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水果14横空出世,灵动岛让人惊叹,同时让人“惊叹”的还有那依旧以环保之名,被削减的“快充头”。如果与隔壁安卓比,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快充。毕竟人家都有200W快充了

似乎在现在这个“快”时代,没有快充也成为了一种错误。可在20年前,我们充一次电,还需要好几个小时…… 在这短短20年间,充电头的充电速度是如何大踏步跑起来的?

大家好,我是摩尔云,专注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猿“。今天就来聊聊我们是怎么从充电2小时通话5分钟快速发展到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

1983年,摩托罗拉推出了第一.款真正投入商用量产的手机DynaTAC 8000X,其中由六节可充电镍镉电池组成的7.8V电池组基本占了其中六分之一的重量,而它也由于巨大的体积,被人称为“大哥大”。

受限于镍镉电池的充电效率,它充满电需要超过十小时,但由于其较高的运作电压和较低的电池容量,它在满电状态下的通话时间也只有30分钟。加上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无法像现在一样随时进行充电,只能在放空整个电池组的情况下才能把手机充电到满电状态。

这个电池组只能使用专门的充电底座进行充电,采用可拆卸设计,且标配一块备用电池,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开启了使用底座进行充电,没电就直接更换电池的日常习惯。

1992年,诺基亚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便携式手机——诺基亚1011。该机尺寸仅为195*60*45mm,手机内部使用的是900mAh的镍镉电池,具备90分钟的通话时间,12小时待机时间。

当时这款手机的充电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和现在充电器差不多,只不过数据线是与充电头连在一起的一体式充电器,手机直插之后就能充电;另一种是电池充,也叫座充,将手机电池拿出来装进座充连接电源就能够充电了。

由于手机品类繁多,充电口和电池大小不一,就导致了充电器也各不相同。而一旦充电器损坏或遗失,就很难购买到相配的充电器,就算买的到,价格也较为昂贵,机缘巧合之下,还是高中生的陈天晗发明了一样80、90后都非常熟悉的玩意——万能充当时万能充的功率基本都在1.2W左右,充满一次电也需要4-5小时左右。

随着万能充的爆火,问题也接踵而至,各种低劣的充电器流入市场,使得电池的寿命大大缩减,电池容易变形爆炸等。针对充电器的质量问题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国际上也开始对充电器加以各种规范,2007年,国家规定手机充电器执行统一标准,都使用USB接口。欧洲也在2009年制定了相关规定

至此,“百花齐放”的充电头时代结束,万能充等其他充电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异军突起,苹果和安卓开始统治手机时代,使得手机屏幕越做越大,机身越做越薄,伴随而来的却是电池容量被压缩,手机使用的频率和时长增加,续航尿崩的问题开始暴露。此时Micro USB插口充电器应运而生,当时几乎所有的安卓手机都采用这样的接口充电,这也在很大程度推进了手机充电技术的改革。

Micro USB插口充电器普及后,手机充电速度很长一段时间止步在10W,但随着手机势不可挡的各种升级,这个充电速度显然已经成了累赘,此时迫切需要更高的充电功率来缓解这种尴尬局面。在Type-C接口出现和大范围普及后,快充功率有了质的飞跃,从18W、24W、33W到66W、100W再到现在OPPO、iQOO和小米都在用的120W,至此真正意义上迈入了快充时代。

今天我们回头看,从单瓦慢充到百瓦快充,从百花齐放到一统天下,也仅仅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行业标准的完善,也是中国制造业巨大进步的一个缩影。从中诞生出了一众全球领先的企业,绿联、品胜、安克等,在品质、价格、产品外观,技术革新等方面在全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快就好了,还需要在颜值、便捷性、大小等诸多方面下功夫,以应对快速变换的需求。谁能抓住机遇,就能一飞冲天。不仅产品需要适应,企业更需要作出改变,唯有数字化转型接轨,才能在未知的浪潮中做到应对自如。充电器是如此,其他制造企业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