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健体:难忘的“跑国”运动

何方

我离开家乡四十多年,参加过不少的体育活动,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儿时在家乡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跑国”的运动。

我老家在川北农村很大的四合院里,院里住着同姓的九户人家,上百人,一家多的有十几个,少的也有八九个,那是没有计划生育,是我们四合院人丁最鼎盛的时期。虽然孩子多,我们一起玩耍,有事互帮互助,感情非常融洽。那时我们没有什么文体活动,每年只能到公社或区上操场看几场电影,我家离区上十五里。放电影都是在晚上。只要是放电影,我们这些孩子就会三五成群,风雨无阻,星夜兼乘,可想而知当年作为孩子的我们是多么地渴望娱乐。

没有别的娱乐活动,我们这群孩子放学回来,一有空就玩起“跑国”。

“跑国”运动好像与国字无什么关联,就是分两个组,每个组或六个人或八个人或十个人。每个组的队员人数一样,体力搭配基本相当。两个组的队员并排站着,中间相距五六米。第一组选一个人在自己组的前面做好起跑的姿势,听到对方一声令下,便开始跑;第二组已经选好的一个人去追,这样按顺序追赶,非常激烈。

这个活动虽然简单,但非常考验两个组队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只要是哪个组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人被抓住,这个组就前功尽弃了。那时我们的生活都非常拮据,舍不得穿鞋子,就是冬天也是赤着脚,穿着薄衣奔跑。在追赶的过程中,可以说是赴汤蹈火,逢沟越沟,逢坎跳坎,大伙累得大汗淋沥,有时脚板被异物划破,鲜血直流;有时还发生摔断腿和胳膊的事,队员们却全然不顾。那种顽强拼搏不愿服输的精神,虽然已过四十多年却至今还历历在目。

我出生在生活比较困难的时期,生下来非常小,听母亲说不到六斤。我家姊妹十个,老大是个姐姐,很小就夭折,剩下四男五女九姊妹,我排行第十,加之在我还不能记事时父亲就仙逝,母亲拉扯着我们几姊妹艰难地生活着,好在我大哥早年参军,一直是军属,青黄不接之时,大哥可以寄一点儿粮票和钱接济一下,一大家人便存活下来。

我是我们大院里这群孩子中个子比较娇小的一个,虽然是男孩,却长得一副女孩子气,在“跑国”时经常被对方抓住,给本组丢脸,队员们都有很高的荣誉感,会大声呵斥我,说要是我再被人家抓住就把我开除。但我不气馁,请求他们留下我。大伙见我态度好,表现积极,也只好接受了我。

我也是一个不愿服输的人,在后来的跑国运动中,我总是拼命地奔跑,总是把速度发挥到极致,越跑越快,身体也越来越健壮起来,成了组里的主力队员,对方抓住我的机会就越来越少。“跑国运动”一直坚持到我们都长大了,估计有十四五岁,都忙于干活,便自然而然地中断了。但比我们年少的那一批孩子又继续延续着。

后来又上学了,远离了家乡参加工作了,接触多了,才知道其实“跑国”运动是与“国”字有着密切关系的。我这才明白过去为什么西方人总是骂我们是东亚病夫,欺负我们?为什么在体育比赛中要设长跑和短跑项目?因为国民是国家的一分子,只有全民的体魄强健了,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那时的“跑国”运动实际上就是体育项目中的短跑或者长跑项目。

在一次智力测试中,一位医生朋友看了我写的小说和咸宁市首届职工文化节的市领导给我颁奖时的画报,又得知我在家排行老十,便说:从人的生理角度看,按说像你这样父母是生的多胎,又是高龄母亲所生,并且你又是最后一胎,应该是低智能的,却能写小说,写剧本,当作家,还获奖,属于超常。

我知道医生的话是抬举我,不过我的身体确实与我当年在家乡时和伙伴们一起玩“跑国”运动有一定关系。后来我在一本杂志上也看到,跑步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法。真应该感谢我们的先辈流传给我们的“体育项目”。

这些年,经常听家乡人说我儿时的伙伴们身体是如何的健康,更使我坚信了与我们那时的“跑国”运动有关。他们有了健康的身体,外出打工赚了钱,有的在老家盖了楼房,有的在城里买了新房,日子过得很滋润。我为他们健康的身体,美好的生活而高兴,并祝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滋润。

现在我年已花甲,仍坚持每天快步行走四趟约9公里上下班,想把家乡的“跑国”运动传承下去,也算是对乡亲们一种卷念。现在身体不错,没有“三高”和基础病,仍是满头青丝,身材均匀,行走步履轻盈。那些三、四十岁就变得或富态,或龙钟的同事,对我羡慕不已,称赞我是“魔鬼身材”。

也许是受我的影响,近几年我们单位许多同事也加入了散步的行列,主要是早、晚步行上下班,或是傍晚爬山。这样既享受了低碳生活,又节约了能源,更是锻炼了身体。看到他们的“将军肚”渐渐扁平,秃顶的头上又长出了“新枝”,身体越来越健康,也算是我对同事们的一点儿小小的贡献,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参加长跑竞赛活动(中间穿黄橙色衣服为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长跑竞赛活动(中间穿黄橙色衣服为作者)
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作者简介 何方,四川达县人,男,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协会员,中国金融作协会员。1982年开始发文章,先后发表文章350多篇,执笔编著业务书籍8部,创作电视剧两部、长篇小说两部,共计350多万字,作品多次获奖。曾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等国家领导人和中纪委领导亲切接见,彭主席为作品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