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英雄豪杰,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有我们现在安稳的生活。对近代史感兴趣的一定知道两个经历很相似的人,他们常常被人称之为“南杨北赵”,是不是已经有点印象了呢?

在这里“南杨”指的是赫赫有名的杨靖宇将军,而“北赵”指的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赵尚志”。他们都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都是战功赫赫、威震四方的大将军。可就是这样传奇的两位英雄结局却非常的凄惨。

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杨靖宇,在与敌人战斗的过程中,在战场上坚守了五天五夜的时间,期间弹尽粮绝,因此丢了性命,人走的时候只有35岁。让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日军的残忍,他们无法理解杨靖宇为什么能够在冰天雪地里镇守五天。

一、这群“东西”真的是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一探究竟,你们知道日军对杨靖宇做了什么吗?杨靖宇当时已经牺牲了,这群“东西”就把这名烈士割头剖腹,可是当他们破开杨靖宇的胃之后发现里面竟都是棉花、树皮,就连一点粮食的踪迹都没有后,他们只是小小的惊讶了一下,可是在这之后他们便拿着杨靖宇的头颅游街示众。

这是何其的残忍啊,“南杨北赵”一直都是日军非常忌惮的存在,现在已经解决完了一个,就剩下“北赵”了,因此这位人民英雄也受到了极其残忍的对待,他被同伴出卖,牺牲后也被日军割下了头颅,将赵尚志的尸身投入了松花江。

可是当时的日军却将赵尚志的头颅“弄丢了”,尸身和头颅天各一方,以至于赵将军死不瞑目。直到2004年,才在一所寺院里被发现,赵将军才得以重归故土,那么62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赵尚志尸首异处呢?

二、赵尚志对父亲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8年10月26日,赵尚志出生于辽宁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家庭比较贫困,但因为父亲是清末秀才出身,他在家里开了一个私塾,因此赵尚志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以至于后面他不管面临什么问题都是游刃有余。

赵尚志的这个名字也是大有学问的,他的名字取自《孟子·尽心上》,“尚志”指的是崇尚志之意,果然有其父才会有其子,赵尚志的父亲不仅很有学识,而且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性格。在赵尚志九岁那年,当地有几个祸害百姓、强抢民女,父亲看不惯就去教训他们。

结果,后面因为下手太重了,将几人打死了,因此父亲也遭受到了官兵的通缉,无奈父亲为了不连累家中的妻儿背井离乡,出去避难了。赵尚志父亲的这一举动,给了小赵尚志上了“第一课”对他的影响极其的大。

三、寻父中断学业,十一岁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几年赵尚志11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来到哈尔滨寻找父亲的下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想活下去就要“打工”,因此小小年纪的赵尚志中断了学业,到处当别人的佣工。比如,摆地摊、卖烧饼、银匠铺学徒他都做过,在这段生涯中他的心智已经锻炼得非常顽强。

1925年,已经接触革命思想许久的赵尚志,积极地参加民众的抗日活动,随后他选择了投身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赵尚志17岁的时候接到了组织的命令,上级要求他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可是赵尚志的运气并不是很好,等他到广州的时候招生考试已经结束了,因此他就这样被挡在了门外,可是这是党组织给自己的第一个任务,怎么可以就这样半途而废呢?于是,赵尚志一直对校方软磨硬泡,这才获得了补考的机会。

四、参加共产党,为革命事业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补考的结果很成功,校方也收下了他,编入第四期政治科大队,就这样赵尚志开始了他的传奇,一颗将星也即将冉冉升起……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期间,赵尚志非常的努力用心,因为他知道要做好革命事业光有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技能以及各种能力。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赵尚志回到东北组织革命运动,先后在哈尔滨领导学生抗日运动,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赵尚志在正式抗日斗争前,因为革命活动就已经进了两次监狱,待了几天之后就被放了出来。

