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满江红》在大年初一正式上映,引发人们的热议和追捧连霸热搜前三甲。一时间,岳飞和他的《满江红·抒怀》成了热门话题。

可能很多人最初和我一样,对于岳飞的了解来自评书《岳飞传》、岳飞的词作《满江红·写怀》和杭州岳王庙以及相关的影视剧。可是历史上真实的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是怎么样的呢?激发了无数人爱国热情、相传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写怀》又为什么别移出了很多版本的教材呢?

一、这首词是否为岳飞所作是很有争议的。这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认为此词非岳飞所作理由如下:

首先,《金佗粹编》并未收录此词。
《金佗粹编》南宋文学家岳珂为其祖岳飞辨冤而编撰的一部传记资料,其中专门收录了岳飞一生所作的诗词,却独独不见这首《满江红·写怀》。在这以后的三百年间都未见到有此词的记载,直到明朝中期才有这首《满江红》出现。
有学者认为,在对岳飞的高度评价方面,岳珂是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的,甚至不乏对岳飞指挥的岳家军的战况和战果的夸大。如果岳飞有写这首词,没有不收录的道理。
我认为以这一点为论据,证明《满江红·写怀》并非岳飞的手笔是站得住脚的。
其次,从岳飞征战的轨迹来看,不曾到过贺兰山,也不会以贺兰山为出征目的地。
贺兰山与岳飞抗金所在地根本就是南辕北辙,而词中却写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代名将不会犯此常识性错误。尤其是在明代的文学作品中多用“贺兰山”代指外患。因此,这也证明了岳飞并不是这首词的作者。
这一证据,我认为不足采信。指代这种修辞方法古来有之。北宋时期给我们留下名篇《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曾助守西北抵御西夏,正是贺兰山处,那么生于南宋时期的岳飞完全可以以“贺兰山”指代国家的外患的。
第三,认为这首词的风格与岳飞其他的诗词作品尤其是《小重山》“弦断有谁听”完全不符。
岳飞在《小重山》写道:“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抚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写景、抒情、用典相融,通过写景言情,用含蓄、婉转的手法,写出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痛苦以及对投降派的极端不满。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
如果说岳飞的《满江红》一词是豪放、慷慨激昂的话,那么他的这首《小重山》则是沉郁、悲愤婉曲。然而它同样抒发了作者内心炽热的爱国热情。
但是仅仅因为《满江红·写怀》与《小重山》词风不同,就认为非岳飞所作,我认为未免有些可笑。如果此论据可以作为证据,那么苏轼他老人家兼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代表又作何解释?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甚至同一天都可能因为心情和情绪的不同写出风格、气势完全不同的作品。

以上是我了解到的认为《满江红·写怀》并非岳飞所作的证据,也分享了我的看法。认同是岳飞所作的论据就不在此复述了。至于您怎么看?希望我写的这些能给您提供参考,并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二、《满江红·写怀》被从教材中删除

关于这首词被从很多版本的教材中删除的原因,我了解到的是:

第一,词中的句子太血腥,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这是我认为最好笑、也是最可笑的理由。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对侵略我们、侮辱我们的敌人的态度,不应该吗?那么电影《上甘岭》的歌曲《我的祖国》中还有一句“敌人来了有猎枪”,是不是这首歌也不要孩子们听唱呢?
我们教育孩子不是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习爱憎分明吗?难道还要不分时间场合地一律高唱“人人相亲相爱是一家”吗?
长春的伪满皇宫有一个常年开放的展厅,里面的展览主题是“关东沦陷纪实”,我第一次带着孩子去参观的时候,看到日本对中国侵略的罪行,真的就从内心吟诵起“饮餐胡虏肉,可饮匈奴血”的复仇之心来。而展览的最后一章节是中日友好长存!现在想起来还有一种七窍生烟的愤愤然,感觉那是莫大的讽刺。想来我真的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啊。
话说回来,教材的编写应该立足孩子未来的成长,要教给孩子学会勇敢、坚强、阳光,而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古代没有民族概念,岳飞不应该被称为“民族英雄”。

“民族”这个概念是近代引入的,但是“民族意识”的却是在宋代那时就已经有了。当时的西夏、金和辽与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政权,国与国之间有着非常明确和清晰的边界感这从宋代与辽经过25年战争后签订的《澶渊之盟》可见一斑。
在历史上,有两件事情,可以称作是汉族的最大耻辱,一个是“靖康之耻”,一国之君宋徽宗、宋钦宗二帝竟然被金太宗废掉,贬为庶人;皇后(后自杀)和公主在内的皇族宗室享受极尽侮辱的“牵羊礼”,被送进“浣衣坊”为奴为娼;对待金国割地赔款.....岳飞等在内的“中兴四将”率军征战的意义就在于拜托金和辽的欺侮,避免汉人沦为金辽的奴役。而在1279年,即岳飞被吊死在风波亭(1142年)137年后,发生了“崖山之战”,元军以少胜多,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自此南宋王朝彻底灭亡,中国也开始了第一次被异族统治的阶段,中华文明的正统随着南宋的灭亡而被迫中断。以后流传下来了“崖山之后无华夏,明朝之后无中国”的说法。更有史学家肯定了岳飞等南宋将领的征战,将汉人被灭国的历史延后了至少150年!
所谓“民族英雄”是指那些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解释为狭义的民族英雄,只要是反抗外来侵略、不畏牺牲的人都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适合于任何民族,并且不受地域和历史时间限制,也不受成功失败、人物大小条件的限制。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未尝不可。对于当时的到南宋而言,岳飞就是抵御外国侵略者的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对于那些说这种称呼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不利于团结的说法,那是站在现在国家统一的大环境中,用现在“中华民族”大概念定义1000多年前民族和人与事,未免有些欠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飞与满江红(网图侵删)

三、《满江红·写怀》值得每个中国人背诵吟咏

《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字字铿锵,音韵调和,笔力雄浑,情致深婉,恣肆汪洋,直抒胸臆,一气呵成,气脉流畅,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堪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千古绝唱。在抗战期间,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抛洒热血、奔赴前线。作者爱憎分明,对维护国家主权坚定不移,热爱国家无限赤城,保护人民不畏牺牲,痛恨敌人啖肉饮血,毫不留情。对于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每个读此诗的人都会从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和感动。就文学性和思想性而言,无论出自谁的笔下,这首《满江红·写怀》都值得我们世代学习和吟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文中图片取自网络,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