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曾是一个追求民主、反对独裁的热血知识青年,投身于孙中山革命阵营,历经讨袁、东征、北伐诸役,不避艰险,身经百战,官至北伐东路军师长。之后,他借助武力,称霸闽南,充当蒋介石“剿共”马前卒,以至血本无归,成为共产党的手下败将,从而过早地将其军事生涯注上了句号。张贞的一生与民国历史的跌宕起伏是一致的,可谓是民国地方军阀的一个代表。

张贞

一、投笔从戎

张贞,原名张善兴,字浩然、后改名张贞,字干之,1884年2月8日出生于福建诏安四都乡东峤村一户普通农家。其父张介一除耕稼之外,兼贩卖地产土糖,家庭生活在全村约400户人家中居于中等。

张贞6岁入私塾,习四书五经,接受严格的旧式教育。15岁后,在读书闲暇之余,随父经营糖商。24岁入诏安丹诏小学高级班就读。26岁(1910年)考入漳州府中学堂。在张贞负芨求学的这些年中,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变化的前夜,虽居于偏辟乡村,张贞仍能感到变化的某些迹象,并为之好奇和激动。尤其是革命党人的宣传,更让张贞热血沸腾。

在漳州府中学堂,张贞经陈彬侯(同盟会漳州分会会长)介绍,秘密加入同盟会。为此,他还专门改名为张贞,意思为“志节不移,报国坚贞”。武昌首义后,张贞等10余人响应同盟会福建支部的号召,组织“漳州学生光复队”。福建全省光复后,张贞又参加了福建学生北伐军,北上与清廷余孽战斗。不久,孙中山与袁世凯“和议”告成,清帝退位,福建学生北伐军奉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命令开往南京,改称陆军入伍生团第2营,张贞等有幸亲身参加了孙中山大总统的警卫。

不久,陆军入伍生团奉命解散,张贞等部分闽籍学生转入湖北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军官学校受训。1913年春又被选入保定军校第三期炮兵科深造,与白崇禧、黄绍竑、何健、张治中、刘建绪、潘节文、王澄濡、吴石、汤铭盘、许显时等为同期同学。

张贞就读保定军校期间,正是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厉行专制独裁之时,张贞耳闻目睹,义愤填膺。张贞未经校方允许,毅然于1915年夏秋间先后南下厦门,参加福建讨袁武装。南北议和后,张贞返回保定军校续读,延至1917年夏初始毕业。

二、民军首领

张贞毕业回闽之时,正逢第一次护法运动。张贞等闽籍同学响应护法,投奔了当时任广州卫戊司令的方声涛,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处副官。不久,方声涛与陈炯明一道兵出福建,进击皖系军阀李厚基。张贞随军前往,就任第6军第2工兵营营长。

1918年1月,奉方声涛之命,张贞便装潜入闽南,收编民军,以为内应。当时,张贞听说福建的革命党人许卓然在南安凤巢山纠集了一支队伍,打出了闽南靖国军的旗帜后,随即找到许卓然,协助他整训队伍。闽粤战争爆发后,许卓然部出兵同安,有力地配合了援闽粤军攻克漳州。

粤军攻下漳州后,原计划将当地的民军统一收编。然而,由于各方矛盾重重,整编最终没能成功。许卓然见张贞治军有方,将闽南靖国军司令一职交与张贞,自己专事整理地方财政。张贞整军经武,锐意进取,将闽南靖国军编为两路,以杨持平为第3路司令,张自兼第4路司令。

不久,方声涛见闽南靖国军势力渐大,于是派人前往改编,张贞和其他几支民军被编为福建靖国军,张贞被任命为第四旅旅长。

1919年初,护法阵营与闽督李厚基的战事已告停息,双方划界而治,而闽南漳、泉两属三支护法队伍(援闽粤军、护法军、靖国军)之间却因复杂的个人恩怨和利益关系相互混战。

不久,由于军力较弱,张贞在潮州被粤军洪兆麟部包围缴械,自己也身负重伤。

潮州兵败后,张贞先入香港马岛医院,后又转上海同济医院,治疗弹伤。1920年11月,孙中山在粤桂战争结束后重回广州,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旅沪闽籍国民党人在上海组织“福建自治促进会”,派人回闽收拾残余民军,组织“福建自治军”,一度曾收编了7路18个支队,但由于过于松散,在反对李厚基的斗争中未起多大作用。这时的张贞,虽就任福建自治军前敌司令,但仅短时间到闽、粤一次,大部分时间在沪疗伤休养。

