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2月4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中分享了当今消费疲软的几种原因解读,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增加不快、负债较高、疫情反复等原因导致的侵蚀居民收入增长,影响消费能力。其中最为引人注目数据是:2020年,我国居民的“债务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5%,也就是说,每赚100块钱,就要拿出15块来还债,如果算上房贷,可能要超过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写过一篇文章:《最高法定2023年新目标,剑指全国近800万老赖,严重会牵连子女》,里面提到过,此前据相关媒体报道,全国只有13.4%的90后没有负债,炫耀性消费在其中并不占少数,然而这种提前消费的模式并不与自己的经济能力相匹配,也就造成了个人负债较高,甚至逾期的情况。

提到消费主义陷阱,制造陷阱的,主要擅长以下几种手法:

1、凭空制造需求
2、用消费品划分社会层级结构

消费,离不开广告,广告学属于系统工程学科,我们都看过广告,广告讲究针对不同对象有不同的话语和招式,性别、收入、学历、年龄,形式价值、逻辑与功能价值是最为典型的商业广告策划方法。一些不具备实际功能的广告语并不鲜见,“一种可以世袭的古典浪漫”、“精致的品味”,买吹风机的目的是把头发吹干,结果广告语宣传可以呵护秀发、按摩头皮,结果几十元的即可满足的基本需求变成两、三千元的支出,诸如此类的抽象概念将女性消费者拿捏。对于男性消费者,则只需要展示不同功能即可,多一种功能,价格提高一档,最后跟自己的预算偏差越来越大,认为哪天肯定有的上。前几年男士流行手表,是身份的象征,出国旅游都会在免税店买浪琴,买欧米茄,没过多久便在柜子里面积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提到的形式价值、逻辑与功能价值其实属于凭空制造消费,凭空制造一种极为巧妙的事情,去诱导消费者,但又不让人察觉。广告学中有一门学科叫做《广告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是广告学专业的基础课,研究广告对于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动机的影响,运用广告心理学的概念和法则来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使广告能够更加有效地在消费者中传播,进而通过广告媒体实现产品的销售行为。这里不是批判广告学,批判的是无良商家制造的消费陷阱,说到底,是过分强调商品非必要的附加功能,让你忽视商品原生的主要功能的手法,让消费者花费不必要的额外高额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衣服还有印象吗?这件T恤官方售价¥99,发售首日在全国范围内被抢购一空,最高时每件被炒到¥1,000 左右。T恤的成本,普通人也能猜测出来,家里的亲戚曾经搞过服装生意,去广州服装市场进货,不止T恤,很多衣服是按斤卖的。图中的T恤被赋予了某种文化,产生了品牌溢价,在消费者人群中造成了价格歧视,价格相比成本就翻了上百倍,其实说难听一点,不就是智商税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最为常见的凭空制造需求则主要体现在制造618、1111、1212、打造网红商品、宣传定制款、限量款、包括炒鞋、炒手办,这些其实都属于营销手段。消费者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中迷失自我,冲动消费,过度超前消费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其中,我认为其实体现的是对无意识消费者的一种支配,往往背后存在着做市交易嫌疑,而冷静下来以后,可能会发现并没有从中获得额外的价值体验,基本就可以判定是陷入了消费主义陷阱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杨教授提到的房贷,如果按刚性需求来看,属于必选消费,花钱买房子,买安心、舒心和安全感,这是最基本的人性选择,都是合理范畴。不过也的确存在“有钱难买我乐意”的人群,更愿意用更多的钱去买包包、买奢侈品、做SPA,美容,甚至通过贷款满足需求,也不得不说,这类人群其实是乐观主义心态,“反正也买不起房,不如享受当下”,这无可厚非,也的确为了国家促进消费出了一份力量,但是,财务管理如果稍微出现一点问题,很容易导致高额债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否掉入消费主义陷阱,更好的界定是:如果我购买这件商品,更少为别人,而更多为自己,那就买;如果我买这件商品更少为自己,而更多为别人,那就不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花自己的钱,自己高兴,这必须支持,如果是为了买一样东西只是因为觉得挺有面子,那大可不必。消费主义受到广告营销的洗脑,但原罪却源于炫耀攀比。所谓“美好”、“个性”、“优雅”都是虚妄。商品化的时代里,每一个商品都被商家有意识地借用了这些抽象的意义。简言之,消费主义就是在告诉你:你消费了什么就代表了你是谁。消费主义依靠这种机制,不仅在制造消费,甚至是在制造消费欲、批量制造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中有这样一句话:“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受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行者即是某甲师也。”这也是大家熟知的“如人饮水 —— 冷暖自知”,消费了多少钱,是不是在能力范围以内,只有自己知道。

我们批判消费主义,是质疑生活中被资本引导而产生的过度消费的那些部分,就是忧虑大众去消费那个本无必要的自己的行为,就是警惕商品在资本的包装下被有意忽视的物的价值。

PS.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