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罗湖医院等多个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宣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服务。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抗体检测其实自新冠疫情开始就已开展,同时也查询到,目前各个机构的单次检测费用在10-50元不等。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1月3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北京市即将开展人群血清新冠抗体调查。

2月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接种过疫苗也会抗体阳性,测完抗体就能知道是不是感染过其实是一种误解。不过,组织人群血清抗体调查是有意义的,可为加强接种规划提供参考。

北京启动血清抗体调查

专家:半年后可再追踪检测,为加强接种规划提供长期参考

据北京日报,王全意介绍,北京市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计划于今年2月至3月完成。该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16个辖区和经开区中选取约5000名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标本采集。调查表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发病就诊转归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该研究将为优化资源配置和新冠防控提供参考。同时,考虑到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也会自然下降,将来根据需要,可能开展动态评估。

红星新闻记者获悉,2020年我国遏制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月后,中国疾控中心就组织了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涵盖三类地区,包括武汉市、湖北武汉之外市州以及湖北之外六个省份(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广东和四川),抽样调查社区人群3.4万余人,通过检测调查对象的血清新冠病毒抗体,估计人群中新冠病毒的感染水平。调查发现武汉地区的社区人群新冠抗体阳性率4.43%,湖北武汉外市州抗体阳性率0.44%,而湖北之外六省份的1.2万余人中仅检测到2例抗体阳性,阳性率极低。

中国疾控中心曾解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阐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的规律,评价预防接种的效果等。

此外,2020年4月开始,武汉市疾控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团队合作,对武汉市3500余个家庭、9500余名受试者进行了长期血清流行病学追踪。2021年3月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论文指出,受试者中有532人抗体检测阳性,基线抗体阳性率为6.9%,且其中437人为无症状感染;在抗体阳性的受试者中,212人具有能对抗病毒的中和抗体。

但是,目前国家的疫情监测指南只涉及核酸抗原的病原学检测,并未提及抗体检测。

李侗曾表示,国外使用的mRNA和腺病毒载体等疫苗使用新冠病毒S蛋白作为抗原,因此专测N蛋白抗体即可认定既往感染,但灭活疫苗包含灭活的整个病毒,抗体阳性提示两种可能——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因此,2020年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具有较高可行性,但现在我国90%以上的人接种过疫苗的情况下,仅凭抗体阳或阴很难去评估人群感染率。不过,由于抗体会随时间衰减,如果半年以上没有打疫苗,而IgG和IgM双阳性,则最近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

有意义的是衰减追踪。李侗曾表示,半年后可再追踪检测,对比数值,看衰减程度,来评估再感染风险。例如再感染者的抗体衰减值衰减到了80%,提示衰减到80%时就可能需要打疫苗加强针了。这样就为加强接种规划提供了长期参考,是半年、一年还是两年。疾控部门需要规划好这样的调查。

王全意在上述采访中就介绍,考虑到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也会自然下降,将来根据需要,可能开展动态评估。

李侗曾还提出了一种评估的可能。理论上,接种疫苗比感染产生抗体的水平要低一些,因此大样本调查可以找到一些规律,例如3针疫苗+感染、2针疫苗+感染,再考虑接种和感染时间,各种情况可以通过抗体数值区分开来。他指出,此时抽样人群需要在各分层都有明确的代表性,需要一定数量。

此外,一项香港大学研究者发表的预印本研究则创新性地使用了只有在感染时才表达的ORF8抗体检测,来区分自然感染和灭活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

抗体检测会成新风尚吗?

专家:测完抗体就知是否感染过属误解,抗体检测对个人意义不大

那么,抗体检测是否会成为未来的一种新风尚呢?

