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透露了一起涉嫌伪瞒报进口SIM卡案,共查获手机用SIM卡2500张。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在对入境快件进行监管时,发现一批次申报品名为“内存卡”的快件存在异常。经现场关员开箱彻查后,发现货物实际为手机用SIM卡。该批SIM卡包装完好,整齐码放在纸箱中,合计2500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海关人士介绍,此次查获的SIM卡无需进行相关实名认证,一旦流入市场,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来逃避我国电信管理,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目前,该批次快件涉嫌伪瞒报,已移交相关部门作进一步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则新闻,可能会有很多读者不理解。我们知道,现在电信业竞争激烈,随便哪家运营商都在加大力度吸引客户。基本上都是充100块钱就可以免费办理一张预存了100块钱话费的手机卡,等于办卡免费,我们又知道,走私是严重的犯罪行为,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甘愿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走私这么“普通”的东西呢?这里面的利益在哪呢?

事实上,走私SIM卡的违法行为近年来屡见不鲜。全国各地海关几乎都有查获,在网上随便搜索,就可以看到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在大陆境内使用手机卡,必须要实名认证,使用本人有效身份证。实际上,即使在境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在慢慢推行手机卡实名认证制度。例如,以前不法分子比较钟爱的香港手机卡,自去年起,也开始实名认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行法律下,不实名认证的手机卡几乎一切功能都无法使用,等于一张废卡。这样就让犯罪分子看到了商机,他们提供不需实名认证或者身份信息不符的手机卡,满足人们特殊需要。而如果使用了这些手机卡,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本律大概总结一下,可能会有以下后果。

第一,在诉讼时聊天记录不能作为法定证据。比如,我们知道,现在许多人借钱时都是在手机聊天软件上商谈。如果发生借贷纠纷,出借人要证明借款合意,就要举证,一般都会以聊天记录作为证据。而使用未实名认证或者身份信息不符的手机卡,就不能证明自己是这个手机的使用人,不能证明这些聊天记录的真实性,在司法实践中,这些聊天记录大概率是不能作为证据的。缺失这些关键证据,很可能就会输掉官司。

第二,未实名认证的手机卡,特别是境外手机卡,不能享受许多增值服务。例如,手机实名制能够对手机卡使用者追根溯源,有效遏制垃圾短信和短信诈骗。手机实名制也是手机支付等先进技术推广的基础和前提,可以更好地保障用户的权益不被侵犯。想想使用未实名认证的手机卡,每天会被各种垃圾、诈骗信息轰炸,会不会后悔呢?

第三,未实名认证的手机卡在充值缴费时会面临很多麻烦。任何一家境内运营商都不会给未实名认证的手机卡充值,那么,一旦手机话费不足,就只能向提供手机卡的不法分子寻求帮助,忍受他们的盘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什么人会使用这种手机卡呢?

第一类人,也是国家打击的重点,就是电信诈骗人员。未实名认证或者身份信息不符的手机卡,大多会被犯罪分子用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甚至还会用来进行网络贩毒、网络赌博。这种手机卡不实名、难追查,即使查到也很难证明使用者的身份,简直是网络犯罪的最佳拍档。近年来,国家开展了力度极大的打击“两卡”(手机卡、银行卡)犯罪的行动,而许多不明就里的年轻人,向犯罪分子提供了自己身份信息,银行卡,换取微薄报酬,最后被判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近年来,有统计显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超越盗窃罪,成为仅次于危险驾驶罪的全国第二多发罪名。

例如下面这个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案中,行为人仅仅是把自己的身份证件和银行卡给犯罪人使用,就被判成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第二类人,是许多沉迷境外手机APP的年轻人。我们知道,由于“墙”的存在,大陆境内人员不能访问境外网站。但是使用在境外注册的手机卡就可以。为了下载使用境外软件,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除了“翻墙”外,开始使用境外手机卡。这一行为虽不违法,但正如上文所述,也充满风险。

综上,走私境外手机卡入境必然伴随着一条完整的犯罪链条,各位读者朋友也要恪守法律法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也不要使用未经实名认证的手机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