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3年极端天气预计增多

对我国农业会造成哪些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于2月7日发布2023年整体气候走势的判断,发言人表示,今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然呈现多发强发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预判,农民朋友首先表达了深深的担忧,更有网友表示,“我们农民太难了,农业生产没有保护设施,面对极端天气只能眼巴巴看着,怎么防呀!

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几年我国极端天气频发,以前觉得全球变暖离我们很远,与我们生活无关,现在我们才感受到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影响。”

最后,该网友还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不烧秸秆……让我们为减缓全球变暖尽点微薄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夏季的高温干旱,致使黄淮区域夏玉米花粒严重,蔬菜果树等诸多作物品质下降;局部地区的持续降雨,同样造成很多经济作物受损。

全球气候变暖,还严重影响我国冬小麦种植,在暖冬效应下,很多按照传统农时播种的冬小麦,均出现旺长现象,部分旺长小麦,在冬季就已出现拔节现象。

可以想象,这种乱了季节、乱了农时的情景,将成为今后的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冬季,连续两次寒潮的降临,又致使黄淮区域的冬小麦出现大面积冻害,严重的植株呈枯死状态,至今还处于准备恢复阶段,为当年的小麦丰收,埋下了较大的隐患。

根据我国气候中心的判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预计今年黄淮区域的小麦生长,仍处于雨水偏少的状态,而进入夏季,高温干旱和持续降雨将会穿插交替发生,这点类似于202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势必会对夏玉米和夏大豆等粮食作物,造成较大的潜在隐患,毕竟去年的玉米因花粒减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未走远。

02

面对极端天气,农民该如何应对

①夏玉米

尽量选择抗倒伏、耐高温的玉米品种,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区域,可铺设滴灌设施,这对节约用水,减少人力灌溉及解决玉米后期干旱,能起到强有力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是,在非高标准农田种植范围内,很多田间地头,排水沟渠已经荒废,一旦强降雨到来,第一时间很难排出,一旦造成积水,就会为农作物带来沉重的损失。

2022年的持续高温干旱,也为农民水井不够,及距离村庄较远的区域,缺少支撑灌溉的供电设施,导致很多种植户只能眼睁睁看着玉米在干旱中减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抵御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朋友还应在加大土壤肥力、采取红(轴)+白(轴)玉米混播、选购优良玉米品种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

②夏大豆

大豆生长期遭遇高温干旱,会造成生长受阻,尤其是开花结果期,将会导致授粉不良、坐果率低下,最终导致空荚现象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干生虫,湿生病”,在高温干旱条件下,非常利于大豆害虫的爆发,尤其是鳞翅目咀嚼式害虫(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半翅目的点蜂缘蝽(俗称大豆吸浆虫,是造成大豆晚熟的元凶之一)及同翅目的蚜虫、白粉虱等。

2023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有可能再次增加,农民朋友应提前做好预防虫害的准备,如播种前为大豆拌种包衣、生长期注意观察虫情走势、根据田间害虫发生情况,采取科学地防治措施等。

③中药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大田作物相比,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耐旱耐涝耐高温的能力相对较弱,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大于粮食作物。

针对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旱可浇、涝可排”,达不到这两种条件的田块,尽量不发展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

03

极端气候条件下

如何才能减少农业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说完极端天气为我国农业带来的影响及农民如何应对办法之后,一旦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农民朋友又该如何减少损失呢?

其实,购买农业保险是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

有农户认为,农业保险具有理赔低、定损难的特点,即便购买,也很难达到有效止损的作用。

对于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户而言,购买农业保险的意义真的不大,但对于经济作物种植户或规模种植户而言,农业保险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当前农业保险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收缴,采取的是国家补贴大部分+农民缴纳小部分的模式,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缴50赔100的模式。

优点是无论大灾小灾,均能得到有效赔付,缺点是无论大灾小灾,赔付的金额都不会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个人全额缴纳的方式,属于多缴多赔的性质,优点是遇到重灾年份可以获得大额赔付,避免因自然灾害导致“全军覆没”,缺点是没有自然灾害发生,就是一笔额外支出。

有人说,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当今,农业保险确实能够保驾护航,对此,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