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销售额有多辉煌,年后销售额就有多惨淡。
谁能想到,年前还在遭人疯抢的布洛芬,如今竟到了“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而且还是未拆封的地步。
这不仅意味着药品短缺的情况已是过去式,也意味着仅仅间隔了一个多月,布洛芬从万众追捧的宠儿,变成了囤药牟利者眼中的垃圾。
对于当下的医药市场,三耳身边的朋友都说:
“过了个新年,感觉新冠都没了。以前走访亲戚,还紧张新冠,现在都没有人谈新冠了。家里都备着感冒药、咳嗽药,还买什么药啊。”
是啊,各家各户都备了药,退烧、咳嗽等药品,真的有点卖不动了!
药是来了,客不来了
近段时间,随着大部分人“阳康”,药品供应回归正常,经历了短暂“人山人海”之后的药店、小诊所,门可罗雀,压力开始明显增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客人减少,甚至一天就“没见几个人”,销售额回归到疫前水平,甚至是更低。“去年12月份药店的销量是平时的N倍,现在是基本上没人来。”
另一方面是需求暴涨时采购的药品,现在货是到了,但是需求却没了。“如果不是物流原因,也不会积压那么多货。有的药压了一个月,到货了已经没人买了。”
业内人士表示,药品是有效期的,效期在一年左右的,顾客根本不考虑购买。“药品买回去备用,谁都想买最新的日期,谁还去买那些近效期的。”
药卖不动,积压难受
事实上,年前药店销售火爆之时,就有人说,这是一场透支未来的“洗礼”。别看药店、小诊所在防疫政策放开时,忙得不可开交,等到疫情冲击波过去,就没人买药了。
药品卖不动,这不仅是药店的命运,还关系到药店员工的命运。药品积压着卖不掉,到了近效赔损那就亏了。
关于近效期赔偿问题,各公司都有各公司的政策。部分公司采取的是效期赔偿责任制,但凡是药店的商品出现过期或近效期,一律由店长与员工赔偿。
有店员表示,“药品毛利、返点都是公司和老板的,换句话说,卖了算是公司、老板的业绩,但是卖不动的话,那就是药店所有人的责任,这非常不合理。”
还有店员表示,现在公司积压药品在门店,疫情时顾客买不到,现在没有多少人买,到时又是店里员工兜底,再这样下去可是要辞职了。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因新冠疫情产生的效期责任,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对于积压问题,需要全公司的人努力去解决,针对近效期药品,应该主动调配,与厂家沟通协调。
毕竟,仅靠一线员工的努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来源|GSP办公室 作者:三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