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品牌,在当#品牌创新#前的商业和品牌营销环境下,几乎每一场与产品相关的会议,都会提到“用户”。每一场与讨论市场策略和营销方法的会议,也都会提到“用户”。“用户”是品牌创新的起点,也是企业商业变现的终点可“用户”是什么?

用户不是个体的自然人;用户是某种心理需求的集合(兴趣、态度、爱好、价值观、行为或者习惯)。

理解用户是什么,对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品牌人员、产品经理、销售团队来说,至关重要,对制定企业的品牌战略更是意义非凡,只有清楚定义用户是什么,才能理解为什么公司全员,都需要从不同的视角研究用户的重要性。

理解了用户是什么?才能通过研究用户行为背后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原理,打造出超级爆品和设计出高效率的营销闭环(这里讲的营销,指的是创造顾客的过程,而非单纯的广告、传播或者促销),也才能回答企业的品牌因何而存在!

在常态下,对于用户,大家有不同的理解,大部分人对用户的理解是自然人。

以微信作为例子,一般的统计报告可能显示其“用户”为13亿,如果把微信的其它功能(如支付、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视频号、微信群等)全部删掉,只留下通讯的功能,微信的用户数量可能还是13亿,但微信的商业估值可能立即从目前的3000亿美元变成100亿美元。这种将用户定义为自然人的做法,在互联网产品上并不适用。

那在消费品上适用么?喝茅台的群体未必有喝五粮液甚至郎酒的群体多,但是茅台酒的市值超过了2万亿人民币,是五粮液或郎酒的N倍,品牌的价值 ,归根到底是产品和用户的不同,也就是需求集合的不同。

所以,从商业和市场的视角来看,用户不是自然人,用户是某种需求的集合。

从需求的集合来看,一个自然人可以分别是成百上千种产品的成百上千个用户,也可以是同一个公司的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多个用户。

举个例子:当一个用户在吃火锅时,他怕上火,他每次在吃火锅时,都会喝3瓶王老吉饮料来预防上火。那在此场景下,这个用户就是王老吉的用户。假如这个用户,他在吃火锅时,他认为王老吉可以预防上火,菊花茶也能够预防上火,他有时喝王老吉,有时候喝菊花茶。那王老吉只获得了半个用户。

继续拿大家都在使用的微信来举例,假如通信功能的用户是13亿,微付支付的用户是5亿,公众号的用户是7亿,按需求来算,微信的用户就不是统计意义上的13亿了,而是超过了13亿。

再比如某个公司说自己有10个用户(注册用户)过亿的APP,但注册用户不算真正的用户,有某类需求时他们是不是使用这些APP来满足这类需求才是关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里说的10个注册用户过亿的APP,并不等于10个用户过亿的APP。

所以要理解用户的行为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商业和营销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有了用户模型,品牌才能更好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