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迁都,各种原因的迁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分裂。西德政府驻地是波恩;东德首都是柏林。在西德宪法中载明,一旦重新统一,恢复柏林的首都地位。随着1990年重新统一,它也的确成了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德国这种历史原因,还有哪些“有趣”的迁都原因呢?

尼日利亚:太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万人口大都拉各斯曾是尼日利亚首都,直至1991年。这座城市人口超量、气候炎热逼人、交通拥挤不堪。阿布贾距拉各斯300公里,地势明显高得多,气候也更宜人。

堪培拉: 地图上的”折中”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世纪时,澳大利亚最大城市— 悉尼和墨尔本— 竞争首都地位。不过,政府决定走折中路线。经长期权衡选择,位于东南部的一个城市被定为新首都:堪培拉。该市差不多就位于悉尼和墨尔本的中间。

巴西: 还是人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旷日持久谈判,1960年,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原因也是:里约过于拥挤,且地处国家边陲。巴西利亚几乎就起于稻田。该市的基本架构形若十字。该项目被认为是一大成就,并被视为多国重建首都计划的表率。

缅甸:“改朝换代”换首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缅甸将首都从仰光迁至位于内陆的内比都。时任军政府由此遵循了一项传统:每一朝代都要建造一个新首都。若论面积,内比都极大:是巴黎的70倍。若从某个政府建筑物去到另一个机构,有时需驱车半小时,而一路上几乎见不到行人。

巴基斯坦: 军事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巴基斯坦政府决定,将首都从卡拉奇(左图)迁去伊斯兰堡(右图)。当时的一大考虑是,由此遏制卡拉奇富商大贾对政界的影响。此外,伊斯兰堡更靠近位于拉瓦尔品第的三军总部,也更接近与印度有主权争议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

哈萨克斯坦:纪念伟大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斯塔纳(右图)同样也完全建在草原上。1997年,政府从商业中心阿拉木图(左图)迁至阿斯塔纳。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赋予了这座城市浓烈的前卫色彩。2019年,阿斯塔纳更名为“努尔苏丹”(Nur-Sultan),以示对前国家元首和威权型统治者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Nasarbajew)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