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文明古城,与其身份最不相搭的便是缺少绵延而壮阔的古城墙。不信我们可以看看西安和南京,甚至刚刚恢复没几年的大同。缺失的城墙仿佛让古城缺失了一段灵魂。
北京为何拆除城墙,这已经是老话题了。但对网上一边倒的意见,当时的决策者为何要拆除北京的城墙呢?
一、不应拆除派
以目前的事实证明,北京的古城墙拆除了确实可惜,否则现在也不会花大气力恢复,建成城墙遗址公园。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经建议保留自明代开始修建的北京城墙,将其作为遗迹,打造成立体公园。
北京古城墙上面的平均宽度超过了10米,如果在上边砌花池、设茶点铺,可以在夏天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息。这种场景是任何古建筑,甚至宫殿群都无法达到的壮观景象。
梁思成当时预言:只要环城立体公园建成,北京古城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说到这里也就无法再展开说了,毕竟古城墙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对于梁、林二人古城墙设计的畅想,就是对现实的悔恨与无奈。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北京古城墙非拆不可吗?
二、苏联的因素
“拆除北京古城墙”最大的外部声音便是苏联专家的意见。当时我国全盘苏化,请来了不少苏联专家在中国各行各业进行业务上的指导。
拆除北京古城墙也是他们对于北京这座城市发展规划的设想之一。因为北京古城墙绵延壮观,却也限制了现代城市的空间发展。
梁、林夫妇对此也有过考虑,他们认为可以把行政中心设在城外,即使北京未来发展成纽约那样的高楼大厦,也不阻碍古代文明与现代繁荣的完美契合。
但苏联专家对于北京的规划延续了莫斯科的设计,通过环城线、蜘蛛网式的交通干道将整个城市连接起来。作为国家的心脏,行政中心应该位于北京城核心的位置。
这是苏联方面对于拆除北京城墙的意见。
三、时代限制(一)
仅凭苏联专家的几副设计图就把北京古城墙拆掉,这是不可能的。之所以拆除北京城墙,有当时很多时代限制所造成的无奈。
首先,解放后人民展现出了新思想,不再像以前一样“认老爷为奴”的心态,如何建设新北京是一个大问题。而北京城的兴建思路充分体现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唯我独尊、防止造反。
当时很多人还想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打穿一条主马路,因为故宫的位置处于北京城的核心地带,正好阻碍了南北的交通。故宫尚且面临这样的建议,何况古城墙了。
这是当时人的思想局限,大家刚刚翻身当主人,痛恨旧王权的象征也是可以理解。就像我们站在现代角度来看历史一样,我们处于当时的时代或许还没人家做的出色。
其次,如果将北京作为整体古迹保护起来,意味着新政权就要搬到城外。给人一种北京古城和城中数百万居民对于新中国没有用处一样。这种精神上的割裂对于新中国这个年轻的政权来说是不能允许的。
况且将行政机构、家属居住区集中在一起建设,是非常危险的。
要知道当时新中国的空军力量非常薄弱,国民党的飞机是可以飞到北京轰炸的。如果行政区域相对集中,一旦受到攻击,会出现难以预测的损失。
如果真的集中在城外,那么城外与城内的沟通会白白增加交通花费。当时大家的口袋不鼓,这种可以避免的花销被视为浪费。
四、时代限制(二)
北京重新成为首都后,开始朝着现代化城市大规模迈进,地铁是城市工程的首选项目。如果在人口密集区域修建地铁,虽然方便了群众出行,却不可逆地要拆除民房等,还是会造成浪费。
为了节约成本,当时选定地铁环线尽量从城墙的下边通过。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二环基本就是古城墙的位置,这也是拆除城墙的需要之一。
再次,梁、林夫妇对于北京城有长远的规划,按照他们的设想,需要几代人精心维护、持续投入才能将北京城作为一个整体的古迹闪耀世界。
当时我们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没有这么多财力进行古迹建设。梁思成的设计思路太过超前,当时人负担不起他的梦想。
最后也就是心理上的需要。新中国定都北京后,人口发展很快,北京城内空隙地方越来越少,急需向外扩张。
如果有城墙约束,大家还是喜欢将建设力量投入城内,抱团在里边拥挤着。这对于新首都的发展来说并不有利。
不管是现实的限制,还是心理的想法,北京古城墙拆除了,空留一地的惋惜。不可否认,城墙的拆除是当时人认知的偏差,没有意识到城墙的文物价值,和对于文明的意义。
但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发展生产、改变国家和城市落后面貌才是主题,任何因素都要服务于大局。
就像翻译家萧乾说的那样:我当时看到城墙被扒了,一边掉眼泪一边安慰自己说,只要人人都能吃上饭,拆什么怎么拆都行!
作者:白衣渡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