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已远不是一位抗金名将,近千年来,岳飞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化身,上升为我们的民族魂。

回顾岳飞的一生,无疑是战功赫赫,慷慨激荡的一生,带着岳家军北伐中原,连结河朔,收复襄阳六郡,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杭州岳庙

但岳飞的结局是令人唏嘘的,在“还我河山”的大业将成之际,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强行召回,蒙冤入狱,屈死风波亭。

但有关岳飞之死背后的历史原因,很多人并不知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岳飞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公元1142年1月27日,在宋高宗授意下,宰相秦桧以及万俟卨等人,以“莫须有”罪名,毒杀岳飞于临安大理寺风波亭。宋高宗赵构下达的诏令说,“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猜忌之心,充斥于字里行间。

“莫须有”的意思是,也许有,也许没有。总之,在秦桧等人看来,杀人不需要理由。世人皆知岳飞精忠报国,岳飞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岳飞之死无疑是千古奇冤。

但岳飞之死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

岳飞之死是有历史背景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南宋朝廷的主流意思是与金人议和。也就是皇帝赵构并不是真的想和金人继续打下去。

而宋金议和之后,南宋朝廷的外患无疑得到了很大的减轻,在这样的背景下,像岳家军这样拥有强悍战斗力的军队,不可避免会引起宋高宗赵构的不安全感。

在外敌强大的时候,南宋朝廷需要岳家军这样的强大军事力量保护他们的安全,但当宋金议和之后,岳家军在皇帝赵构眼中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特别是在一众主和派的口舌操弄下,就成了威胁朝廷安危的武装割据力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宋高宗赵构

从赵构的皇位稳定性来讲,他必然要想到“削藩”这条路,那么在削藩的大刀下,首当其冲的便是岳飞,和他的岳家军。

其次,赵家天下对武将的猜忌是源于骨子里。这么说的主要依据在于,赵家天下本就出身于武将,有宋一朝诞生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所以,赵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比谁都明白,拥兵一方的武将,对皇权的威胁有多大。

再往前追溯,宋代之前经历了黑暗、混乱的五代十国,政权更替频繁,多是兵变造成。

因此,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武将是源于内心的不信任,宋代的名将中,尽忠报国但下场凄凉的,不仅仅只有一个岳飞,岳飞之前的北宋名将狄青也是这样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北宋名将狄青

当时,强大的文官集团一致要处理狄青,尽管皇帝也知道狄青是忠诚的,狄青的悲剧就在于他是武将,生不逢时,给他施展抱负的舞台,却是对武将极不待见的宋朝。

处理狄青时,文官集团百般暗示皇帝,要防止狄青黄袍加身。当时已经是枢密副使的狄青,必然成为文臣忌惮的对象,因为在极度崇文抑武的北宋,武将能成为执政大臣的,极为稀罕。

再次,岳飞当时已成为南宋地方割据力量的代表。岳飞是在抗金战争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当时金军大举入侵,南宋朝廷基本上丧失了对原来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控制权,只能依靠当时地方大大小小的封建割据势力,自己组织人马,抗击金人,保家卫国。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做大,比如岳飞,三十二岁官至清远军节度使,是两宋最年轻的节度使,一年后又晋升崇信、镇宁军两镇节度使,后来官拜枢密副使,已算是武将中位极人臣了。

节度使在宋代相当于一个地域范围内军事首脑和行政首脑,在人事、财税上有极高的自主权。这些割据势力跟后来,晚清时期的湘军,淮军在对抗太平天国中逐步做大,并无本质区别。

换句话说,宋代的节度使,跟晚清的曾国藩组织带有民兵性质的团练类似,岳飞也是民兵出身,在抗金战争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地方大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岳飞

所以,像岳飞这样的割据势力的代表,在宋金和议之后,就成为了宋高宗赵构的心腹大患,多少次午夜梦回,看到令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赵构或许会想到赵宋天下的来处,黄袍加身,心里便会涌起深深的恐惧。

在金人大举入侵,宋朝岌岌可危的时候,特别是当时宋高宗赵构面对当时金军为抓捕他,大规模开展所谓的“搜山检海”,仓皇逃窜,惶惶不可终日。

这个时候的宋高宗赵构是需要岳飞这样的割据势力为他守卫国土,保全赵家天下。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岳飞是有用的,狡兔未死,走狗仍存。

但一旦宋金议和,南宋朝廷与地方割据大员之间的微妙平衡就被打破了。这个时候,对宋高宗赵构来说,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宋高宗赵构与岳飞

第四,宋高宗赵构杀岳飞体现当时南宋朝廷削除地方割据势力的思路。宋高宗赵构杀岳飞,走的是兴文字狱的方式,比如,置岳飞于死地的“罪证”中,“邀誉”一条就是宋高宗赵构亲自定性的,在宋高宗赵构的内心中,当时岳飞名望如日中天,深得百姓将士之心,如果岳飞和他的岳家军重走宋太祖赵匡胤当年黄袍加身,兵不血刃而取天下的老路,自己还有办法应对吗?

