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扫黑除恶题材剧《狂飙》

在一众新春大戏中

可谓收视、口碑一路“狂飙

成为开年爆款剧

这场彰显扫黑除恶非凡意志

与力度的“正义狂飙”

而明晚,《狂飙》将迎来大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飙》6位演员集体“道歉”

剧中,饰演“黑老大”高启强的演员张颂文因演得太逼真而登上热搜第一,有网友留言道“建议查查,不像演的”。()

除了高启强外,《狂飙》还有不少反派角色,像高启盛、陈书婷、李青、李宏伟等,也让人看剧后“意难平”。

30日,《狂飙》中扮演曹闯的郝平、扮演高启盛的苏小玎、扮演唐小龙的林家川、扮演唐小虎的孙岩、扮演老默的冯兵和李响的扮演者李健在直播中连线。除了随着剧情推进,大家知道了李响一直的正义选择和坚持外,其他的角色都是“坏人”“反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这次连线的主题是道歉,“我们代表我们自己的角色,向观众朋友们道一声对不起。”

其中,高启盛的扮演者苏小玎表示“向观众朋友们说一声对不起,我错了”。曹闯的扮演者郝平说:“给咱们信任师父的观众朋友们说声对不起!”

唐小龙的扮演者林家川说:“唐小龙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大家一定要好好做人,和好的人在一起学好的事情。”

之后李响的扮演者李健也加入了“道歉会”,他说,“李响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坚守自己作为一个警察的原则……所以,在这一方面也向观众说一声对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张颂文也在其微博发声表示:“选错了,走歪了,往后多走的每一步,都得付出代价。”在留言区回复网友时他再次强调:“请大家珍惜人生每一次的选择,遵纪守法,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飙》导演徐纪周:大结局可能不会是爽剧,是惨胜

据央视网报道,导演徐纪周表示,《狂飙》的剧本是他自己写的,演员也是贴着剧本角色来找的。他还透露,剧名来自毛主席诗词,“毛主席的诗词里有一句: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徐纪周借用了诗词里的“狂飙”二字来比喻电视剧中的扫黑除恶大风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导演徐纪周透露本剧很多情节都是来自真实案例:“比如说高利贷去讨债,不用极端暴力手段,他拉着人去献血,名义上是自愿的,还给你献血证。他摁着人家一直献,献了三家那人站都站不起来了。这就是发生在广东的真实的事儿。

随着剧集的热播,观众对剧情和安欣、高启强的一路较量津津乐道。有观众说安、高二人分别代表法治社会和人情社会的两面,高启强深谙人情社会的一切漏洞和法则,而安欣是个理想主义者,在完善法治,所以他俩背后实际上是两种社会观念的冲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徐纪周也认为这个说法说得比较到点儿:“如果安欣不是一个有法治精神的理想主义者,他也不用跟高启强坚持斗争20年,整个斗争这么残酷。安欣那条线我们采访了很多原型,像他那样的警察,理想主义、守本分、坚守职责,在一个系统里注定会被边缘化。其实像他这样的人有很多,我们把很多人的东西都放在他身上,我们采访中知道广东一个政法干部,34岁头发全白了。”

对于高启强的悲剧,导演徐纪周觉得主要还是自身性格的问题:“几个重大人生节点,他都选了对他来说所谓的最优选择。不管有多大压力,好多人都不会像他那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纪周说,扫黑除恶,大家觉得好像把流氓抓了就行了,真不是这样,扫黑除恶跟缉毒一样,非常残酷,非常惨烈。“这两天就更新到大结局了,最后的结局可能不会像传统商业剧和爽剧那样,让大家的情感有巨大宣泄,其实最后是惨胜。把扫黑除恶工作的艰巨性、艰难性、残酷性展现出来,告诉大家扫黑不易,不是拿个枪、带个铐就完了,不是这样。正因为有安欣这样的人,大家才有希望,不能全是人情社会这一套,得有理想主义者存在,社会最后还是理想主义者推动的。”

“狂飙”的演技,从何而来?

随着电视剧《狂飙》热播,它所引发的讨论热潮也持续向多点多线延伸。除了扫黑除恶的现实主义题材自带话题热度之外,剧中主要演员的演技也被人们津津乐道。有观众戏称,“狂飙”的含义,就是饰演正反派的演员张译和张颂文之间“狂飙演技”。还有观众觉得张颂文饰演的黑社会老大实在太逼真了,“根本就不像演的,建议公安局查一查他”。

剧中主演惟妙惟肖的演技、以假乱真的角色塑造能力,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好奇心。媒体跟进的长篇报道,及时还原了他们“演技养成史”上的励志故事。张译和张颂文都不算得天独厚的演员,相反,他们的起步甚至称得上“祖师爷不赏饭”——张译出道之初被人嫌弃“形象不好”;张颂文不但“形象不好”,而且身为广东籍演员,他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就是建基于这种不算优质的天赋之上,经过锲而不舍的磨炼和积累,专心致志于演戏的他们,最终得以不断在影视表演中带给观众惊喜。

演员专心演戏、磨炼演技、厚积薄发成了一个热度不小的话题,这本身也反衬出一部分影视从业人员敬业精神欠缺的问题。特别是在“明星速成”“流量造星”大行其道的行业生态里,那种“十年磨一剑”的专业态度和执着精神,确实已相当稀缺。

然而,如果把目光放远就不难发现,执着坚守艺术理想,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磨炼表演技艺,这本身就是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标配”。对他们来说,“戏比天大”不是一句空泛口号,而是镌刻于心的座右铭、毕生践行的从艺理念。在他们树立的一座座艺术丰碑背后,都无不蕴含着这种艺术理想和精神力量。

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对于艺术理想的坚守、对于表演艺术的执着追求,留下了许多美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在舞台、银幕上塑造过一系列经典艺术形象,他的起步却是一个只读过4年书、连识字关都过不了的贫苦家庭孩子。在漫长的演艺生涯中,他积累了大大小小50多本笔记,记录了他从白纸一张到著名表演艺术家的历程中,理论水平的点滴提高、表演经验的日积月累。

著名导演杨洁拍摄电视剧《西游记》的时候,创作环境、资金、技术、拍摄条件都面临诸多制约。在艰苦的客观条件下,要把《西游记》这样的神话小说改编拍摄为电视剧,通过电视画面展现那些上天入地的故事情节、充满想象力的妖魔鬼怪,难度可想而知。正是出于对艺术的执着信仰,使她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顾身体健康和个人毁誉,全身心投入拍摄工作,缔造了一部难以逾越的经典。

与老一辈艺术家活跃的时期相比,当下影视艺术创作的技术条件、生产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影视作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类型化、标准化、流程化生产的文化商品。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演艺经纪公司引入明星制、名人制,通过形象包装和市场策略打造远离大众、高高在上的“明星”形象。在这种行业背景下,老一辈艺术家坚守的那种艺术理想和职业精神过时了吗?这恐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无须讳言,在新的行业生态之下,确实有一些从业者迷失了方向。一些明星大腕脱离社会、脱离群众,追求一种豪宅华车、衣香鬓影,前拥后簇、一呼百应的特殊化生活。一些从业者在艺术上几无追求,甚至使用替身和抠图技术来“假演”。至于那些作奸犯科、最终沦为阶下囚的违法犯罪者,更是成为影视行业的害群之马。与他们相对照,专心演戏、专注演技的张译、张颂文们成了“一股清流”,也凭借专业成就赢得了市场和口碑。对于“老一辈艺术家那种艺术理想和职业精神是否过时”,这些来自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足以提供清晰的答案。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红星新闻、央视网、中国新闻周刊等

相关作者:封寿炎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