1927年3月,赵尚志组织的抗日活动被日军发现,之后便立即将他抓获,关在了长春第一监狱,后来又被押到了南京。在这期间,日军用尽了办法都没能让赵尚志屈服,他一直坚守组织的秘密,保护自己的身份不被暴露,最后被无罪释放。

五、再次入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4月,他又被逮捕了,没错你们没有听错,赵尚志再次被捕入狱,这次是被党中央和满洲省委营救出来的,要不然他这次可是有点悬啊。1932年6月东北地区大部分已经沦陷,赵尚志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成立了一支反满抗日武装。

这支部队主要以武力反抗日军侵略者,但是人员上是一个大问题,因此赵尚志来到巴彦县,在张甲洲领导的游击队培养“抗日骨干”,同年12月巴彦游击队被编为中国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政治部主任。

这支队伍组建不久,就针对日军作战,虽然一开始成功地打击了日军的气势,但也引来了日军的报复,他们以包围的方式对赵尚志的这支队伍进行了合击,因此赵尚志这支队伍就被打散了,没想到是日军竟然就此记住了赵尚志的名字。

六、口直心快被开除党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立师在日军的扫荡之下溃败,赵尚志回到满洲汇报工作的时候因为脾气太直,直接触怒了上级领导人,因此上级把这次作战部署的失误都归于赵尚志的头上,甚至还将赵尚志的党籍开除了。

即便是这样,赵尚志依旧没有放弃党的革命事业。他来到宾县投靠孙朝阳带领的抗日义勇军,可是因为个子不高的原因人家压根就没注意他的存在,好不容易看见之后义勇军很看不起他,不想收留赵尚志。

赵尚志哪能不知道这个义勇军怎么想的,于是他诚恳地说道:“我虽然个子矮,但我啥都能干,当兵打仗,挑水做饭,只要是为了抗日,让我做什么都可以!”义勇军见状也不好说什么,于是便将赵尚志留了下来当一名马夫。

七、是金子在哪都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夫?这有什么,被灰尘蒙住的金子要被别人挖掘才有意思不是吗?属于赵尚志的机会很快就来了,一次抗日战争中,孙朝阳的部队因为遭受到日军的袭击,被困在宾县东山情况危急。正当孙朝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时,一直在角落沉默的赵尚志说话了。

现在我军处于被动状态,当时也不能一直退却,这样毫无疑问只有死路一条。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守为攻’,奇袭宾县县城,胜利了可以消减日军,获得战利品补充自己的力量,即便最后失败了,也可以牵动日军,伺机跳出包围圈!

赵尚志的这一段话立即就点醒了孙朝阳,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于是孙朝阳让赵尚志率兵攻打县城,果然如他所说的那般,顺利拿下了县城,削减了日军的部分势力。1934年,珠河抗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赵尚志为总司令。

八、让日军忌惮的将军——赵尚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赵尚志和赵一曼、夏云杰等抗日英雄合作,先后创建并领导东北抗日联军3、6、11军,与日军作艰苦的斗争,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直到1935年1月,中共满洲省人员变动,在赵尚志的多次申请下,终于调查清楚当年的事实,并恢复了他的党籍。

在他的领导下,部队发展到6000余人,游击区域也最大。当时,赵尚志率领11军曾创造过智取五堂堡、鏖战三岔河、横扫滨绥线、冰趟子大捷等辉煌战绩,连日军听到赵尚志的名字都会牙痒痒,无疑赵尚志是日军在东北地区很忌惮的一个人物。

这些日军不仅悬赏万元缉拿赵尚志,还多次派特务混在东北军内部暗杀他,为了将赵尚志搞垮日军也是煞费苦心。每次赵尚志都非常幸运地逃过了,可是这一次幸运并没有站在他这边,赵尚志又被开除党籍了。

