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惊险故事从来不缺乏观众,根据真实刑事案件改编的影视文学作品也层出不穷。

像韩国的《杀人回忆》和美国的《十二宫》等知名影片,都是根据真实凶杀案改编,且它们有一个共同点——直到电影结束,案件却并未侦破。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一桩类似的美国大案,这起尘封45年命案,在45年后偶现线索,身亡警察留下决定性证据。

美国大案纪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经济复苏。美国的经济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家用汽车很快得到全社会性普及。

1957年5月的一个晚上,17岁的男青年鲍勃·杜瓦驾驶着自家的汽车,邀请他的小女友一同前往“情人街”约会。

在路上,他们又接上了另一对青年男女,一行四人来到“情人街”游玩。

他们四人玩得十分尽兴,却没有察觉到已经时至午夜,其他前来游玩的汽车已经陆续驶离,只有清冷的月光幽幽地照着死寂的灌木丛。

四人在车里待的时间久了,难免气闷。

鲍勃·杜瓦便降下车窗透气,然而就在车窗落下的一瞬间,从外面伸进来一支漆黑冰冷的枪管,顶在了他的太阳穴。

持枪的歹徒一身漆黑,面孔也隐藏在阴影之中。

歹徒以生命安全为要挟,让四人从车里出来并自己脱掉所有衣物。

随后歹徒将赤身裸体的四人双手反绑并蒙上了他们的眼睛,留下了鲍勃的女友,将其他三人锁在汽车后座。

之后,歹徒强奸了可怜的女孩,又开车来到一处荒无人烟的空地。

遭此横祸,鲍勃四人呆若木鸡毫无招架之力,只能苦苦哀求对方放过自己。

不知是良心发现还是畏惧惩罚,歹徒并未杀人灭口,而是将四人留在荒野,驾车离去。

在逃离的路上,歹徒连闯红灯,引起了正在附近巡逻的两名警察弥尔顿·柯蒂斯,和理查德·菲利普的注意。

菲利普警官在路口截停了歹徒的车,此时他并不知道,车上是穷凶极恶的歹徒,只是打算给司机开一个违反交通规则的罚单。

更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恰巧有另一辆警车从旁边经过。

而菲利普警官挥手示意一切正常,错过了同僚的支援,而这或许在随后的几分钟内可以挽救他的生命,然而世事不接受假设。

面对闯红灯的司机,菲利普警官进行简单的询问批评后,就低头填写罚单。

而仓皇逃窜中的歹徒却担心自己的罪行被发现,举枪射击面前的警察。

菲利普和柯蒂斯猝不及防,当场中弹倒地,歹徒立即发动汽车继续逃窜。

倒在血泊中的两名警官挣扎着通过对讲机呼叫支援,并举枪回击加速逃窜的歹徒。

子弹射中了汽车车体三枪,然而并未能阻拦疯狂的歹徒。

等支援的大部队赶来时,菲利普警官和柯蒂斯警官已经牺牲殉职。

此事在洛杉矶造成了很大影响,警方也出动了上万名警务人员,全州地毯式搜捕。

然而最后,警方只找到了被扔在路边的鲍勃的汽车,歹徒却已经逃之夭夭。

迷雾重重

迷雾重重

由于侦查手段和硬件配备的限制,当时没有摄像头、行车记录仪等,罪犯一旦逃离犯罪现场就很难被找到。

正当警方一筹莫展时,鲍勃·杜瓦和他的朋友们慌慌张张地前来报案,讲述了自己被劫持的经过。

通过对案发时间和被抢劫汽车的对比,警方确定,劫持案与袭警杀人案系同一人所为。

而鲍勃等四人,就是见过罪犯的目击证人。

鲍勃说当晚漆黑一片,没有看清罪犯的五官长相,但是对其体貌特征有大概的印象。

罪犯是个白人青年,身高在180公分左右,魁梧强壮,不是洛杉矶本地口音。

警方根据鲍勃提供的信息绘制出了嫌疑人的肖像,分发给全城警察,加大力度进行搜捕。

对于鲍勃的汽车,警方也进行了仔细检查,然而却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汽车车体表面的三个弹孔,很显然是警官尽忠职守的绝命射击留下的。

然而警方在车上却只找到了两枚弹壳,还有一枚弹壳不知去向。

随后,警方又对案发现场的子弹射击情景进行了复原重现。

根据子弹发射的弹道轨迹分析,消失了的那枚子弹,很有可能射中了罪犯。

仔细检查后,车内却没有发现血迹,这令警方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要想侦破案件必须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

随后洛杉矶警方又下发搜查令,对全城大大小小的医院、诊所,尤其是“黑诊所”进行搜查,甚至连洛杉矶附近的军事基地医院都没有放过。

然而在搜查中,却没有发现有身中枪伤的嫌疑人。

这条线索断了,警察没有放弃,又对鲍勃的汽车进行第二次取证。

从车体、车轮、车底到车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方向盘的边角处,提取到了除四名被劫持者之外的两枚半截的指纹。

