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大节,上元节仅次于春节。

因为要吃元宵又叫元宵节,要看彩灯又叫灯节。

不过在过去,老北京的元宵节可不是一天。

按照北京旧俗,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都是灯节,整整五天呢。

其中正月十五上元节为灯节的正日子。

在灯节期间,家家悬挂花灯,儿童也要手持提灯,各处皆灯。

由于看灯和吃元宵构成了灯节的两件大事,也是表现灯节的两大特征。

由此也产生了北京的一个歇后语,“别净顾着吃元宵”。

意思是说后面还有看灯一事呢。

所以老北京人经常把这句话用于叮嘱人注意防火的时候。

如今时过境迁,今日的灯都是LED了,节能省电,亮度高,已经不容易再引发火灾了。

而且颜色极为绚烂,价钱也便宜,能够铺天盖地的铺设。

就连树木都能被这些灯捯饬得五颜六色,艳丽梦幻。

武则天要是在今天,大致是不用强迫牡丹开花了,光看灯光就足够龙颜大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平心而论,要是和过去的灯节相比,今天的灯节华丽和场面是绝对胜出的。

只是除了灯光颜色亮眼,体型庞大,场面壮观再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无论人情味、情趣、文化和互动性,对比过去的灯节都是大大的不足。

过去的灯节是什么样啊?

解放前,北京人一样去前门大栅栏看灯,一样人山人海,但灯不一样。

种类多不说,还有趣,有明显的文化标志。

不像今天的灯会,和外国的灯几乎毫无区别。

过去的北京的闹市,虽然灯不是官办的都是商家自备,但商家以此为打广告的契机,都肯花钱。

尤其是大商号,最普通的才是宫灯。

红硬木的架子,精致的样子,有的还刻着花纹,四面糊着纱。

纱上画着二笔画儿,或是古装美女,或是虫鸟花卉,古香古色。

还有纸糊的走马灯,在高一尺,四寸见方的纸罩子里。

中间一根“江哥当”做的柱子,可以旋转。

扎上铁丝,贴上纸人,转起来周而复始,颇具匠心。

真正有钱人,都是在门前找一条长道,摆一整套的纱灯。

比如三国的故事,凡属大点的典故都有。

能从“桃园三结义”起,一直摆到“五丈原七星灯”。

用几十盏灯交映生辉,引得看灯的人拥挤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要说最绝的还是冰灯。

老北京的冰灯不是雕刻出来的,也不是一块块冰砖摞起来的。

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不论什么形状,都是用模子做成的,相当别具一格。

效率也是贼高,想要几个要几个,反正冻一宿就得,还完全一样。

其品类有人物,仕女,以及桥、塔、动物,丰富多彩,尽态极妍。

比如大肚子弥勒佛,中间是空的,里面点上蜡烛,那效果盖了。

那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灯身,配上红彤彤的蜡烛,宛然碧天里的星斗,闪闪发光。

如置身众多冰灯之中,犹如神仙游境。

至于小孩子的灯,那种类就更多了,十二生肖的动物类是主流。

而且还有带轱辘,可以让幼童拖拉着走的。

看到这儿的朋友,您来品品,是不是过去比今天的灯节要有意思多了?

对了,还有一件事,今天的人大概也没几个人知道了。

就是在过去,元宵节过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就是正月十九的“燕九节”。

这是邱处机的诞辰,也叫“会神仙”。

按照北京旧俗,老百姓谁想会神仙得去彰义门,也就是今天的广安门那儿等开城门,见证邱处机下界。

相传这一夜神仙会化作各种人等。

如果这一天,谁真的能够遇见神仙,一定会大吉大利。

于是不想放弃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幻想着冥冥之中与神仙相会的机缘的人。

就会像如今年轻人等候流星雨一样,大夜里就跑到彰义门或者是丘处机待过的白云观,迎风受寒。

因此这天逛白云观的人更多,场面很热闹,又得摸一遍石猴儿,打一遍金钱眼。

所以说,过去白云观的老道那是真喜欢过年啊。

这正是——春宵过了春灯灭,剩有燕京燕九节。才走星桥又步去,真仙不遇心如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