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春节,一个人在家整理些江河源头的旧照片儿,得弄本书挣点生活费。整到雅鲁藏布江的时候,源头的照片在文件夹的中间(按行程我们也是费尽周折才到达源头的),整着整着就发现了这一组冲击险滩的照片挺好玩。

回忆起来,这可能是进入大峡谷之前的我们最后一次冲险滩,这个险滩当时印象里也不大,但是照片看起来还是挺有意思,挺值得回忆的。幺哥冯春,那天就被大水给脱了裤子……我现在首先觉得好玩的是,当时我自己在船上的表情,以及杨林和老林的表情,都挺好玩儿的,怎么会是那个样子?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这两张应该是当时的广州《黄金时代》杂志记者黎儿拍的,这家伙喜欢用广角,可能是广角儿镜头变形的缘故……记忆里,他用的应该是一个图丽的一个定焦,19还是多少。后来在大峡谷摔得变了形,据说却和背包一起救了Y的命……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我当时在船上这组应该用的是杨勇的尼康F3,加卷片器的。所以,就会有一些看起来是连拍一样的,哒哒哒哒哒哒哒……因为我自己的FM2,在上游的时候有一天就放在防水袋里面,结果防水袋儿漏了,全进水进沙了,就没法儿用了,就把杨勇的这个F3抢过来拍黑白,这个宝贝F3后来有时候就挂在我脖子上,记得拍这组黑白片儿,应该挂的是个定焦35mm镜头,算比较写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想写段文字郑重抒情下,然而又是失语症还外加社交恐惧症,打电话都觉得费力气,想到以前书里写过,翻半天竟然一本也没找到,嗨!突然看到电脑里的原稿,这不更省事吗?(忘记书里有没有这段?正式出版时改没改过?原汁原味存在此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部分探险与冒险 之第十二章我们的恐惧与快乐

苦行僧式的环保生涯并非杨勇的全部/西藏的经济发展应主要立足于生态功能上面/每天都是天刚蒙蒙亮就开漂,一直漂到天黑/两条船几次差点撞上水中锐利的树叉上/放弃加查峡谷我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茫然的神情让他无可奈何/他们的勇猛与浪涛的狂暴相比毫不逊色/拍到了冯春落水的镜头,对一个记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呢?/只见大片大片的沙丘竟然多次阻断沿江公路/第一次漂在这么清澈明净的水面上大家禁不住都要用手捧着去喝/一直漂到天黑,仍不见接应人员的影子/从“鲁霞边防派出所”出来往昨晚泊船的地方走好几位都还是孕妇般的姿势/我们仰视着雪山的威严,浑身的疲惫一扫而光心中的激情再度燃起/涌下许多红男绿女在半山腰上拼命向我们呼喊、猛烈挥手/艰苦危险的水上探险结束了,大家没有预想的那种兴奋,一切都很平淡,如平日我们每天所作的那样/我们现在的徒步考察就是为后来者做准备/“国家队”与“游击队”,船上还挂着什么黄旗,干脆挂白旗让招安算了……/不知不觉中,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冷战”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幺哥落水

又过去了一天。次日大清早,我们租了当地的一台车子送队员回到昨天的停船地点继续冲滩。我们的两台车子都坏了。小车减震器出了问题。大车也出了莫名其妙的毛病。

朗县峡谷全长约20多公里,属于典型的V型峡谷。与以往峡谷截然不同的是,随着海拔的不断降低,这里已有森林覆盖,深秋的满山红叶夹着一江碧水,令大家心旷神怡。不过,在醉人的美景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险恶。

前半天很顺利,队伍很顺利的漂了下来。

这一路上,我一直觉得拍到的冲滩照片不够。妥峡漂流有几张在船上的,水花四溅,看起来还不错。岸上拍的一直觉得不满意,这天就仍然在岸上拍照片。

张涛与我同感,所以当“广东银”黎文提出对换一下,他上船,张涛上岸。双方都没什么说的,杨勇也就同意了。黎文耿耿于怀的是没有拍到船上的精彩冲滩场面。

没想这一换,真是皆大欢喜。

下午冲击的朗县峡谷洞嘎段,在10公里以内有两个巨浪翻滚的跌水,还有十几个大小不等的险滩。漂流前踏勘,幺哥冯春按藏族的习惯,在江边的石滩上用石块垒了一个玛尼堆,希望能消灾除难。

这天下午一共冲了三个滩。前两个滩我们在岸上看着很大,但里面的浪头都挺有规律的,很顺利就过了。第三个滩,远看起来不大,但却发生了漂流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幺哥甚至被浪头打翻到江中。

——我和张涛等几个在岸上拍照的人从船进滩直拍到又冲出滩却没察觉什么。我和张涛一个在左岸一个在右岸拍,都是用长焦吊的,眼睛就没离开过取景框,竟然都不知道还有落水这回事……后来,照片冲出来,一看,其实都拍到了,仔细看放大的照片,也能看出来,只是人仍是有点小。分析原因,船是一冲而过,速度太快,我们都只顾得上按快门,至于拍下了什么,其实心里都没有数。

在船上的黎文描述说:……在进入第一个跌水时,只见漂艇在两道2米多高的水墙中穿行,旁边还有无数巨大漩涡,漂艇在浪尖与浪底之间上下跌荡,感觉就象我们是被大自然肆意玩弄的一件玩具。一个接一个的大浪席卷而来,浪花四溅,唯一能感觉到的就是巨浪的轰鸣,以及队员们齐声吼出的号子。抢,拚!抢,……他们的勇猛与浪涛的狂暴相比毫不逊色。