九、因为性格第二次被开除党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给出的理由是:“1939年赵尚志同志在下江企图策划反党!”引起上级领导人误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赵尚志的性格问题,因为他这个人性格很直,在军中说一不二,对上级往往不够尊重,喜欢顶撞上级,因此他的麻烦真的是络绎不绝。

即便如此赵尚志的抗日的雄心依旧不减,他仍然活跃在最前线,不灭敌寇誓不罢休!1941年12月23日,赵尚志和一名叫做“刘德山”的猎手认识,刘德山一开始就表明态度又和赵尚志一起抗日,赵尚志对待他的热情无计可施,于是同意了他的加入。

但是,赵尚志不知道的是“刘德山”这个人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憨厚老实,因为他是敌军派来暗杀赵尚志的特务,现在只是为了接近他完成任务而已。不然,为什么只是一个猎手却有“刘炮”的称号,而且善于用枪,枪法还非常的准,种种方面都有破绽但心大的赵尚志并未察觉。

十、被算计不自知的赵尚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赵尚志还让刘德山当自己的副官,给他分配了一把步枪以及200发子弹。因为赵尚志已经被开除党籍了,所以他手下并没有一兵一卒,曾经他带领五千人到现在只有五个人搞革命,这差距赵尚志不禁唏嘘不已。

你以为赵尚志已经失去信心了吗?不,他直到现在依旧坚信自己的队伍以后愈发壮大,如今的状态只是暂时的,只要意志坚定胜利就一定是我们的。可是心中信心满满的赵尚志一定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被自己看好的人“算计”了。

赵尚志一直都想找一个机会和日军战斗,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执行,刘德山此时提供了一个建议“去袭击附近敌人的梧桐河警察局”。刘德山说警察局那边的戒备比较差,赵尚志感觉是个机会,于是便同意了这次的作战计划。

十一、来自同伴的“当头一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赵尚志他们行动了,直到第二天凌晨一行人才到达离梧桐河警察局不远的吕家菜园子,这时刘德山建议大家休息一会,养精蓄锐,听着是个不错的建议,可是当大家准备敲响乡亲的门时,刘德山匆忙阻止:“你们先进屋,我去解个手。

大家对此都没有理会,可是意外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刘德山转身之际朝着赵尚志开了一枪,赵尚志当即就因为后腰中枪倒在地上,这时他终于反应过来原来自己身边的人藏得这么深,于是,赵尚志趁着倒下的功夫给了刘德山几枪,头、腹部各一枪直接毙命。

可是当时的赵尚志因为伤得太重了,已经站不起来了,于是他将重要的文件交给自己信得过的队友,让他赶紧走,而自己休息了不到一会敌人就来了,将赵尚志押回了日伪警署审讯室。审讯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说:“你们不是中国人?现在你们出卖祖国,我一个人死了没关系,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的?”

十二、34岁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赵尚志同志就牺牲了,那时的他只有34岁,最可恨的是赵尚志同志牺牲后,敌人还将他的遗体送到了佳木斯伪三江警务厅、特务所5处。在这里,敌人残忍地用锯子将他的头颅割了下来,而后又将尸身丢进了松花江。

1942年2月25日,敌人又将赵尚志的头颅从黑龙江运到了伪满首都新京(长春),进行游街示众。做完这些日军还不满足,为了炫耀杀死赵尚志的“功绩”,竟然将赵尚志被锯掉的头颅拍在奖状上发给官兵,如此的丧心病狂,还很不愧是你们的作风啊。

后来,杨靖宇将军和赵尚志将军的头颅都不见了,尽管组织很努力地寻找,依旧没有一丝踪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48年的时候,杨靖宇将军的头颅被找到了,可是赵尚志的头颅却处于长期失踪的状态,根本就不知到底该从何找起。