1922年夏秋,福建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李厚基在直皖战争后决心弃皖投直,导致孙、皖再次联手,共同对付直系和叛将陈炯明。粤军许崇智趁此机会逐走了李厚基。分散各地的民军首领也纷纷回到福建,也在此时,张贞返回漳州并重编闽南自治军。

1923年1月,廖仲凯受孙中山派遣到闽宣慰,将闽南民军编为东路讨贼军第8军,任命许崇智兼军长、蒋介石兼参谋长,张贞任前敌司令。1924年上半年,闽南局势甚为复杂,各派势力为争夺地盘而大打特打,战端迭起。至1924年5月,闽南地区反直的皖系和国民党势力败退出闽,福建全省基本为直系军阀所控制。

1924年12月13日,孙中山下令广州革命政府所属的讨贼、靖国军改称建国军,任命方声涛为福建建国军总司令,张贞为总指挥。方、张等国民党人极力向福建境内渗透。不久,张贞在鼓浪屿集合僚属,以福建建国军总指挥的名义,通电讨伐周荫人。随后,密赴长泰坂里,招集原讨贼军部下,预备进攻漳州。

1925年1月18日,张贞亲率部队,乘夜突袭,连下浦南、鳌门、乌石亭、天宝、茶铺,逼近漳州。但漳州守军异常顽强,不久反攻,张贞所部被击溃,张本人逃至华安沙建,躲藏在一所农舍,待风声平息后,才经香港转往广东。所谓“福建自治军”,仅是昙花一现而已。张贞从此结束了其长达10年的民军生涯。

三、北伐功臣

离开民军后,张贞到广州军政府大本营供事。当时正是国民革命云涌,北伐战争在即的关键时期,亟需军事人才。张贞作为孙中山所曾信赖的军事幕僚,先后出任大本营参谋处主任、建国粤军独立第1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0师补充团团长、独立第4师师长、福建陆军干部学校校长等职,亲自参加了两次东征,立有战功。

这一时期的张贞,一方面组军,以作为其“北伐”,谋取福建的资本;另一方面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张贞任独立第1团团长期间,派人进入诏安,利用诏安当时地处军事缓冲地带的有利时机,收编原靖国军残余,组建靖国军警卫总队,有人枪400余,后该总队并入张贞的独立第4师,为张部民军老班底。为了加速培养军事人才,以为进军福建之需,张贞命人在诏安丹诏书院旧址举办军事教导总队(后改为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并摒除政治偏见,广开纳贤门路延聘中共党员、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的陈祖康和国民党汕头市党部秘书陈伯达为政治教官,该校学员后并入黄埔军校第5期。

1926年9月,张贞的独立第1团扩充为独立第4师,下辖三团,全师约1000人。当时隶属何应钦任总指挥的北伐东路军。

1926年10月上旬,在何应钦和苏联军事顾问的精密策划下,北伐东路军取得大捷,几乎全歼周荫人布置在闽西的主力。12月3日,张贞的独4师由西门最先进入福州,18日,何应钦率东路军总指挥部入城,当日任命张贞任福州卫戍司令,25日又任命张贞为国民党在闽最初政权——福建政务委员会委员,翌年1月3日,张贞又出任何应钦为主席的福建最高权力机关——临时政治会议委员。

1927年4月3日,福州发生反革命事变,张贞任福州市戒严司令,宣布立即逮捕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4月5日,李济深等密电张贞,通告蒋介石预备“清党”的措施。张贞重私谊,赶紧通知时任其秘书的“左派分子”陈伯达等逃离福州。张贞还慷慨地赠陈伯达1000大洋作为路费,并派心腹林学渊护送陈至马尾上船。

1927年4月底,张贞奉命率部队往浙江江山驻防。其间,因宁汉分裂,汪精卫曾派代表来拉拢张贞,张贞拒绝接见,决心紧跟何应钦追随蒋介石。同年5月,福建省政府成立,张贞任省府委员。同年秋,张贞部调往苏南、南京一线,张本人当过短期的首都卫戊司令。1928年1月,蒋介石召见张贞,令其率部返闽。蒋介石调张贞回闽,除了“剿共”之外,还有牵制杨树庄的闽系海军之意。

