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桐火

插图 | 网络

孩子生出来了,母子平安。

但面对着刚出生的孩子,30岁男子痛苦得像个“孩子”,满脸郁闷和不可置信。

这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

元宵前,56岁的母亲拼二胎,生了个男孩,结束了男子长达三十年的独生子岁月。

良久的沉默被拍下后,视频一下子热了起来,各种媒体纷纷转发。

我在看到这个热门视频时,最先关注到的是男子妻子。

没错,这个成为哥哥的人已经成了家,没准还有个孩子。

他的妻子说,现在老公的心情很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或许也关注到了这点,有网友说如果是刚认识这男的,只会认为这是他私生子。

从女性的角度说,如果她与老公同岁,我已经能预见10多年后,她40岁,婆婆70岁,和老公轮换着接小舅子放学,没准还要接回家管顿饭。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她现在会不会心里也很难受。

想要更加了解她,我顺着媒体发布引用的原作者找去,发现该用户还没有发布任何视频,估计已经删掉了。

又看了看ta关注的人,12个人里大多都有孩子,还有一位还生了二胎

不知道这对夫妻还会不会要二胎、不知道小舅子会不会要他们养、不知道他们家庭现在还好吗,很多人像我一样都在关注这件事的后续,但目前还没有结果。

找不到“愁当哥”夫妇,我找到了很多长姐如母、长兄如父的故事。

这与两娃年龄相仿的情况不一样,在我看来这是被许多人忽视的群体。

一直在爱里成长,却越来越感受不到爱了

十五年了,E妹还是不会因为有个弟弟而快乐。

中午爸妈对E妹说了一大堆,仿佛一团团马赛克,她听了三遍才明白父母的意思:叫她接送接送下弟弟。

但弟弟已经中考结束了,是个小大人了。在弟弟同样的年纪,只要爸妈一忙起来,E妹都是自己回家的。

翻墙、长距离徒步,她样样精通。

自从弟弟上了初中,E妹房间里逐渐变成了弟弟的,台灯是他的,学习桌也是他的,床也是。

“你都已经上大学了,平时都用不上”,E妹看着做事磨磨蹭蹭的弟弟心里又火了几分。

好在E妹性格特别好,是个比较有分享欲的人。

除了在弟弟的话题上,她和父母相处得一直很融洽。

“差一轮的姐妹就是大学生当妈”。在豆瓣上像E妹一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大多与二孩差了10岁以上,有的人刚高考完突然被告知自己要有个弟弟妹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位网友说自己放了暑假一边要做作业、敲代码,一边要给妹妹做早午饭。但妹妹十分钟开门找她一次,不锁门就直接开门进来,锁门就发疯一样敲门,让她想撕了对方。

“我每天都在想为什么自己生了孩子要让我带,因为疫情延迟返校已经很焦虑了,家里还想让我再晚几天回学校在家里带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位网友也说了她同病相连的经历:一到暑假父母都要上班,几乎是她全程带娃,直接体验单亲妈妈的生活了,谁能想到她还是个没谈过恋爱的学生。“美其名曰说这是让我俩促进感情,可我都活成保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位网友吐槽说她妈说她在家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人设,给弟弟当个好榜样。

随着大娃逐渐进入社会,他们身上也背负着更多的“担子”。家长从来不会觉得你委屈,是很多人内心最深的痛。“真的好累,一直感觉自己在爱里长大,但越来越感受不到爱了。”

大娃的爱被“分流”,不仅是两娃年龄相差不大就有的问题。相反在二娃刚出生时,大娃年龄越大,他们越被期望着承担着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支撑作用。

随着父母的老去,年富力强的他们不由自主地接过照顾弟妹的重担,而他们肯定还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节奏。

视频里男子算算应该是93年出生,现在工作敢不敢裸辞都很难说,如果本打算要二胎估计也打消了想法,至于谁来照顾弟弟,时间会告诉答案。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王小波《黄金时代》的经典旁白:

那一天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对于“愁当姐”“愁当哥”的人来说,这种“受锤”绝无仅有,从独生到顶梁柱,这一瞬间来得太快。

随着生育政策不断开放,或许越来越多的人会感受到这样的“受锤”。

想生和能生分手后,重新相遇

把这个视频拿给年近50岁的老妈看的时候,老妈白了我一眼,说生什么二胎,养一个都越来越难了,而且也不希望我当姐姐。

后来我又问了问外婆,如果她现在是50多岁,还有着生育能力,会不会选择再生一个?

