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警支队机关司务长,你可能认为是个权力大的组。大到首长的吃穿住行,小到普通一兵的衣服鞋帽。连队的司务长都挤破头想过来干这个机关司务长,其实不然。还有人说机关司务长财大气粗,挣得盆满钵满,而对于我来说恰恰相反,钱没挣,气没少生。简直就是一种修行。但也是人生当中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校毕业后,在武警一中队干了三个月的排长,因为我在军校学的是后勤专业,就被支队抽调过来干机关司务长。从内心来说,我是不愿意干这个机关司务长的,我觉得火热的警营,嗷嗷叫兵才是我的用武之地。但是毕竟是排级干部进了武警支队机关,况且武警支队机关又在市南区,靠近大海。海风一吹、神清气爽。我就这样干了这个机关司务长。

刚到武警支队机关,我就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司务处。还有一个“勤务兵"上市(专门负责采购的)。还有五六个等级厨师归我管。刚开始干我是一头雾水、千头万绪理不清,不断地请教业务部门,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东说东、西说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有了头绪。因为炊事班长和我是同年兵,又是老乡,他是一级厨师,伙食调剂主要是他,我也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干机关司务长说是修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伙食“众口难调”,意见多!急坏了我这个毛头小伙。

武警支队机关干部和战士是一个灶,战士有伙食费干部没有。要自己拿钱来买。我干机关司务长情况是这样的,干部、志愿兵到司务处买饭票,有菜金、馒头票,中午吃一顿饭一元钱,两个馒头或者一盒米饭,基本上是吃战士的伙食费。支队机关干部、志愿兵比战士都多。有的机关干部、志愿兵提意见说伙食不好,有的领导就过来找我,你怎么解释他也不明白,要求改善。后勤处的干部从来没提过意见,因为他们比我明白得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怎么改善伙食,我实在是想不出办法来。后来,经过多次向后勤处领导、向武警支队首长反映伙食费的问题,支队才研究决定给每个机关干部一天补助一元钱,志愿兵还是没有。武警支队的伙食才有所改善。

但问题又来了,后勤部门要求一个礼拜伙食尽量不重样,但机关干部的口味各种各样,有喜欢吃辣的,有不喜欢吃辣的;有喜欢吃带甜头的,有的不喜欢;有喜欢吃馒头的、有从来就不吃馒头的;众口难调,还是有个别人提意见。我还是天天解释,我的原则就是尽力去做,去征求意见,尽量让大部人都没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粮秣的管理,坚持原则得罪人!皆大欢喜,做难的只有我一人。

武警支队的机关干部和结过婚的志愿兵,每月可以从机关食堂买一袋米或者一袋面。因为部队的粮秣是军供,比市场价便宜一半。就是用伙食费拉来粮食,原价卖给他们。这些都是武警支队后勤部门核发的,再正常不过。

但是问题又来了,有的机关干部、志愿兵想同时要一袋米一袋面,怎么办?还有的和我说:“司务长,我要一袋米一袋面,下个月就不要了。”但到了下个月,他又来了,好说呆说还想要袋面,我又能怎么办?不给吧提意见;给吧怕不够吃。因为平时机关干部、志愿兵要的粮食多出的都是战士的,即使正好,在机关食堂吃的粮食也是分摊战士的。武警支队后勤部门还要求“略有节余”。有的时候你只能给,比如:老志愿兵班长开着解放大卡车帮机关食堂去军供站拉粮食,途中和你说:“司务长这个月多给两袋面吧!”怎么办?一个字“好!”因为下次再拉粮食,他非常高兴地就把车开过来了,省去我跑好几趟。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点头哈腰地找后勤部门领导、助理员们多核发点粮食。既使这样,难免照顾不周。个别人还是有意见。多年以后,武警支队转业到地方的干部、志愿兵老远就喊我:“司务长!”让我略感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被装的报领一个”难“字了得!

