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干部往下沉、负担往下减、权力往下放”自云南省曲靖市着力从党建引领出发,以三步走破解城乡基层治理开始就备受广大居民群众关注,三个疑问也由此产生。

沉如何到位?下沉的目的不是工资绩效,更不是工作业绩,而是常态化以后的群众反馈。干部下沉一次两次,五次十次并不能说明到位问题,群众工作得到满意的反馈,一定是长久以来坚持的结果,只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社区存在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服务于群众,得益于群众,先后顺序万万不可调换,先服务后得益,服务好不一定全部体现在档案上、相册中,而是深入基层,从群众角度出发,了解需求,解决需求,以真诚对真诚,才能沉的到位。

减如何标准?推动基层减负已实行多年, “万能村(居)委会”、“村(社区)万能章”等问题依然存在,公证处很多工作在提供居民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等相关证件以后,仍然凭借社区“一章”决定是否可以公证,这就导致居民群众对于社区不能配合盖章有了很大的怨言。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办事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在为民服务协调方面仍然遇到很大阻力。因此减的标准不应只体现在基层要求上,更应着重于各部门各机关单位协调配合解决居民问题上。

放如何定义?俗话说的好,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然而这句话并不适用于基层治理,城乡基层最大的问题就是责任大权力小,村(社区)看似啥都能管,实际问题重重。“许多章在法律上是无效的,没有约束力,甚至会给村(社区)带来吃官司的风险”、“如果只是为了履行一道程序,在一些不清楚的证明上盖章,是对权力的滥用”、“不盖章,一些居民就说社区是‘懒政’,矛盾也就来了”......诸如此类,导致村(社区)一直陷于“减负”怪圈,因此基层权力下放,一定要做到依法依规、规范准入,还必须针对已予准入的工作事项进行分类把关、明晰职责,确需村(社区)承担的,要严格落实人员、经费、场地、制度等保障措施,确保权责对等。

只有解决了沉如何到位、减如何标准、放如何定义,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能动性,实现负担与权力有效联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