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去春天临近,全国大中小学新学期开学在即,很多经历了长时间线上课程的学子们终于又要重返校园,重归熟悉的校园生活。对于学校,新的学期不仅仅是正常校园教学活动的恢复,因为疫情影响的很多教学和课程创新工作又将重新步入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响应二十大精神和贯彻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的重要举措,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青少年工艺美术素质素养‘尚工’行动”,推出“传统工艺指导师”新岗位,明确了“传统工艺进校园”所遵循的授课要求和职责要求,从而进一步规范了“传统工艺进校园”活动开展的内容、组织形式和质量标准。随着这次行动在去年年底正式启动开展,今年将有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在全国落地实施,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青少年工艺美术素质素养提升示范学校”的申报工作,也将在新学期开学之时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和职高等均可参与申报。

随着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教育领域因其特殊性是增强文化自信落地实施的重点领域之一。二十大召开之后,全国多地的中小学校、大专院校纷纷举办了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进校园”活动,“传统工艺进校园”活动热度迅速攀升。传统工艺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传统工艺进校园”自然成为在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和提升爱国热情的重要举措,“青少年工艺美术素质素养提升示范学校”的申报工作正是要从体制上推动“传统工艺进校园”的开展。

本次“青少年工艺美术素质素养提升示范学校”的申报工作注重学校对传统工艺在校园学习与传承工作的开展意愿和取得的效果,以及学校的相关师资、课程建设等基础条件,申报成功后将成为青少年工艺美术素质素养提升行动的校园示范基地。成为示范学校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荣誉,树立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学校也会获得实际的资源支持,促进学校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校、老师和学生争取更多学习、竞赛和评优的机会,获得更多的荣誉与收获,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艺术课”的形式进入中小学课程;2022年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在每周的“劳动课”中纳入传统工艺的实践并全国推行。至此传统工艺的教培与实践作为“艺术课”、“劳动课”以及延时课(中小学延时服务)等校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制度约定,大大丰富了“传统工艺进校园”的内容,是在校园贯彻增强文化自信精神的实际落地措施。“青少年工艺美术素质素养提升示范学校”将成为推动在青少年中学习传承传统工艺增强文化自信的示范单位,通过示范引领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以及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并向社会展现示范学校的独特风采。

因此申报“青少年工艺美术素质素养提升示范学校”,对于有意愿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和职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升机会。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学校应特别关注相关的信息发布,抓紧组织申报,在新学期开启一个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