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海螺真的能听到大海的声音吗?”一位同学抱着怀疑的态度拿起海螺放到耳边,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摒住了呼吸,生怕任何一点声音都会干扰到她。“海螺里真的有声音!”这位同学大声说道,其他同学也拿起了海螺跃跃欲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幕发生在禹航实验学校的《自然笔记》课程的作品展览上,学生们在欣赏的同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笔记是什么?

《自然笔记》系列课程是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为研发背景,以帮助学生发现记录自然为出发点所研发的一套STEAM跨学科式的自然探索课程。以成果为导向,学习科学(物种信息)、语文(文字写作)、美术(构图上色)等知识内容,为自然笔记创作做储备,其他产出如立体造景瓶、观察手册等多样化成果。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生态背后科学原理的能力,提升用笔和纸描绘呈现自然生态美的能力,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之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瓶子”里的会发光的甲虫们、可以用来洗手的手链、漂亮的大鹅、带有种子的风铃......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等着你去挖掘。

让我们一起回到课堂中,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虫主题的课堂中,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甲虫的结构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了解了甲虫的绘制方法,同学们亲手制作了昆虫瓶。通过甲虫主题的学习,同学们发现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昆虫,知道了人与昆虫的关系,激发了同学们对昆虫的保护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制作的手链居然还可以用来洗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同学们是在学习无患子主题的课程,课堂中老师从古代的无患子开始讲起,并且带领同学们一起观察了它的生长过程,还分发了自制的无患子洗手袋,让同学们体验无患子洗手果的神奇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患子还可以用作串珠佩戴,老师给同学们分发串珠和弹力线,教他们穿珠子并打结成手串,就这样完成了无患子手串的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子的样式居然有这么多!每个种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同学们在体验植物科学乐趣的同时,动手制作了种子风铃,不仅提高了动手及审美能力,在制作的过程中互帮互助,促进了同学间的美好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鹅主题的学习中,除了基本的物种信息,课堂中还举办了大鹅“选美大赛”,延伸了关于鹅的地方美食,让同学们更加全方位的感受到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最后同学们学习了用粘土制作大鹅,大鹅和湖面及花草的相互呼应,每位同学都制作出了大鹅的美好家园。

闻而易忘,见而易记,做而易懂。

读死书这种枯燥的学习方法早已经不适合学生,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积极性都是需要激发的。

《自然笔记》课程通过观察与记录自然培养同学们严谨的科学精神建立初步的审美情趣,培养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从科普知识到观察再到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自然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自然中其实有非常多有意思的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准备好迎接下一场神奇的自然之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