武汉疾控中心公众号在开展抗体检测的文章中介绍,新冠病毒抗体,是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自我产生的免疫反应标志性物质,其种类较多,其中有IgM抗体和IgG抗体。

据悉,一般在新冠病毒感染约5天左右时,血清中逐渐产生免疫反应标志性抗体中的IgM抗体,该抗体维持时间一般较短,约为2~3周,衰减较快。而免疫反应标志性的IgG抗体一般出现在IgM抗体之后,在IgM抗体接近消失时,其水平可达到高峰值,并且能在血液中维持较长时间。而当机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毒后,其IgG抗体水平可在短期内迅速增高,从而起到一定的免疫作用。因此,IgM抗体增高可提示近期或急性感染,IgG抗体增高可提示既往感染或感染恢复期。

新冠检测有抗原、核酸和抗体三类。在疫情初期,抗体检测曾是判定疑似和确诊病例的重要依据。而随着疫苗的逐步普及,李侗曾表示,报告解读越来越困难,对于临床参考价值不大。

此前,旧版新冠诊疗方案提到,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并将IgM抗体和IgG抗体均为阳性和核酸阳性并列为确诊标准之一。而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和既往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者,原则上抗体不作为诊断依据。

旧版诊疗方案还曾指出,由于试剂本身阳性判断值原因,或者体内存在干扰物质(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补体、溶菌酶等),或者标本原因(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贮存时间过长、标本凝固不全等),抗体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阳性。

而最新版诊疗方案把抗体剔除出急性期诊断标准,但在“血清学检测”中指出,恢复期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因此将这一指标保留为新冠感染诊断标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IgM与IgG的含量变化。图据网络

武汉疾控中心表示,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新冠病毒感染辅助诊断的依据,其结果也可用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时间及接种方案的推荐依据。其给出了解读方法。比如,若新冠IgM抗体检测为阳性且有相关临床症状,可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辅助性诊断依据,当新冠IgM抗体阳性时,无论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均暂不推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若单纯的新冠病毒IgG抗体阳性,IgM抗体阴性,则提示该患者既往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基本恢复,或者提示曾经接种过新冠疫苗。

若新冠病毒IgM和IgG抗体同时阳性,提示受检者可能正在被新冠病毒感染,需要进一步排查。此外,如果受检者在两周前后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也可能会导致IgG和IgM抗体阳性。

李侗曾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在大家存在很大误解,以为测完抗体就能知道是不是感染过。但除非是从未打过疫苗,否则不会有明确结论。当然,理论上感染带来的抗体水平更高。

大部分机构的检测是定性阴/阳。李侗曾表示,由于新冠抗体检测到现在没有比较统一的标准,给出的数值并不是很准,只是一个参考。包括不同机构,可能采用不同试剂,结果没有直接可比性。因此,李侗曾表示,抗体检测对个人来说意义不大。“它不像乙肝一样,可以给出个人该不该重新打疫苗的明确建议。”

抗体检测有助于评估二次感染抵抗力吗?

专家:测出的抗体不等于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检测需在专业实验室进行

那么,抗体检测有助于科学评估新冠康复免疫状态第二次感染的抵抗力么?

李侗曾对此表示,这样测出来的抗体不等同于真正的中和抗体。他介绍说,中和抗体是真正起保护作用、避免感染的抗体,多用于评价疫苗效果。其检测难度很高,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二三十元的检测肯定不是检测中和抗体的。

此前,美国FDA、CDC等机构也指出,新冠抗体检测呈阳性并不意味着具有免于再次感染新冠的免疫力,抗体检测结果也不应用来评估一个人接种的新冠疫苗是否有效。

针对开展针对疫苗的大规模人群中和抗体检测的呼吁,在去年7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曾表示,打疫苗产生的抗体有多个种类,通常讲的保护性抗体就是中和抗体,也就是能够直接与真正的新冠病毒结合并使病毒失去活力的抗体,所以要准确地检测中和抗体,就要抽血后拿到P3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与真病毒进行中和实验。而现在普通的商业化的检测试剂盒是很难准确判断抗体对新冠病毒实际的中和能力的。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张炎良 北京报道

编辑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