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
我认为《流浪地球2》是中国近20年来,最杰出的商业片,没有之一。
豆瓣评分8.3,知乎评分8.9,IMDb评分8.0。
好在哪?
在我看来,这电影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拿来抹黑的硬伤。
网上,给它低分的人,如果抛开非理智的情绪化表达,基本就只有两种论调。
一种,是“睡着了”。
为何会睡着?
这个问题,其实刚看完电影时,我就问了我妈。
我妈答:因为看不懂,时间太长了,VIP厅的沙发又太舒服。
什么意思?
沙发太舒服,是电影院的错吗?
时间太长了,是电影的缺点吗?
电影看不懂,是导演的责任吗?
显然,不是的。
如果“时间长”也能成为打低分的原因,“看不懂” 也能成为抨击电影的理由。
那么,王家卫、北野武、伯格曼、库布里克,就都是所谓的“烂片导演”了。
给《流浪地球2》打低分的另一种论调,是“中国主义太明显”。
看到这条评论,看到那141个赞,我感到非常痛心。
什么叫“中国主义太明显”?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不是“不符合西方价值观”?
延展开讲,是不是只要“不符合西方价值观”,就不能被称为好电影?
控制住情绪,我只能说——
某些观众,思想真的太极端,被西方价值观渗透的太严重了。
我并不是想说,西方价值观就是不好,就是坏;中国价值观就是厉害,就是牛。
我真正想说的是,价值观不该成为一种教条,它应当是多元的,是用来碰撞的。
一部电影好不好,其实并不在于,它表达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而在于它的创作者,把自己信仰的价值观,表达成了什么样。
说白了,碰撞才能带来启发,交流才能逼近真相。
这,也是《流浪地球2》的一个主题思想。
电影刚开始,就是一场激烈的价值观对抗。
太阳即将爆炸,地球和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为了应对危机,以周喆直(李雪健 饰)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提出了“移山计划”
所谓“移山计划”,就是团结各国力量,建造万台行星发动机,把地球推离太阳系。
这样,2500年后,地球就能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人类就能构建新的家园。
与此同时,以印度科学家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人,则提出了“数字生命计划”。
所谓“数字生命计划”,就是把人脑中的信息数据,融合到网络云端上。
然后,再把网络服务器装进飞船,送往太阳系之外的地方
这样,无论现实中发生多大的灾难,在网络世界,你都能永存于世。
然而没多久,“数字生命计划”就被世界政府禁止了。
为啥?
这个计划,其实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
它的原理,其实并不是像《黑客帝国》那样——
在人脑上插几根线,或者戴个头盔,让人全身心进入虚拟世界。
因为如果那样做,人脑依然是存在的,依然会老化,会被时间湮灭。
“数字生命计划”的缺陷就在于,它并不依赖人脑,或者说并不依赖人本身。
它只是把你脑中的数据复制一份,再依此演化出一个AI系统。
说白了,就算这一整套流程全部完成了,你也依然会死。
在数字世界,永生的根本不是你,而是你的数据克隆体。
这就是为什么,马兆(宁理 饰)说——
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但,“数字生命计划”,真的没有任何价值吗?
被联合国禁止后,“数字派”的一些狂热信徒,不惜与政府为敌,轰炸了太空电梯。
为了自己女儿能“复活”,图恒宇(刘德华 饰)甚至不惜去死,也要上传女儿的数据。
当我看到这些情节,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些人的价值观有问题,都是疯子。
就像某些思想偏执的观众,觉得这电影的价值观有问题,喜欢它的都是疯子。
但后来?
