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动用兵力最多的时期是在二战,此时的人类文明已经发展的非常高了,国家组织和生产力是以往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所动员的军队数量也是前无古人的,甚至后无来者
在20世纪之前,人类总动员兵力最高的战争是1861年-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北军的参战兵力达到了惊人的200多万,而南方也有100万人参战,在南北战争之前,这么大规模的兵力投入从未出现过,堪称世纪大乱战。
而到了一战时,随着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和进步一的工业化,世界各大强国的战争动员能力就更加恐怖了,仅法国在一战时就动员兵力超过350万人,可谓是倾举国之力。
到了二战时,战争的规模已经是无以复加了,数百万人参加的大会战比比皆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仅仅双方的伤亡人数就达到了230万人!
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的兵力动员应该是最高的,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的每年的现役军人都在600万以上,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苏联现役军人多达1280万。
(苏联红军)
作为二战的欧洲策源地,纳粹德国在二战时的兵力与苏联也是不相上下,到战争结束时,德军尚存五六百万军队,而在1943年时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200万人,是德国的巅峰时期。
(纳粹德军)
除了苏联和德国,美国在二战时的总兵力也是很恐怖,在二战结束时,美军的现役部队也多达1100万人。
(美军通过凯旋门)
二战期间之所以动员的军队如此之多,是因为近代工业革命大幅提高了生产力,各国的工业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可以支撑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军队的战争补给。并且完善的国家行政体系也方便于征兵和训练,这才使得军队数量猛烈攀升。
如果在古代,低下的生产力是很难负担得起上百万人作战的,尤其是远距离作战。例如在1876-1878年的清政府收复新疆之战中,左宗棠一共带了七万多潇湘子弟出关作战,虽然兵力不多,但这个数量已经是清政府所能承担的极限了。
而且这七万人并非全是战斗人员,其中只要约3万人是真正的一线士兵,其他的都是后勤保障人员。因为在那个年代是没有公路和铁路的,飞机就更别想了,后勤运输是十分艰难的,尤其是收复新疆这种远征作战,后勤压力特别巨大,运输保证人员的数量远远多余战斗士兵数量,通常是在路上消耗两石到三石粮食,才能将一石粮食送到前线,大部分粮食都被押送的民夫消耗了。
(从兰州到新疆伊犁的距离真的非常遥远,而且中途几乎没有什么补给站,大军一切的军需都要从内地转运而来,耗费巨大)
如此一来,士兵的数量就不能很多,假如有一百万人参战,那么就至少要有200万人参与后勤保障工作,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这么多人被征调到前线,后方谁来种地?谁来打粮食?古代可是没有化肥和拖拉机的,农业生产力比今天要低多了,需要大量密集的人口去耕作,所以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征调走。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征战所动用的兵力确实恐怖,在2000多年前,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就投入了上百万的兵力。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军队中也并都是一线战斗人员,这里面同样包含了大量的民夫。并且中原国家大战时战线都不是很长,后勤运输尚且在承受范围之内,再加上一些河流辅助运输,这才使得战国时期出现了几十万的大会战。
可是如果是出关的远距离作战,即便是大一统的中原帝国,最多也只能发兵十几万作战,因为要保证这十几万人的后勤,政府要组织二三十万人搞运输,压力非常大。
后勤保障的难题一直到工业革命后才得以解决,汽车、火车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而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也让指挥官可以控制更多的军队,此后战争中各国所投入的兵力就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在17世纪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时,沙俄军队从欧洲跋涉而来,最多时也就七八百人。而清军由于距离后方较近,可以调集3000多人迎战,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然而到了1900年,沙俄趁八国联军侵华之际,在远东调集18万大军入侵中国东北地区,所动用的军队甚至远超清军在东北的驻军。
沙俄之所以能调动那么多军队前往远东地区,就是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虽然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完全建成,但是已经大大缓解了俄罗斯往远东增兵的压力。
(西伯利亚大铁路极大的加强了俄罗斯对远东的控制)
后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到了二战时,各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爆兵,甚至出现了拥兵千万的空前壮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