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个学术一点的问题——“秦书八体”!

所谓的“秦书八体”并非说秦朝存在八种书体。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秦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我认为许慎说得不准确。

这里面只有大篆小篆隶书可以称之为书体,而大篆和小篆通常统称为篆书,而这里的“隶书“,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说的隶书,而是带有很多篆意的隶书,是早期的隶书,是成熟隶书的雏形,可见于出土的各种秦简帛书中,隶书不仅民间用,官方也在用(里耶秦简等简牍证明了这一点)

(里耶秦简可称带有篆意的隶书,或者叫带有隶意的篆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耶秦简可称带有篆意的隶书,或者叫带有隶意的篆书)

“虫书”也可勉强称之为“书体“,又叫鸟虫书、鸟篆,特点是线条末端有象征性的简化鸟首,出现在南方。

(青铜器上的鸟虫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器上的鸟虫书)

其他的就不能叫“书体“了,因为它们只是书写用途或书写载体的不同而称谓有别罢了。

比如 “刻符”就是用于铸刻或书写符信,“虎符“就是将领调兵的信物,平时,帝王和将领各持一面虎符,需要调兵时,帝王会将自己手上虎符给将领,同时持这两个虎符才有权调兵。虎符上面文字的写法还是篆书,基本上还是小篆。

(虎符上的小篆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符上的小篆文字)

“摹印”就是用于玺印的文字,结体方正,以小篆为主,次取隶势,兼开汉印篆体的滥觞;“署书”通常是指牌匾上的大字,类似于今天的“榜书“;“殳(shu)书”是刻在兵器上的文字。

所以,今天看《说文解字》也并非完全准确,虽然作者许慎是东汉人,离秦朝较近,但由于当时条件的落后,错误也在所难免。今天随着出土的文物越来越多,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和发现会支撑我们不断突破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