

三、我的“以策万全”

三、我的“以策万全”

我家孩子四年级,从小到大,他的压岁钱管理,我总结出七个要点。

第一,由于孩子名字开的银行卡只能存取款,没有别的功能,所以用我的名字开一张卡,专卡专用,只存他的压岁钱;

第二,跟孩子明确,他收的压岁钱(来自家庭成员内部的部分)归他所有,但我作为监护人,要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孩子的手机上下载网银APP,他可以随时查看这张卡的收支状况;

第四,他可以用自己的手机进行网络支付;

第五,我们约定单笔消费的上限,超过这个金额,就需要我们一致同意才能支付;不足这个金额,他可以自由支付;

第六,每个月固定日期对账,在这一天我们会一笔一笔核查本月的收支,看看收入多少利息,消费的性价比高不高;

第七,不断拓展他的边界,从教给他什么是收入和支出开始,拓展到资产和负债的概念,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直到最近两年跟他交流有哪些类别的不同产品可以投资理财,以及从哪些角度筛选产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对现状还是比较满意的。

上个月,我很认真地对他说:你的想法很好,如果动手把模型做出来,可以去申请专利,有了专利就能赚钱啦。出门在外,我也会鼓励他在一定限度内支配金钱,比如请我吃吃喝喝,比如参加活动我们各自交纳自己应该承担的费用等等。

四、红包“来龙去脉”

四、红包“来龙去脉”

压岁钱身边总是围绕着两个问题,一是“钱从哪里来”?二是“该归谁所有”?

“正方”认为,压岁钱都来自于成年人之间的人情往来,没有家长掏钱给别家孩子,别家的家长也不会掏钱给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压岁钱理应归家长所有。

“反方”认为,压岁钱是风俗,既然收钱的是孩子,就该归孩子所有。钱到了孩子手里,家长可以去教孩子如何使用,借机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你对这位妈妈的“套路”怎么看?你是支持派,还是反对派?你对我们家的压岁钱策略怎么看?你是“正方”,还是“反方”?来评论区聊聊吧。

关注我,看更多教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