以当时的技术手段,半截指纹很难作为有效证据进行确认比对。

将这两枚半截的指纹进行仔细地比对后,警方发现它们来自同一个人的左手大拇指。

经过拼合后,得到了嫌疑人左手大拇指的完整指纹,也是警方掌握的能证明罪犯身份的唯一证据,也是洛杉矶警方精诚所至的结果。

有了指纹证据,警方士气大振,又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指纹比对排查。

这项工作持续了数年,却没有得到有效线索,仍然没有找到凶手。

时间来到1960年,洛杉矶的一位市民在清理后院的落叶时,发现了一些金属制的机械零件,经过拼凑发现是被拆散的手枪。

而他的家恰好距离袭警杀人的案发地不远,于是他立刻报警说明情况。

警察将手枪零件带回,组装复原后发现这正是一把左轮手枪,与案件中罪犯使用的凶器型号一致。

经分析,应该是罪犯潜逃时将作案枪支拆散后丢弃。

随后警察通过查询这支手枪的枪架编码,发现是在路易斯安纳州的一家枪械商店售出的。

当时的购买记录显示购买人是乔治·威尔逊,并且还有他的亲笔签名。

然而通过调查,整个美国境内所有同名的人,却没有任何一个与罪犯特征相符。

线索再次中断,并且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没有新的线索出现,这个案件成为了令人遗憾的悬案,尘封了将近五十年。

峰回路转

峰回路转

四季轮转,昼夜不停。洛杉矶警方又开始为一个个新的案件奔走调查,似乎大家都已经忘记了多年前的那桩命案。

然而2002年9月的一个报警电话又翻起了新的涟漪。

这天,一名洛杉矶女市民拨打了911报警电话,举报她的叔叔就是1957年大案的罪犯。

理由是,她听到叔叔亲口说起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自己曾杀了两名警察。

警方高度重视,立刻着手调查,然而结果显示,“叔叔”的指纹对比与罪犯不符,并且身高长相也毫不相干。

虽然又是空欢喜一场,但这个报警电话,却让警方再次将注意力放在了这桩悬案上面。

此时美国的刑侦技术手段已经日新月异,堪称世界之最。

在2001年恐怖袭击事件之后,FBI就建立了系统的刑事案件指纹信息资料库。

警方的两名指纹专家决定将汽车方向盘上提取的凶手指纹放入资料库中,进行再次对比核验。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刚刚完善的指纹信息库系统中,正好有一副指纹高度吻合。

而这枚指纹的主人叫杰拉德·美尔森,现年70岁老人,居住地是南卡罗来纳州。

而他的指纹信息,是在两个月前刚刚被南卡罗来纳警方更新录入全国信息库的。

也就是说,如果早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比对,警方不会有任何收获。

除了指纹对比,还有笔迹鉴定。

当年罪犯购买枪支时留下了“乔治·威尔逊”的亲笔签名,在与杰拉德·美尔森的日常书写笔迹进行对比后,鉴定专家确认,“乔治·威尔逊”的签名正是出自杰拉德·美尔森之手。

此时,指纹和笔迹双重证据都指向杰拉德·美尔森,还有最后一个谜团需要验证。

如果这项证据也成立,就能万无一失地判定凶手的身份,那就是“消失”的第三枚子弹。

在抓捕现场,洛杉矶警方命令杰拉德·美尔森脱下上衣赤裸上身,后背上一道已经痊愈的枪伤伤疤赫然映入在场警察的眼帘——这正是当年初菲利普警官开枪射出的第三枚子弹留下的痕迹!

这个跨世纪的悬案,终于告破。

通过调查,杰拉德·美尔森的犯罪前科是1956年入室盗窃。

然而此后他的日子可以说过得非常滋润——犯罪记录没有再增加,而是安分守己,结婚生子,并成为一个大家族的长辈。

时隔半个多世纪,当警察出现在他的面前时,杰拉德·美尔森表现得十分茫然,看上去对当年的凶案毫不知情。

后来在法庭审理时,杰拉德·美尔森巧舌如簧,仍然在为自己狡辩。

面对法官问询,杰拉德·美尔森多次以时间太久远、自己年纪大了、记不清楚等理由混淆视听,妄图蒙混过关。

但是法律绝不会对罪人网开一面,指纹吻合,笔迹相符,枪伤为证。

铁证如山,不由得美尔森信口雌黄。

最终,杰拉德·美尔森不得不低头认罪,最终法庭当庭宣判:最终判决杰拉德·美尔森抢劫、挟持、强奸、杀人等多项罪名成立,判处终身监禁。

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持枪恶魔终于低头认罪,为他当年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一代代警察不懈的努力与永不放弃的精神,使得这桩跨越数十载的惊天命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随着科技技术和刑侦手段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犯罪勾当无所遁形。

一旦越过雷池一步,必定会被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