这个是一年当中最累的活。我刚去时间不长,就轮到被装的报领了。战士的服装还好说,可以打电话问问武警十中队,我老乡在那个中队干司务长,哪一年的兵,该发的东西都一样,不会出错。但机关干部和志愿兵就不一样了。先说说干部吧,二百多个干部,大到武警支队首长,小到刚毕业的排级干部,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就得一个一个地问,一个一个地对,一个一个地查,尤其是武警支队首长,一点不能出差错。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总算是整理好了。但到了军需部门,不是这个弄错了,就是那个不对。拿回来重新再改,又不知改了多少次,熬了几个夜。最后好呆弄对了。再加上志愿兵,又都不是一年的,还得一个一个地对,非常麻烦。

报完了以后,被装的领取、发放还是个愁人的事。我是这样做的,让炊事班的、总机班的,有时候,还从驻在机关大院的中队借几个人,帮我把所有的干部、志愿兵、战士的被装一个一个找出来,放在一起,写上名字。因为型号、大小都不一样。正课时间还得干别的,连加好几个晚上,才能把所有的东西被子,衣服、鞋、毛巾、手套、军大衣等等分好。不像基层连队,一天就发放完了。武警支队机关人员又不固定,电话找他很多次,好几个月才想起来拿。平时还得保管好不能让别人拿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稀稀拉拉后勤兵”,我与机关兵的交往。“让我欢喜让我忧!”

我在武警支队机关的时候,机关的兵和我交往的最多。因为我是武警支队机关司务长,机关战士的被装、津贴、各种补贴都在我这个地方领取,每一个机关战士都要和我打交道。武警支队机关的兵,不归我管,归各个部门管理,因为当时还没有成立警通中队。

武警支队机关食堂每个礼拜去蔬菜批发市场批发一次,油盐酱醋、主副食品、一般都是用武警支队的大车去拉,武警支队的大车班、小车班归武警支队后勤处管理。当时不管是大车班还是小车班都是定人定车,每次去都必须找后勤处的领导批准。正常的工作没有不批准的,除非有特殊情况。但是车是批给你了,你去找张三,张三说:“司务长车没有油了,你找别的车吧!“没有办法再去找领导,再去找李四,李四说:”司务长,我的车刹车不好使,一会儿开修理厂修。“即使领导逼着也是非常勉强地和你出趟车。

有这么几次以后,我觉得不是个办法。有一次,武警支队有一个老乡志愿兵和我说:“机关兵本身就松,他们都在那玩,谁也不愿意跟你出去跑,下次你给他们买两包烟。看看怎么样?”从此我就接受我老乡给我的建议,只要和我出车我就给他买两包烟。有一次,我和上市和大车班的张三去蔬菜批发市场,在去的路上,我就和上市说:“到前面小超市给你张班长买两包烟,.”我问张三:“小张,你抽什么烟?”张三说:“司务长,不用,不用。”我对上市说:”去给你张班长买两包红锡包。“就这样,慢慢地大车班和小车班的战士和我打成了一片。每一次还不到去批发市场的时候,他们都提前和我说:”司务长,这次我和你去啊!“最后,即使不买烟也都是一包劲。以至于后来,我有点私事,他们也都抢着去帮忙。

还有就是武警支队机关战士探家,退伙食费的问题。我一般都给他们多退几天,探亲假多少天,我把路途这几天的伙食费也退给他们。毕竟当时战士们的津贴不高,这几天也没有在机关食堂吃饭。战士们都很高兴,因为当时必须按照探亲假的天数退伙食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原则就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方法!”

(五),和老干部打交道,学了不少东西,也受了不少气。

武警支队有十几名老干部,退休、离休的。他们的福利、补贴也在我这里领取,每个月都有。就拿每个月的补贴来说吧,有的老干部早上溜达一圈来到司务处:“司务长,领取我的补贴吧!”我说:“老首长,这个月的还没有报账,表还没有造出来,等报完账我给你送过去!”也不说话就往回走,嘴里嘟嘟囔囔:“你这个司务长办事真墨叽!”如果下次来,还没有报账、造表就更麻烦,恐怕骂我的话都能有。我能说什么呢,也不敢生气。老干部是我们武警支队的宝,就连武警支队首长都天天讲,何况我一个小小的排级干部呢!

但有的老干部就不一样,我同样的话和他说一遍,他就说:“司务长,你可以这样,不管报账不报账,先造出表,用别的钱先顶上,他什么时候来就让他什么时候领取。”毕竟是老干部,经历广、阅历多、方法好。从此以后,老干部们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领取。慢慢地在老干部中也有了好评。我和老干部的交往,总结的经验就是:“态度要好,办事要快,知错就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武警支队干这两年机关司务长,简直就是一种修炼,虽然没有干好,但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却是成长最快的。看到这篇文章的老领导、老战友们,理解理解我吧,因为当时我毕竟是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不韵世事,难免考虑问题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