这段峡谷一滩比一滩凶,在冲出第一个跌水后约2公里,漂流队员又冲击了第二个跌水。这个滩的浪子极不规则,没有捷径可走,队员们只能硬冲。一下滩,船头立刻被巨浪打得跳起,幸亏在船头压浪的两名队员张健旺与赵发春表现神勇,以全身力量顶着劈头盖脸扑来的冷水,将船头压了下去,但担任左船第一桨手的聂老英雄还是立即被冰冷的大浪打得差点喘不过气来。

当时在漂艇的前后左右几乎全被开锅似的江水笼罩,当一个巨浪再次呼啸而来之时,用四根比碗口还粗的圆木并联起来的两艘漂艇,竟被巨大的冲力挤压成拱形。此时,坐在船尾担任舵手的冯春,当即被从后面追上来的一个卷浪拖入水中。当时全体队员精神正高度紧张,全力以赴对付着前方凶险的大浪,我也忙着拍照片,谁也没注意船尾少了一个人。当冯春右侧的舵手杨勇回过神来时,急得大叫:“冯春!快上来!”浪还在一个接一个地打来,如果冯春抓不住船,雅江就会毫不留情地吞没他。

千钧一发之际,这个曾经历过长漂的各种惊涛骇浪的汉子,显示出惊人的敏捷。当他从浪涛中一冒头,立刻一把抓住了船尾的救护绳,一旁焦急万分的杨勇,赶紧伸手把这位老战友拖了上来。此时的冯春头上的帽子、手上的舵桨、身上别的对讲机等已不知踪迹,甚至连穿在身上的运动裤也被江水拖走,只剩一条内裤。多年来参加探险的生存经验救了他一命,要是换上别的队员,后果将不堪设想。冯春被冻得全身发抖,不断念叨:“怎么回事?好冷,好冷……”

其实,这一切只发生在短短10秒钟之内。我后怕又兴奋,后怕的是我原来一直是坐在杨勇与冯春之间,只不过是为了换个拍摄角度才坐上了船头,如果是还在原位,未必能有冯春那么好的身手和运气……

兴奋的是,我拍到了冯春落水的镜头与获救的情景,对一个记者来说,还有什么比它更珍贵的呢?大家都说我命好,我却想起了开漂前冯春垒的那个玛尼堆,暗叫“阿弥陀佛!”

下午5时,这批经历多次危难的勇士,安全漂抵接应点,队员们的欢呼声与雅江的咆哮变奏成一首奇妙的狂欢曲,他们的人生在激流冲浪中显得更加辉煌。

雅漂勇士们以他们的如火激情使冰冷的雅江熊熊燃烧,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黎文摄 雅鲁藏布江 西藏)

看着他们冲过了那个滩,我们一直用对讲机呼叫,却总是没有回应。原来,对讲机也让大水拿去了。

更有甚者,船终于靠了岸,我们走了老半天过去一看,只见幺哥赤裸裸的,竟然已经没有了裤子。幺哥还有点心有余悸:……有点猛奥!(裤子)都被脱光球了……幺哥还特意有点不好意思的告诉我:对讲机他冲这个滩前,很仔细的绑在了救生衣上的,这水,实在是有点猛……虽然这对讲机伴我好几年的心爱之物,我是有点心疼,但我真的不以为意,也算死得其所。最关键的,还好,有惊无险,大家都平安无事。我们感叹了好久我们的好运气,说实在的,“雅漂”这一路上,我们运气一直不错,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每次似乎要走到绝境的时候,总会柳暗花明,似有神助,如果真有神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以后,放大细看照片,原来当时我在岸上也拍到了落水后救助的场面,拍时全然不知落水(局部裁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欣赏当年的现场视频:1998年雅鲁藏布江漂流):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附:98中国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队员名单及绰号、昵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 勇(队长):“羊队长” 39岁,高级工程师,地质专家,职业探险家。1986年长漂主力队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队委)“幺哥、冯老幺”42岁,攀枝花钢铁集团钢城企业总公司保卫处处长,探险爱好者。1986年长漂主力队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宏(队委):“李二哥”哥44岁,二级警督,成都警察学校摄影专业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浩(队委)“长颈鹿”:34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年摄影家。在藏工作生活26年。成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安康:“老包”36岁,自由作者,摄影师,深圳大西广告公司总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广东银、广东饿死鬼、广东七八叉”27岁,广州《黄金时代》杂志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税晓洁:“火星人、乌干达”28岁,《中国三峡工程报》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中行:“老廖”:51岁,成都市工业学校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定齐:“科学家”32岁,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两栖爬行类动物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金银:“老林”:56岁,重庆四联集团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涛:“张猛男、张大官人”:28岁,自由摄影师。成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丹陵:“老英雄、聂劳顽童”46岁,重庆电焊钳厂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浪涛:“波斯猫、波斯人”:27岁,摄像师,成都有线电视台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健旺:“苦菜花、老苦、苦主任”:37岁,四川东南地质大队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天舒:“张天师”:37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干部,主任科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发春:“解放军”:26岁,广州军区54026部队少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34岁,运输专业户,大专学历。雅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公公“”:32岁,西南政法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波波、子媚”:26岁,四川某影视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麟:“人妖、小幺”:22岁,四川自贡硬质合金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 凯:30岁,四川《攀枝花日报》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亦丹(胡一刀):28岁,广东机械进出口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感谢:林洁女士(“金三”)(西藏文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的金三、金二(金乐凯)、金一(金可达)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青岛出版社,20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出版社,2007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汉江源头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旧黑白照,漂流雅鲁藏布江的一次冲滩,1998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