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邓文博 尹可然

综合红星新闻、澎湃新闻、羊城晚报

随着元宵节的结束,春节假期也将画上句号,又到了每年春季开学的时候。从全国多地陆续公布的开学时间上看,山东、湖北等省份的大部分地市中小学生开学时间较早,为2月6日,也就是说今天已经开学。而北京、天津等地中小学开学时间为2月13日,还有一周的时间。

此前,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关于2022-2023学年中小学教学时间安排的通知》显示,2022~2023年度第二学期,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将于2023年2月13日办理入学手续、2月14日正式行课。

距离开学还有一周的时候,不少家长已经开始为孩子开学做着准备,但也有部分家长在做着准备之余提出疑问:今年学生返校还需做核酸检测吗?

全国多地陆续开学

各地防控措施不一

实际上,在没有明确政策发布之前,学生返校是否需要做核酸检测也是家长讨论的问题。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随机采访部分家长了解到,一部分家长认为并不需要做核酸检测,原因便是在他们看来,当前的新冠防控形势已经全面“放开”,并不再需要核酸检测了,而集中时间前往医疗机构做核酸检测,还会增大孩子感染其他流行病的风险。

而部分家长特别是家中孩子还未感染新冠病毒的家长却认为还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原因也很简单,进入学校这样一个较为集中的环境内,孩子还是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一旦感染便会耽误学习进度。

记者梳理相关报道发现,目前已发布开学提示的地区,多数都要求学生返校前一周进行健康监测,如有特殊情况,则需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如检测结果为阳性,延迟返校。

以杭州为例,2月6日杭州中小学迎来了新学期。开学前几天,杭州不少中小学、幼儿园就发布开学告知书,请家长和学生提前做好开学准备。不少学校的开学返校告知书中,都提到了开学前一周的健康监测。开学返校前一周,学生居家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冠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应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如实填写《健康异常情况填报表》。如检测结果为阳性,延迟返校。

也有学校提到,开学前一天做一次抗原或核酸检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如实填写《健康异常情况填报表》并报告学校,如检测结果为阳性,延迟返校。

金华市教育局也曾在1月18日发布消息称,要求做好师生员工开学前7天每日居家健康监测。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减少人员聚集。中小学(幼儿园)根据疫情形势和学校实际,开展师生筛检、轮检、抽检等核酸检测,但不作为师生出入校门的凭证。

同时,也有部分地区明确中小学要求学生返校需提供核酸阴性证明。近日,绍兴已经有不少中小学、幼儿园发布通知,请家长提前填写好“学生健康打卡”包括提供核酸阴性证明,做好开学准备。

师生出入校门不再提供核酸证明

专家:学校应转变管控思维

优化防控措施

那么,新学期开学学生进行核酸检测是必要还是多此一举?

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其中对校园疫情防控提出了具体要求: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除跨地区返校入学确有必要外,高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师生出入校门不再提供核酸证明,当感染者占比较大时,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停止线下上课、实施线上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同时,《操作指南》还明确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 疫情流行高峰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校可实施分区管理;

■ 师生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如检测结果确认感染病毒,须如实报告学校,延迟返校;

■ 有条件的学校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在校舍、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共用消毒用品。

■ 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堂餐桌安装隔板,学生错峰就餐;

■ 学校协同对口医院开展实操性转诊救治应急转运演练;

■ 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储备足够的抗原检测试剂、口罩等常用防疫物资;

■ 疫情流行高峰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校可实施分区管理;

■ 不组织或要求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运动。

从《操作指南》上看,虽然不要求学校返校时需要提供核酸检测,但却对学校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此曾表示,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应转变管控思维,严格落实优化防控措施,做好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与服务,避免出现过度防控与形式主义问题。

在他看来,各地感染情况不同,因此对学生的返校要求不一样。感染比例较高的地区,要求学生在返校前进行健康监测,如有症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是有一定必要性的。“这能避免学生带病进校学习,这也是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不要鼓励‘带病学习’,要重视身体健康。”但在感染比例较低的地区,则不宜再进行健康监测、抗原或核酸检测这类“过度防控”的措施

熊丙奇还认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在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之外,还需要高度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在疫情期间改上网课,一定程度解决了知识教育的问题,但线上教育的不足也暴露出来。这也要求,在‘放开’后,能不改上线上课的,就尽量不改线上课,不能再动辄改上网课。要重视给学生完整的教育过程体验,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