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的事情,通过虚拟的网络就可以完成现实中的很多事务。

在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网络的便利。很多人不用出门便可以在家办公,不需要见面就能聊天沟通,生活用品都可以随时从网上订购给送到家门口。

最让我们感到神奇的是,出门都不需要带钱,各种支付工具只要动动手指就瞬间完成,既安全又快捷。我们基本不再需要跑到银行排队去理存取款业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位神秘的老人

但事情有利就有弊,年轻人善于接受新鲜事务,但对于老年人他们年龄大了,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变弱了,他们的这种缺陷不止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也成了骗子下手的对象。

很多老年人轻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一生的积蓄都骗走了。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各个行业特别是金融行业对老年人的异常行为都会多去询问,就怕老人会被骗子给骗了。

在湖北武汉的银行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两位穿着普通的老人走进了银行,直接跟工作人员说要给一个帐户转三百万。

这一下子让工作人员提高了警惕,他们先安抚住老人,说这么大笔钱需要比较多的手续,让他们耐心等一下,然后让一个工作人员偷偷的电话去报警。

没过一会儿,警察赶到了银行,这让其他不知情的人大吃一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警察来到老人面前,仔细询问转钱的缘由,老人这才知道他们的行为让工作人员误会了,于是急忙道出实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老人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钱,他们又是要把钱给谁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两人老人是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颜学庸和马旭这一对军人夫妇,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先来说一下马旭,她是中国的第一位女空降兵。1935年,马旭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的木兰县。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战争,国内时局动荡、战乱不休。

马旭的父母为了生存选择了学医,受家人的影响,马旭小小年纪也喜欢上了医学,她天生聪明,一学就会,于是她很快就学会了基本的医疗知识。

在马旭12岁的时候,她凭借自己对医学的天赋,参军做了一名战地的卫生员,跟着解放军四处征战。

除此之外,她也参加了很多重要的战役,特别重要的是她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战斗的过程中,马旭医治过很多受伤的官兵,她的无所畏惧和麻利干练,让周围的人无不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她得知在同一个部队的黄继光不幸牺牲的事情以后,她更坚定了保家卫国的决心,她要向英雄学习,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战场上,马旭不仅历练了自己,还遇到了一生最重要的人,就是他的丈夫颜学庸。颜学庸是四川省江津县人,他在1950年参军入伍做了一名卫生员

在他入伍不到半年的时间就遇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于是他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

在一场场的战斗中,颜学庸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凶险,学会了临危不惧。

他曾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他看到了敌人一天上百次的发动攻击,而我们部队的战士一批批地倒下,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顽强的坚守阵地。

在枪林弹雨中颜学庸也得到了锻炼。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章”和“保卫和平纪念章”,荣立三等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抗美援朝结束回到祖国以后,马旭和颜学庸结为夫妇,幸福的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在这个时候,我们国家为了发展我们的军事力量,开始征收各个兵种的士兵,其中就有空军的空降兵。

因为马旭所在的部队就是空降兵部队,她看到很多战友在跳伞的时候脚踝会受伤,她就想要亲身去体会一下,然后能研究解决的方法。

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为了能让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颜学庸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做了结扎不要孩子。

虽然马旭这么迫切地做好了当空降兵的准备,但是因为她个子太矮,达不到空降兵的标准,没有被批准。

马旭没有因此而退却,她自己制定了一套训练计划,把她的身体素质快速的提高,最终通过了空降兵的测试,被破格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旭夫妇的科学贡献

从1962年马旭第一次登上飞机开始跳伞,这一跳就从青年跳过中年直到老年。

不管是丛林、草原还是海边,都有她矫健的身影。在新中国空降兵里,马旭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

那就是:第一位女空降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跳了140多次、跳伞年龄最大的女兵,一直跳到五十岁。

在跳伞的过程中她发现伞兵着陆的瞬间,身体重力太大,剧烈的撞击地面,腰和脚特别是脚踝最易发生挫伤甚至骨折。

如何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呢?为了攻破这个难题,马旭和丈夫查阅了很多的资料,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研制出了“充气护踝”。

它解决了跳伞着陆时冲力过大的问题,使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他们又发明了“单兵高原供氧背心”,给世界空降史创下了新的纪录。

在此后的几十年,他们不断有新的发明创造,多的都数不清,马旭被喻为中国军队里的居里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马旭夫妇退休后,没有像普通人那样安度晚年,而是继续他们的研究,他们把几十年的科学研究整理总结出来,写成了书献给部队。

发挥余热为家乡做贡献

马旭夫妇为国家做了这么多的贡献后,自己也积攒了一大笔财富,他们平时省下来的退役补贴和获得的专利奖励加起来积累了有1000万元。

他们虽然有了这笔巨款,却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在马旭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她怀念阔别已久的家乡,毅然放弃现在的城市生活,来到了家乡木兰县。

当记者来到马旭夫妇在木兰的家里时,看到破旧的院子,屋里基本没什么完好的家具。

随处可见的是一堆堆的书,沙发破烂不堪,床也是那种很早以前的木板床。两位老人身上穿的是补了好多补丁的破衣服,吃的也是土豆地瓜这些粗粮。

但他们非常乐观,说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他们年纪大了,也没有太多的物质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对他们照顾得也很好,看病都有保障,他们愿意把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在他们回到家乡的时候,看到了家乡因为贫穷,孩子们都没有像样的学校,让他们非常痛心。

马旭说是木兰养育了她,送她去参军,她的一切都是家乡给她的,所以她应该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家乡。

于是跟丈夫商量并得到支持后,提出要先给家乡捐款300万建一所像样的学校,这就有了我们开头提到的夫妇两人去银行那一幕。

在马旭夫妇提出给家乡出资后,家乡的领导非常感动,因为考虑到两人年龄大了,便派了两个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跟随他们一块去办理业务。

银行人员和警察在了解了实情以后,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深深被两位老人的卓越的贡献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折服。

在他们捐款300万以后,又把剩下的700万也全部捐出,要为家乡建一所文化馆,让孩子们有一个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还可以去给孩子们做演讲,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革命教育,让他们知道是先烈们的付出才有了现在的安定生活,让他们了解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长大后学习前辈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马旭和颜学庸这一对夫妇的壮举令世人赞叹,马旭被评为“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并在中央电视台参加了颁奖典礼。

在记者采访马旭的时候,她说道:

“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士,我们已经很幸福了,我们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享受到了和平幸福的生活,党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持让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现在的马旭夫妇已经快要九十的高龄了,但他们还在学习,他们告诉记者:

为了更好地做医学研究,他俩报考了同济医科大学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在这几年全都通过了,只有外语还没有过,他俩就把精力放在攻克外语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平时的事情太多,两个人便分工,一个人学习,另一个人应付平时的事务,轮流学习。

看到马旭夫妇的生活状况,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顽强精神所佩服,他们一生奋斗没有停歇,付出所有无怨无悔。

我们的社会有着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伟人,这是我们社会的希望,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