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是,现在部分国企已不再是“稳定”的象征,除非你是中高层管理人员。
身边很多人认为能进入国企就可以躺平了,其实也不尽然。国企和私企最大不同之处是私企单纯以赚钱为目的,而大多数国企除了要赚钱,必须还得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不管怎么说,归根结底还是企业,目标就是盈利,有利润才有发展。
本人作为地方国企的一员,去年12月份之前还认为裁员这种事在国企很难发生的,直到听说公司春节前裁掉了一批高学历人才。
这些人里面有好几个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当时是通过校招渠道进入的公司,工作时间大多在三年以内。当初招他们的缘由是公司开辟了新的业务板块,需要寻求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总部特批了一部分款项、高配了团队成员,结果两年多下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公司总部领导很不满意,决定进行团队收缩,降低运营成本。
裁员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公司要及时止损,转换业务发展方向,于是原先的成员很多就没有了用武之地。首先砍的就是这些高学历的人,因为他们的薪资是其他略低学历人的2-3倍,砍掉他们就可以优化人员用工成本,公司何乐而不为。
这里要说明一下,国企一般不会暴力裁员,但会逼员工辞职。
单位会提出“优化人员配置”、“开源节流”、“部门轮岗”等要求,把不合适的人调到边缘的部门岗位,然后把更好位置留给“优秀”的人才。
比如,可以让一个负责财务的人去管项目生产,让坐办公室的行政、人事去项目一线待着,工资从职能管理部门降为一线市场,工人等水平。这时不仅会面临着休息时间变少、长期不能回家,而且晋升无望。作为一个普通员工能怎么办?待不下去只好主动辞职。
还有就是,国企里面也有“铁饭碗”,但你要分情况。
1、正式工。就是公司备案的企业编制,这些是在国资委进行名额备案,薪酬备案。员工和公司第三次签劳动合同时就是永久(无固定期限)类型的。这个社招可能也有,但是比例非常小,一般是技术大拿或者管理大佬。
2、合同制员工。指跟总部或者分公司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但不纳入国资委员额控制的这部分人。应该就是图中阿里小哥遇到的情况,这个基本上和在私企差不多,人员配置根据市场、业务调节,有加班,也有裁员。
3、劳务派遣员工。指跟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签订相关手续,派遣到单位进行工作。比较优秀的劳务派遣人员基本工资可以和正式员工同工同酬(仅限于基本工资。综合收入、福利待遇还是和正式员工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晋升基本为零,并且遇到公司兼并,重组时可能会被淘汰。
4、原来具有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的中高层领导。国企是要求管理层是脱编的(毕竟是企业)。如果之前是事业或行政身份,但调任到国企理论上不能再说是事业编和公务员,但是他们可以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进行人员交流,恢复身份。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口中的编制,是第四种,第一种无限接近。
在国企,如果没有所谓的关系、背景,也不要躺平。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毕竟对企业来说还是需要能带来效益的人。
我总结的两个较快途径:
1、不停的考证。国企对那些含金量比较大的证书还是比较重视的,最重要的是单位鼓励你考(报销),考过之后工资还能加钱。
一定要多考一些有含金量(企业认可)的,比如财务方面的初、中、高级会计、CPA等证书,工程建设方面的建造师、造价师等证书,党建行政人事方面的档案证、经济师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证书。万一遇到上级考察提拔时,手里丰富的证书能从侧面证明你的技能比别人优秀,避免出现“优化”、“裁员”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你。
2、多露脸,露好脸。国企很注重对外的形象宣传,如果你能代表公司露脸并能够获奖,那绝对比默默无闻搬砖升职快得多。
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兴趣爱好方面的特长。比如写作能力强就多在内部和期刊发表文章、外向、口才好就多参加演讲比赛或者担任活动主持、专业技术强就参加各种技工比赛(能获得名次更好),一定要让领导发现你的闪光点,以后遇到相关工作能第一时间想到你,时间长了慢慢得到重用。
最后,关于国企,那些入职之前没人会告诉你的真相。
不是通过人社局组织(考试)进去的,大概率是没有编制的。国企也是可以辞退人的,国企也是会倒闭的,国企也是会捐的,国企也有效益不好的,国企涨薪会很难也许会一直穷。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不让你们选择国企,只是希望你们做出选择之前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听人劝,吃饱饭,祝你我都有美好的未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