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多年坚持做好一件事。

每年春节为残疾人家庭义务拍摄“全家福”,临汾摄影人张旦这一“拍”就是6年。

正月初一午后,张旦一如往年安顿好卧床的老母亲,拎着事先准备的“福”字来到市区鼓楼广场。

片刻工夫,年前报名的残疾人家庭也陆续来到了广场上。

“来,看镜头,笑一笑……”调整站位、调动情绪,张旦考虑到其中不乏听障人士,因而在交流中总是手口并用,尽力夸张。

伫立于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前,穿戴一新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或是祖孙三代,或是一家四口,或是兄弟姊妹,一个个扶老携幼、阖家团聚的幸福瞬间在相机快门的“咔嚓”声中被定格成永恒。

一张“全家福”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追求。然而,这样的追求对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家庭来说曾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早年间,张旦有过媒体从业经历,拍摄了许多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其中有多幅作品获得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在深入一线采访时我注意到,残疾人朋友虽然身体有着这样那样的残缺,但对美好生活依然充满向往。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家庭没有一张像样的合影,于是我就萌生了义务拍摄‘全家福’的念头。”谈及拍摄初衷,张旦回忆说。因此,他自学了简单的哑语手势,每次下乡采风时都会顺带为被采访对象拍摄一张“全家福”,随后冲洗成大照片赠送给他们。即便后来智能手机逐渐普及,他依然不改初衷。

自2018年春节开始,张旦与市残联及其下属的市肢协、市聋协合作,每年大年初一在市区平阳广场或鼓楼广场集中为残疾人家庭拍摄“全家福”,尔后放大成60英寸的照片逐一登门送到家中,这被残疾人家庭亲切地称作“最温馨的节日礼物”。

6年来,张旦共为我市百余个残疾人家庭拍摄了“全家福”合影。从镜头前的拘谨胆怯到自信从容,从衣着的质朴无华到百搭装束,6年记录了残疾人群体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同样的城市地标,同样的喜庆时刻,一幅幅主题相同、人物各异的照片串联起6年间的社会发展和城市变迁。

摄影,不单是艺术层面的记录,更应是一种关切生命的情怀。“我是摄影人,能为残疾人家庭拍摄合影不过是举手之劳。”张旦如是说。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市聋协主席、聋人摄影师陈临虎每年大年初一都会甘当助手,帮助他与残疾人沟通交流、一起义务拍摄,成为6年来的参与者、见证者。

2022年3月19日,张旦被推举为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后,组织广大影友开展了百人聚焦翼城旅游节、策展“大河上下”全国摄影展等多项活动。也正是在共同的摄影爱好感召下,如今古县、大宁等地的摄影人也开始为当地村民或残疾人提供免费拍摄“全家福”等义务服务。

用镜头记录时代,用影像凝聚力量。张旦表示:“我将一如既往地把这项公益活动继续下去,用微薄之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动中来,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临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