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起源于中国,如今已有4000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既可作为主食,又可作为快餐,如今已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接受与喜爱。

面条的花样繁多,品种多样,地方特色极其丰富,比如庆祝生日时吃的长寿面,以及国外的香浓意大利面等,好吃的面条,几乎都是温和而筋道的,将面食的风味发展到了极致。

不同地区有不同口味的面条,比如上海的阳春面,兰州的牛肉拉面,山东的打卤面,陕西的油泼面,河南的烩面,吉林的冷面等。

不同地区的面条都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口感,但是如今网络上有人称面条吃多了对胰岛不好,可能会升高血糖,这样的说法有没有依据呢?

面条吃多了对胰岛不好?

近几年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人受到各种慢性疾病的困扰,尤其是糖尿病,如今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元凶之一。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平时除了按时服药之外,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一些容易升糖的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增强胰岛功能的食物。

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而成的,胰岛素的敏感性好,胰岛素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如果胰岛活性变差,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就会导致血糖升高。那么是面条到底对胰岛有没有危害呢?

糖尿病吃面条时要控制进食面条的数量,掌握好面条的烹饪方式,这样不会导致血糖升高。面条属于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进食50%-60%总热卡的碳水化合物,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面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面条要控制数量,不可过多,否则总热卡超标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2、糖尿病患者在吃面条时不要煮的稀、烂,否则淀粉释放过多,进食以后导致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

3、糖尿病患者选择面条时,可以选择粗粮面条,维生素含量较高,可降低面条的升糖指数。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面条,建议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严格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卡,总热卡的50%-60%可以由碳水化合物提供,如米、面。

提醒:想要血糖稳定,4种食物请少碰

1、甜食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限制蜂蜜,果酱,甜点心,巧克力以及含糖饮料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大多含有较多的葡萄糖、蔗糖,所含热量较高,吸收之后会明显升高血糖。

比如在夏天的时候,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渴进食了大量的可乐或者冰淇淋,就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危及生命。

2、坚果

坚果应该是大多数人平时的小零食之一,比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口感清脆香醇,让人唇齿留香,一吃起来就控制不住。

但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大部分坚果类的食物热量都很高,大概每100克中含有40~50克的脂肪,进食之后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在平时一定要严格控制。

3、酒水

酒精属于脂溶性的饮品,热量较高,喝酒后酒精容易迅速溶于脂肪,造成餐后低血糖。尤其是在糖尿病病人服用降糖药物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明显增高,因此建议避免在血糖高的情况下饮酒。

另外人在喝酒的同时往往会进食大量高热量的食物,这样也会导致体内血糖超标,如果实在需要饮酒,一定要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白酒每天不超过50毫升,葡萄酒每天不超过150毫升,啤酒每天不超过400毫升。

4、肥肉

糖尿病属于代谢综合征,容易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较好,可以少量吃,但是要控制,否则会引起血脂高、血糖高。

蛋白质和脂肪都可能转化成糖来升高血糖,导致血糖控制的困难,所以建议减少肥肉的摄入。高甘油三酯血症超过一定水平时,会有胰腺炎的风险。

血糖升高了,人体会出现哪些症状表现?

1、多尿

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如此恶性循环。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有的患者日尿数可达20余次。

2、多饮

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以饮水来作补充。因此排尿越多,饮水自然增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食

由于尿中丢糖过多,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如此反复。

4、消瘦

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消耗过多,体重下降,出现形体消瘦。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是如此,有的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有的则以消瘦乏力为主,有的以畸形或慢性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进一步检查才发现,如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外阴瘙痒等,有的患者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时才被确诊。

希望大家在平时能够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情况,不要等到病情过于严重时才就诊,糖尿病并不可怕,大家在平时一定要树立起预防和治疗的信心,有病需早医,尽快减轻痛苦,恢复健康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