四、称霸闽南

1928年春,张贞的独4师奉调回闽,师部驻漳州,分防泉、永、龙岩。张贞入闽之初,全省政局混乱,地方势力割据,民军土匪猖獗。杨树庄、方声涛焦头烂额,所赖武装仅民军改编的陈国辉、郭凤鸣两个混成旅和肖叔宣的教导团,兵力不敷调度。张贞一师的到来,无疑给虚弱的福建国民党当局打了一剂“强心针”。况且,执掌福建实权的方声涛是张贞的老上司,关系极不一般。张贞在南京中央有何应钦为之撑腰,在福建有方声涛作为后台,以福建仅有的蒋介石半嫡系部队(属于何应钦系)的优势,占有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地盘,大权在握,独霸一方。

张贞有长达10年的民军经历,各路民军头子多半稔熟,又挂有国民党中执委的招牌,,故有相当名望。进驻闽南后,便利用其政治资本和旧关系,来奠定和巩固其统治基础。他一面拉拢社会上层代表人物如许卓然、秦望山、宋渊源等为之捧场,一面联络闽南富侨以争取经济上的援助,并大肆宣扬‘闽人治闽’、‘绥靖地方’、‘捍卫乡梓’、‘建设家乡’等等大闽南主义。

漳州

张贞在其防区内实行军人干政,搞独立王国的做法和其他军阀毫无二致。在闽南漳、泉、永三属10余县,主要官吏非经张贞同意省政府不得任免;地方税收绝大部分被其截留,作为扩充实力的资本;1923年,张贞在漳州办民兴银行,自发钞票,并在泉、厦等地设立分行,开办侨汇业务,与中央、中国、交通等银行互通汇兑。张部驻地多系侨乡富庶之区,为搜括百姓,强化统治,各县县长和税吏人员多由张派其亲信担任,连漳龙公路局局长、泉、永、德公路汽车公司经理等职也由张贞一手包办。依靠这批爪牙,张贞稳坐“闽南王”宝座达4年之久。

军阀的命根在于军队。张贞的独立4师原来仅有三个团,1928年春入闽后又增加一个团,该师属丙种师编制,有兵员7000余。张深感实力不足,千方百计加以扩充,1928年秋又成立补充团。已有五团的张贞,仍感不足,他采用亲信“借匪自卫”的建议,大肆收编民军旧部,前后收编2000余人。由于编制和经费所限,先挂名省建设厅工程总队,待扩编为甲种师后则列入正式编制。

1929年红4军入闽,接连歼灭省防军郭凤鸣、陈国辉部,震动全闽。南京国民党中央为加强福建“剿”共力量,批准将张部四团制的丙种师扩充为三旅六团的甲种师,改番号为暂编第1师。

1930年3月,张部改称新编第1师,同年底又奉命改称陆军第49师,全师设两旅六团,全师扩充至10000余人。武器装备方面,扩军后,张贞派人分两批向德、日军火商购进数千枝(挺)步枪、驳壳枪和机枪,子弹百余万发,使张部的装备达到当时的一流水平。此外,张贞还向漳州各商户摊派了70余万银元的“飞机捐”,向国外购进旧式油漆布教练机、侦察机各两架,小型运输机一架,并专设航空处,由张贞自兼处长。福建地方军阀,除闽系海军,仅张贞、陈国辉拥有飞机。张贞入闽仅年余,其实力澎胀如此之快,实属罕见。

张贞大肆扩军,所需军费除南京中央核拨月饷6万元之外,大部取之民脂民膏。张贞的榨取手段不外乎苛捐杂税、摊派罚款,花样繁多。福建省政府专设有漳龙财政整理处,张贞为截留闽南财政,特派专人为该处监督,每月从该处攫得各种税收达二、三十万之多。尤其恶劣的是,张部辖区广泛勒种罂粟,设捐纳税,且税额十分可观,为各税之首。地方恶势力与张贞沆瀣一气,借委办或包办捐税,为虎作怅,软敲硬索,横征暴敛,百姓饱受压榨。

和其他地方军阀一样,张贞在巧取豪夺的同时,对地方建设也有过一些贡献。如开辟整修漳嵩、漳浮、漳龙、漳诏、漳泉等公路,长达700多公里;兴建龙溪中学校舍,创办芗江女子师范,资助上海侨光中学、泉州黎明高中、诏安官平中学、峤山中学等;兴办闽南医院;资送青年才俊若干人留学欧美。

