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保定讯 2月4日凌晨四点多,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北于八村的孟艳坤就叫醒了老伴,一边收拾做饭,一边开始给队员们打电话。尽管昨天晚上在微信群里都告诉大家要早点起,早点准备,她还是不放心,一个个给打电话再叮嘱一下,因为他们的花会表演队今天要代表镇里到县城参加汇演。

吃过早饭,差不多7点了,孟艳坤开始往车上搬道具,“一头、两头、三头……”一边数着,一边跟老伴开玩笑:“还有你这一头,就都齐了。”这一头、两头是什么道具呢?原来是她们今天要表演的重头戏,俗称《跑驴》的道具,是一个个憨态可掬、调皮可爱的“小毛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孟艳坤的表演队伍成立近30年了,现在队员有28名,全部是本村和邻近村的村民,年龄都在50岁以上,他们表演的节目除了有跑驴外还有《斗鸡》《逛新城》《亲家母》等是十多个节目,深受当地群众喜爱,除了在本县演出,她们还经常受邀到附近的县乡进行表演。

“今天大家伙都卖点力气,好好跳跳,把咱们压箱底的节目给观众们看看,一块闹闹元宵节。”在大家从车上卸下道具和换服装的时候,孟艳坤给大家鼓着劲。

随着鼓点和音乐声响起,队员们身着靓丽鲜艳的表演服装,开始在场地上欢快的跳起来,一头头小毛驴一会靠前,一会靠后,一会左扭,一会右摆,牵驴的演员表情夸张,和骑驴的小媳妇打情骂俏,引来围观群观众的掌声和阵阵叫好声。在演员的牵拉扯推之下,一个个道具好像是活了一样,让群众感觉好像看到了一头头真正的毛驴在乐曲声中欢快的跑跳。

“刚才我摸了摸小毛驴的头,老奶奶突然抖了一下小毛驴,让小毛驴亲了我脸一下,真是太好玩了。”跟着妈妈和弟弟来看演出的西街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徐睿泽说。

今年66岁的孟艳坤从三十多岁就开始参加表演,大鼓、跑驴、秧歌舞等各种表演是样样拿手。除了跑驴这个节目,孟艳坤的表演队里还有猪八戒、大公鸡、灯笼等道具,不表演跑驴的其他队员也穿着道具服装,在跑驴表演的外围转着圈子并和围观的群众互动,不时得应围观群众要求,抱着小朋友让家长照相。

“这么多年没看到这些演出了,记得小时候每年都组织各种花会演出,有武术、舞狮、踩高跷、大秧歌,可热闹了。”家住县城南关社区的今年80岁的刘宝栋一边看演出,一边回忆着小时候看县城花会表演的情景。

跑驴是汉族传统舞蹈之一,常在正月十五或喜庆节日时上街表演,表演者把驴形道具系在腰间,上身做骑驴状,一般都是表现一对农村新婚夫妻在回娘家的路上,过沟、爬坡、驴惊、抢救等经过,有说有唱有舞,诙谐风趣。

据悉,在今年高阳县举办的“锣鼓迎春到 花会闹元宵”的活动现场,还有来自该县8个镇(街道)20个表演队的大鼓、舞龙、武术、秧歌、踩高跷、舞狮等27个节目。(甄亚军 孟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