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从制度上为曹操上位而铺路的大臣,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董昭了。董昭字公仁,是济阴定陶人。他被推举为孝廉后在地方工作,袁绍入主冀州后将董昭召入身边。袁绍和公孙瓒在界桥对峙时,袁绍手下钜鹿太守想要投靠到公孙瓒处。袁绍得知后就让董昭前往叛将那里处理,董昭顺利平叛后,又前往了魏郡讨贼。在这两次行动期间,董昭有时采用强硬手段,有时采用离间的方法,在工作中,董昭行动非常灵活。
董昭有个弟弟叫董访,当时董访在张邈军中。后来张邈和袁绍有嫌隙,袁绍手下就有人诋毁董昭。董昭看出袁绍的本性后,就打算直接到汉献帝处,董昭到了河内地区,被张杨所挽留,董昭被张杨封为骑都尉。话说当时曹操已经扎根兖州,曹操派遣使者找到张杨希望未来自己军队迎接天子的时候,张杨能够借道。一开始张杨是不同意的,但董昭却劝张杨应该同意曹操。原因是曹操现在虽然弱小,但实际上是一位天下英雄,和英雄结缘,是一件好事。
张杨听从了董昭的建议,同意了曹操的请求还还向天子推荐曹操。曹操在贿赂张杨后,派遣使者前往天子处,董昭也借机随行。
建安元年,曹操平定了许昌的黄巾军,于是再次派遣使节求见天子。当时天子已经逃到了洛阳,天子虽然摆脱了李傕郭汜的控制,但陷于韩暹、杨奉等人的争斗中。董昭看上了杨奉这位军事力量最大且同党最少的人,于是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了封信。信中先是夸了杨奉一顿,然后希望能够和杨奉合作,自己提供兵粮,让杨奉提供军队,二人共同成就一番霸业。
很多人都疑惑,董昭为何如此向着曹操?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保护献帝最好的方法,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董昭在通过一些列努力向曹操示好,更有人指出这是董昭在乱世中理性的押宝行为。
董昭这封伪署曹操名的信给到了杨奉,杨奉非常开心,同时表奏曹操为镇东将军,袭爵曹嵩的费亭侯。董昭也沾了个光,被升为符节令。
当曹操亲自来到洛阳后,曹操和董昭对坐聊天。曹操问道:“现在我来了,我该怎么办?”董昭说了一大套,简单来说就是希望你能够带天子前往许昌。当曹操提到担忧杨奉是否可信的时候,董昭为杨奉打了保票。曹操听罢,决定暂时和杨奉打好关系,自己将天子送到许昌。但是当杨奉眼睁睁看到天子跟着曹操走了之后,恍然大悟,但追击已晚。等到天子在许都安顿后,曹操主动进攻杨奉等人,清除了天子在洛阳时身边的各方诸侯。
不久后董昭的老上司张杨被杀,曹操让董昭前往当地劝原有实力投靠曹操,事成后董昭被封为冀州牧。另外在刘备的问题上,董昭认为刘备必然脱离曹操,曹操追悔莫及。官渡之战,董昭也参与了讨伐颜良,还曾用书信瓦解袁绍宗族人物关系等。曹操攻破袁尚的邺城后,董昭又为曹操讨伐乌丸开渠引水,保障了曹操大军远征的粮食平稳运输。
随着曹操的功劳与权力越来越大,董昭也积极在为曹操上位而谋划着。董昭建议曹操恢复古代的五等爵制度,以此提升曹操爵位的地位,同时为下一步上位奠定基础。曹操假惺惺谦让一下,董昭再一股脑往死里夸曹操,于是天子被迫下诏恢复五等爵制度。
根据《献帝春秋》记载,董昭还积极谋划让曹操升为公爵,准备九锡备物等。虽然遭到荀彧的反对,但计划仍旧实施。不久后,曹操被封为魏公,数年后曹操被封为魏王。其上位的过程和理论基础,董昭都有所参与。
在樊城之战时,面对孙权请求联合曹操的密信是否公开时,虽然大臣们大多坚持仍然保密,但董昭指出应该尽快公开让关羽陷入进退两难的地位,同时增加我军士气。密信公开后,关羽果然犹豫不决,而樊城守军得信后士气倍增。等到孙权军成功侵犯关羽地界后,关羽大军退回。
曹丕称王并称帝后,对董昭和其家人都非常优待,而董昭也为曹魏持续发光发热。曹休不久后在曹丕命令下发动洞口之战,初步行军战况消息传到曹丕耳中时董昭正好在身边。董昭尖锐的分析出曹休和臧霸等人战意不强,且即使有诏书督促渡江,主要将领的进攻欲望也不高。
曹丕随后亲自南征,夏侯尚进攻江陵失利,夏侯尚急于求成命令在江上作浮桥扩大进攻面积。面对如此弄险的军事部署,董昭急忙上书曹丕陈说利害,建议下诏让夏侯尚撤军。曹丕看到奏表后立刻让夏侯尚后撤,可惜为时已晚,东吴接着江水暴涨的机会大破魏军。此战后,曹丕夸赞董昭有张良、陈平之谋。
曹叡即位后,董昭持续被升官加爵。在太和六年,董昭针砭时弊,指出需要整顿朝中不健康的结党行为,和虚伪不实之人。曹叡看后罢免了诸葛诞、邓飏等一批官员。
董昭去世时八十一岁,谥为定侯。他的儿子董胄历任郡守、九卿等职位。
董昭是曹魏的功勋,但朝中苏则非常看不起他。董昭曾有一次枕着苏则的膝部躺卧,苏则却将董昭推下,说:“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这主要是因为苏则反对董昭为曹魏铺路篡位,政见不同所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