1931年4月,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不久的陈伯达,在天津被捕(因中共顺直省委书记许兰芝叛变),囚于北平草岚子监狱。陈在狱中写信给社会贤达王雨亭,王雨亭找到张贞、张拿出几万元叫王到北平疏通,七拐八拐,最后通过张学良副官处长邰斌山将陈伯达保释出狱。陈伯达后来担任毛泽东主席政治秘书,曾与毛泽东谈及张贞。解放战争中的一次会上,毛泽东谈到张贞:“我看国民党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张贞救过陈伯达一命。”

五、不堪一击

张贞虽官至国民党中央军甲种师师长,又有保定军校的正牌文凭,但他治军无方,统军乏策,所部被人讥讽为“豆腐军”。

蒋介石调张贞部戊守闽南,主要是为了“剿共”。从1928年3月至1932年初,张部先后参加了镇压平和暴动、闽南“清乡”、对闽西苏区的“三省会剿”和对中央苏区的第1、2、3、4次“围剿”。作为蒋介石布置在中央苏区东南翼的唯一的一支正规部队,张贞卖力地执行了国民党的“围剿”战略,派出以嫡系杨逢年为首,辖陈林荣、黄克绳、阮宝洪三团及吴赐独立营等在内的主力,驻扎龙岩及周边近两年之久,直至被强大的中央红军东路军所歼灭。

1932年3月,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于中央红军攻打赣州失利后,接受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的意见,组成由红一、五军团为主的东路军,东征福建,执行外线作战,目标所向,直指张贞部盘踞的龙岩和老巢漳州,敲响了张贞的丧钟。红一军团进兵神速,在沿途群众大力支持下,红军长驱直入,攻占龙岩。4月14日,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的两个军组成强大阵容直下漳州。张贞将其两个旅计5个主力团设置于浦南、天宝、靖城一线,凭借天宝大山和芗江即设阵地负隅顽抗。4月19日凌晨,漳州战役全线打响。

漳州一役,张贞部被歼4个团,其中被俘1674人,军用物资损失无算,累计全师被歼三分之二以上,张部“豆腐军”的本质暴露无遗。事后,张贞在诏安招拢残部,东拉西凑,重新建立了四个团。南京国民党军委会以49师损失过半,下令将其缩编为两旅四团。

1933年5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进驻福建。第19路军对于不思抗日却疯狂剿共的蒋介石十分不满,一直密谋反蒋。所以,隶属蒋介石的张贞49师自然成为19路军的眼中钉。因此,19路军先是对于张贞的49师进行暗中监视,随后,更是以任命师长的方式直接吞并,张贞无奈之下避居鼓浪屿休养,辞去了职务。至此,“闽南王”张贞的部队全部被改编。

六、晚年张贞

49师先被红军击败,又被19路军吞并,张贞多年积蓄的“资本”输得精光,这对于视军队如生命的地方军阀无异于倾家荡产。张贞极为懊丧,一度精神失常。不久赴南洋旅行,数月后旋返南京湖北路作寓公。

“闽变”发生后,张贞作为“委员长南昌行营特派员”,一度回闽襄助军政,“在诏安成立第四路讨逆军。1934年,张贞衔命赴南洋宣慰侨胞,返宁后任军委会高参,1936年3月晋升陆军中将。1937年任委员长广东行营总参议。抗战期间,张贞先后担任军委会战区军风纪第四和第一巡察团主任委员,驻跸广西桂林和福建永安。期间,曾于1940年到昆仑关大战前线督战。日本投降后,张贞率巡察团赴浙、沪、鄂、赣等地犒劳三军,获南京政府颁发的“忠勤”、“胜利”两枚勋章。

1946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见张贞,盛情款待,以抗战胜利,巡察团撤消为由,假意征询张贞“回闽主政”或“到南京任部长”,为张贞婉拒,遂将张贞授予上将军衔,退为预备役。蒋介石还亲自将一张20万元的支票赠给张贞,作为其戎马一生的犒赏。张贞从此退出了国民党军界,定居漳州。在漳期间,曾致力于筹划整治九龙江和修复漳诏公路。

1948年1月,张贞当选国民党立法委员,出席第一届“国大”,1949年夏,张贞随国民党军退居台湾,曾担任“立法院”军事组召集人,闽南同乡会理事长。1963年12月29日因直肠癌恶化,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虚龄80,墓葬台北阳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