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3年,一艘商船上,西班牙士兵朝着吸水绳走去,一个中国老人紧紧地盯着,心都提到嗓子上。只见士兵一脚踢开吸水绳,老人心终于放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叫陈振龙,1543年出生在福建省,出身书香世家,从小他很喜欢读书,长大后只中了秀才,后来他对仕途之路失去信心,跟着家人去菲律宾经商。

菲律宾,他增长了见识,发现了一种可以救命的食物,并且内陆地方并没有。这个食物叫朱薯,有红、白、黄、紫等多种,可充饥,制淀粉,酿酒。酿出的酒,当地人称“番薯烧”。

陈振龙第一次见到这种食物,认为十分稀奇,而且他惊奇的发现,番薯的种植很容易,因为番薯对生长环境不挑剔,好种活,而且还能饱腹,利果把番薯引进到自己国家,岂不是利国利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陈振龙是个商人,但是他心系祖国和人民,当时正值明朝年间,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流离失所,天灾人祸,灾民很多。

陈振龙痛心不已,他心系百姓,想着如果能想到办法把番薯的种子运回内地,那么百姓就不会饿肚子。

但是如何偷偷摸摸的就把种子运回自己国家,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当时菲律宾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管理严格,稍有不慎,性命堪忧。

而且番薯也是西班牙带进菲律宾的,有专人看护种子,想把种子运回祖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振龙思来想去,不敢贸然行事,只能暂时先住下来,再寻找其他办法。

一天, 他花了重金,从本地人手上买了一根藤蔓,想偷偷坐船回家。可是又怕被人搜到,后来,陈振龙发现,他买的红薯藤和船上的吸水绳颜色比较相似,不如把它编进吸水绳里,估计盘查的人很难看到。于是,他将这极其宝贵的红薯藤小心翼翼的编进了吸水绳中,为了万无一失,还在上面抹上了泥,放在船的一个角落中。

在商船上,西班牙士兵朝着吸水绳走去,这可把陈振龙紧张坏了,他一直盯着,生怕被看出来。只见士兵一脚踢开吸水绳,他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就这样,陈振龙带回了红薯种子,回到家乡后,他赶紧开始了种植,经过努力后,他终于成功种植出番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陈振龙把种子交了出去,还将种植的过程免费分享了出去,让所有老百姓都能成功种植。

不得不说,陈振龙的这个举动,后来挽救了很多百姓的性命,根据历史记载,朱薯当时养活了中国至少3亿人口。并且其后代致力番薯培育推广,历经170多个春秋,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陈振龙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甘薯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振龙的后代子孙“克承世业”,一家七代不仅积极致力于番薯的引种、推广,还将种薯技术传授给亲戚朋友,把番薯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功绩卓著,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农作物推广世家。

番薯的种植有效地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也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了这一时期社会人口的增长。

如今,番薯在国内,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物品,但是陈振龙为了百姓能吃饱,冒险带回番薯藤的事迹,应该被后代铭记。你们觉得是不是如此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