外婆的反应倒是没有那么坚决,觉得孩子越多代表家族越兴旺,来了就是跟我们家有缘,打掉没准还犯了业障,不过还是得有足够的物质保障,要不然生下来也是遭罪。

外婆是40后,那时一个家里三五个孩子都是正常的,大家都有弟弟妹妹,互相帮扶、凝成一团是一种“家风”。

在适龄时候能生多生,孩子相互之间差个1、2岁,大娃带小娃,打打闹闹就这样过来了。

视频中的56岁母亲往前推,正好是在1967年出生,那时距最多两孩政策的出台还要等上3年。如果物质相对来说还可以,那她很可能有兄弟姐妹。

1993年,她26岁,有了第一个宝宝,但那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已见成效,或许她在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要第二个孩子。

20年后,经历疫情三年,又一脚迈入退休,第二个孩子突然而至。

有能力有时间,大娃还是个男孩,也成家立业了,中年得子不容易,这些或许都促成她想要留这个孩子的念头。

评论区说这位母亲自私,这点我觉得没什么说的,但这位母亲肯定也看过一些高龄产妇生产将面临的问题。之所以还是咬牙生下来的原因,我觉得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时隔30年,想生的意愿被重新激发,与能生一拍即合。

讲缘分、多子多福的观念穿越1967年,降临2023年,让一个小生命在春天诞生。

中年得子能不能要,当然可以,这是私事。

不过,56岁的这个年龄也让我想起之前一个新闻:2010年,56岁的郭敏拼了命地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背后的原因让很多人泪目。

时间倒回五年,2005年,郭敏掰开手指算算要退休了,女儿亭亭玉立,向着更高学历奋斗,却在再普通不过的一天因车祸不幸身亡。

那一刻,郭敏的天塌了。

而抚养的继子到36岁都还没结婚,郭敏决定再要个女儿。

2008年,她四处求医,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最终在56岁成功生下两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丈夫任达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着骂小萝卜头说:“臭丫头”,二胎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场救赎。

二胎是好事还是坏事,取决于每个家庭的情况。

只有寻求“最大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才能让喜事变成幸事。

不过看到郭敏满头白发去幼儿园接孙子,我也不禁想起热门视频当中那则评论:

幼儿园门口,你奶奶来接你啦(是我妈)

小学:你奶奶来开家长会啦(是我妈)

初中:你太奶奶来啦(是我妈)

出生这事确实从来没有“问过”老二,也没办法询问。

二孩也会成长得很好吗

高龄产妇诞生的二孩从出生就要面临着母亲是奶奶辈的现状,上面提到的“以为是奶奶实则是妈妈”的情况我认为必然无法避免。

孩子或许在校园中出于面子,逐渐不会反驳是奶奶,但旁人一句话很可能会重伤幼小的心灵。

没准带孩子去买个菜,都会让菜铺的老板说一句,“阿婆带着孙子来买菜了?”这也是高龄妈妈亲自带二孩很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那把二孩给大孩带呢?也不现实。要看大孩愿不愿意,同不同城。

有位网友说,“与相差15岁的姐妹出门,又被认成妹妹的妈了,好难过好难过好难过”。

年轻时影响人际交往,成家时影响生活品质,因为二孩而与家长断绝关系的也不在少数。

而如果不在一座城市,更指望不上大娃搭把手了。

公司的一位同事说自己来杭州上大学,与相差近10岁的弟弟感情越来越淡,这么多年也很难有什么感情了。

“就像留守儿童看家长似的,他也不怎么认识我了,大家都有种陌生感。”

如何让二孩适应这样自己的身份、如何让ta与对排斥自己的大孩喜欢自己或者友好相处、如何让二孩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长大......这些都是需要家长在生育前提前想好的,而这一问题也是时代的考题。

想要中年再得子的大家,真的想清楚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