创作者告诉我们——
不是图恒宇太疯狂了,而是我们太狭隘了。
“数字生命”存在的价值,并不亚于“移山计划”。
因为,在《流浪地球》的时代,人类研制出了可以自主思考的顶尖AI。
片中,作为超高端量子智能计算机,550W拥有着绝对的理性,绝对的罗辑思维。
问:从绝对理性的角度看,要想构建完美的地球和人类文明,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答:要么消灭全人类,要么以大屠杀或者数字生命的方式,迫使人类“进化”。
因为现在的人类,有太多缺陷,根本不可能完美,也不可能永远存在。
550W的这一设定,其实跟《复仇者联盟2》中的奥创,非常相似。
为了保护地球和人类文明,钢铁侠发明了战斗型智能机器人奥创。
结果,产生自主意识后,奥创却要先剿灭复联,再对全人类进行“清理”。
《复联2》的结尾,创作者一如往常,让复联消灭了奥创,再次拯救了全人类。
然而,《流浪地球2》的创作者,没有选择那么粗暴陈旧的剧作方式。
550W,并没有被刘培强(吴京 饰)消灭。
而是被图恒宇,注入了人性,注入了感性思维。
当图恒宇和他女儿,在数字世界得以重逢时,我震撼的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
那种感觉,就像看《人工智能》时,机器人小孩等待千年,终于得到了妈妈的爱。
就像看《星际穿越》时,男主穿越五维空间,几经反转,终于回到了女儿的身边。
在我看来——
即便跟西方顶尖的科幻片相比,《流浪地球2》也是毫不逊色的。
当然,就算是西方顶尖的科幻片,也照顾不到所有人的观影审美。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流浪地球2》是一部贯彻“中国主义”的电影吗?
我认为,肯定不是。
因为,它的故事发展,虽然是由中国在主导,主角也都是中国人。
但事实上,除了550W之外,它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派。
包括图恒宇,包括印度的科学家,包括美国的空军,以及俄罗斯的宇航员……
倘若把每一个人物的经历连系起来,仔细回想,你就会发现——
在这整个故事中,少了任何一个角色,都有可能会引发蝴蝶效应,导致地球毁灭。
即便是那些,轰炸太空电梯的数字派信徒。
如果没有他们,移山计划就不会暂缓,图恒宇的计划也不会成功,不会改写结尾。
这,就是《流浪地球2》所体现的终极价值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2年,在十八大上,中国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22年,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连续6年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写进了最终的决议。
也就是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绝非什么“中国主义”。
它是由中国提出的,被世界所承认的,一种利于文明发展的普世价值。
电影中,面对“月球坠落危机”时,人类必须要引爆月球上的核弹,才能保住地球。
然而,人类却因曾经没能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世价值,而得不到核弹的密码。
最终,人类只能以牺牲300名顶尖宇航员为代价,弥补历史的愚蠢。
童年时代,在《安徒生童话》中,我读过一篇名为《白雪皇后》的故事。
故事中,小男孩加伊因为眼睛被魔镜的碎片击中,导致人性遭到了泯灭。
泯灭人性的加伊,离开了人类社会,去到了白雪皇后的世界。
白雪皇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至冷,至白,至静,至美。
在安徒生的笔下,白雪皇后象征着一种极致的理性。
她就像550W一样,虽然与人类相似,但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的存在。
起初,刚见到白雪皇后时,加伊深深迷上了她,迷上了这个极致理性的世界。
然而,就在加伊快要被她彻底同化,变成冰冷的机器时,一个变量闯了进来。
这个变量,是一名叫格尔达的女孩。
在加伊泯灭人性之前,格尔达曾是他关系最好的玩伴。
为了找回加伊,格尔达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这个被冰雪包围的理性世界。
找到加伊之后,格尔达紧紧抱住了他,流下了滚烫的,人的泪水。
泪水流进了加伊的心里,融化了魔镜的碎片,让他找回了人性的温暖。
故事结尾,加伊离开了冰雪世界,与格尔达手拉手回了家。
他们幸福愉悦地歌唱道:
“当玫瑰花开时,我们见到了上帝”。
上帝是谁?
安徒生的答案,是一个小女孩。
多年以后,《白雪皇后》被迪士尼改编成动画电影《冰雪奇缘》。
《冰雪奇缘》虽然同样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是我心头的热爱。
但它却几乎完全删掉了,安徒生原作的故事主题,和思想内涵。
然而,2023年的今天——
一部中国的科幻电影,却令我找回了当年看《安徒生童话》的感觉。
这,就是普世价值。
关于《流浪地球2》,能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但是不管怎么写,写什么,都难以准确描述它带给我的震撼感受。
我只能说,与某些刻板的电影相比,它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工业神作。
长远来看,它之于中国电影的意义,甚至要高于《阿凡达》之于好莱坞。
我真的不懂,为什么这样一部必将名垂影史的电影,居然不是春节档的票房冠军。
我更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部充满文化自信的电影,居然会受到某些国人的诋毁。
也许,跟电影相比,现实更加的科幻吧。
也许,时间会为它正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