当然,赵构是靠着秦桧这些人去搜集所谓岳飞案的证据,秦桧也算是处心积虑,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因此,千百年来,提到岳飞之死,几乎没有不归罪于秦桧的。但从逻辑上说,宋高宗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主使,不过他走的是暗害的路子,躲居幕后,却把秦桧等人推到前台,这恐怕也是他帝王心术的一部分。

当然,宋高宗赵构对岳飞之死,也难逃干系,最起码骂他昏君的,就大有人在。但客观地说,赵构并不能算昏君,相反,他还极其精明、能干。

如果相比地看,赵构在宋朝的皇帝里还算比较勤勉、有为的,也经历过很多磨炼、苦难,赵构曾经作为不受待见的皇子受质于金国,做过河北兵马大元帅,组织军事力量抗击金军,是一位难得的、能拉开强弓的皇帝。后来,北宋灭亡,赵构带领皇室朝臣向南撤退,这途中遭遇过部下兵变,躲过了金军的搜捕,历经磨难,总算保住了赵家的半壁河山。

岳飞之死,是死于他岳元帅的名头上,实际上“岳元帅”三个字,已经说明了岳飞当时已经是独当一面、拥兵一方的军事统帅。

在重文轻武的有宋一代,这样的岳飞,即便赤胆忠心,精忠报国,也不可能不招来文官集团的攻击,不可能不引起君王的猜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秦桧

在宋金议和之后,南宋朝廷与逐渐壮大的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冲突已是肉眼可见。

当然,也要承认,唐、宋时期的节度使这样的地方封建模式,在抵抗游牧民族入侵方面发挥了作用,换句话说,像诸如节度使这样的地方割据势力,对于巩固南宋脆弱的国防,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第五,岳飞是一个纯粹的军事统帅,爱国者。也就是说,岳飞对于自己的处境,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对当时微妙的政治局势,也许缺少理性深入的思考。

在《满江红》这首词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些句子,十分外露地表达了岳飞北伐的目的,是直捣黄龙,迎归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岳飞词作《满江红》

可在当时的环境下,岳飞“迎归二圣”的雄心却未必政治正确,因为在宋高宗赵构的内心深处,是绝不可能希望徽、钦二帝能活着回归宋廷的。因为,一旦徽钦二帝归来,那么宋高宗赵构历经千辛万苦得来的皇位要置于何处呢?

所以,岳飞的死是一个悲剧,是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旧故事,只有在金军大举入侵之时,像岳飞这样几乎无败绩的军事奇才,还能有活路。

而绍兴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25万两匹。

在宋金议和的背景下,岳飞几乎无活路。再进一步说,即便岳飞北伐成功,实现《满江红》里所说的雄心壮志,那么,在岳家军班师回朝的路上,宋高宗赵构是否会担心岳飞黄袍加身,重演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天下的老桥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秦桧等人跪像

当然,也有人说,岳飞是死于宋金之间的政治交易,《宋史》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金人提出了“必杀飞,而后和可成”。

但更根本的,也许还是岳飞与宋高宗赵构之间的君臣关系出了问题,与韩世忠相比,岳飞显得不成熟的政治表现,使得他与赵构之间,原本就貌合神离的君臣关系雪上加霜。

这应了那句话,“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意思是,东西必然先腐烂然后长虫子,人必定先对某人有怀疑,然后谗言才会被接纳。

岳飞的死,是历史悲剧,是几千年中国历史中,“英雄难觅白头”的老桥段,一个残酷的历史事实是,武将不拥兵自重,善终者极少,因为无论昏君还是明君,忠臣良将在其心中都是很大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岳飞与长子岳云墓

宋高宗赵构杀岳飞,与汉高祖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等汉初功臣,明太祖朱元璋杀蓝玉、冯胜、傅友德等明初功臣,雍正杀年羹尧、隆科多等夺嫡功臣,是同样类型的历史故事,而这些皇帝,无疑都不能说是昏君。

功高震主,拥兵一方的岳飞,如果不能成为赵匡胤,或者成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那么在重文抑武的赵宋,等待他的或许只有“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