十三、身首异处,何其悲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寻找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当时苏军派了五个支队在长春日伪军曾盘踞的地方进行多次“地毯式”的搜寻,但是结果都不尽人意。后来他们又去了当年日军在长春所有的军队医院寻找,最后找遍了所有的医疗室都一无所有。那么,赵尚志将军的头颅究竟在哪里呢?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转眼间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大家都没有忘记过赵尚志头颅的事情,终于在1987年的冬天事情有了一点线索。据知情人士提供当时暗害赵尚志的东城政雄,曾经带着赵尚志的头颅到长春示众,曾经同杨靖宇将军的头颅陈列。

但是,后来因为赵尚志将军的头颅保存不当,已经有了腐烂的现象,于是便想将之烧掉,干脆来个“不留痕迹”。就在他们准备这么做的时候,一位僧人看不下去了,出面挽救了赵尚志的遗首。

十四、2004年赵尚志遗首终于有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这个中国僧人叫做倓虚法师,因为一些原因经常出入日方高级官员的宅邸。因此他知道赵尚志将军的事迹后,非常感慨,于是就说服了日军,后来他带走了赵尚志的遗首。这才让赵尚志的头颅得以继续保存。

据推测,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很有可能就埋在倓虚法师主持的“长春般若寺”。知道这个线索之后,国内的抗战老兵李敏带着干部们在长春若寺寻找,但是因为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倓虚法师早已经圆寂了,根本就不知道他将赵尚志的头颅放在哪里了。

寺庙的主持也已经换了好几任了,赵尚志的头颅是不是埋在长春般若寺的地下都不好说,为了将这件事情保密,于是即便知道赵尚志的遗首很久可能在这,也只能搁置下来了。就这样,又过去了几十年,到了2004年寻找赵尚志遗首的事情有了很大的进展。

十五、无名头颅是“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6月1日,沈阳军区的军旅作家姜宝才到长春般若寺继续进行调查,寺内的果慈法师告诉他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前几日般若寺的后墙塌了,在修补后墙的时候,发现角落里有一个无名头颅,于是便将“他”带到附近的净月潭,超度之后就将其安葬了。

姜宝才立马就意识到,这很有可能就是赵尚志将军的遗首了,于是和法师商量,希望可以让自己去坚定一番,可是法师二话不说就拒绝了,因为法师说那个头颅很小像女人的头骨,再者逝者已逝就让他安息,不要去打扰亡灵。

姜宝才并没有因为法师的话质疑自己的怀疑,因为赵尚志将军的个子本来就不高,因此身形一定和寻常男子不同,那么他的头颅偏小,被误认为是女性也就在所难免了。不管怎么样,只要有一丝机会自己就不能放过,于是姜宝才一直缠着法师软磨硬泡才说动他。

十六、真情不怕火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他们来到日月潭进行挖掘,姜宝才、法师、李敏以及赵尚志将军的老部下等都来了。次日,大伙见到了一颗头颅,下颚和部分牙齿已经残缺了,赵尚志的老部下李敏眼泪瞬间就止不住了,已经82岁高龄的李敏一眼就认定这就是将军的头颅。

但最终的结果还需要送去鉴定,随后这颗头颅被送到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技术人员对这颗头骨进行了科学检测。几日后,鉴定结果出来了,该头骨的主人是名男性,死者身高约1.62m,死者年龄在28-40岁之间。

鉴定科给出的结果和赵尚志的信息几乎吻合,最关键的一点是这颗头颅左眼眶下方颧骨内侧有个小坑。当年赵尚志将军在攻打东兴县的时候,左眼下方曾经被敌人的枪弹击中,因此左眼下方的疤痕是抹不掉的。

十七、终归故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迹象表明,这颗头颅就是伟大的赵尚志将军的遗首,历经62年的风霜终于回来了,赵尚志的遗首能够保存下来,真的要感谢倓虚法师的举手之劳。找到赵尚志将军的遗首之后,心中算是了却了一桩大事,后人对抗日英雄也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2011年,赵尚志将军的遗首葬于辽宁省朝阳市,62年过去后终归故土!而赵尚志将军的事迹、精神也值得学习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