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克里米亚,不少人都还正在家中吃早饭,突然村口来了好几辆大卡车,全副武装的苏联官兵从卡车上冲下来,纷纷用枪指着他们。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他们就被五花大绑装到火车里。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斯大林,却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为什么斯大林下这样的命令,这些人又做了什么事?欢迎点赞评论关注,了解这段恩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鞑靼人迁徙

突然的背井离乡

1944年5月17日,克里米亚鞑靼人只当这是一个普通的早上,还在家中烹饪早餐,这时,突然街上响起广播,苏联内务部通知他们在15分钟内完成集合。他们纷纷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走上街头,相熟的邻居和朋友还交头接耳,讨论这次集合究竟是为了什么事。

但几分钟后,街上开来了一批卡车,数十个苏军士兵用冰冷的枪支抵着他们的头颅,像把沙丁鱼塞进罐头一样,将他们粗暴地塞进卡车中,每个货箱中平均塞50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士兵

这场暴行整整持续了4天,到了5月20日的晚上,近19万鞑靼人被卡车和吉普车送到火车站,他们再次被装载到火车上,前路未明,这些鞑靼人充满恐慌,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苏联国防委员会在运送这些人的过程中虽然“贴心”地配备了一位医生两位护士,还有部分药物,但实际上只不过是画大饼。

车厢的环境非常简陋,太多的人拥挤在一起,很容易传染疾病;再加上士兵们押送的手段非常粗暴,食物和水的供应又不足,鞑靼人又惊又怕,在行车路程中就有相当多的人患病,尤其是伤寒和斑疹等传染病,至少1万人直接死在了火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列车

难逃厄运

鞑靼人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同样被强制迁移的车臣人在行车过程中就死去40万。有幸存者称,每隔几天,火车就会打开一次,不是为了让车上的人呼吸新鲜空气,而是为了扔掉尸体,减轻行军负担。

在经历了近3000公里的长途跋涉之后,幸存的18万鞑靼人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即便从火车上逃出,他们的境地依旧惨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流放的鞑靼人

在苏联政府的官方档案中,对于这些被迫移居到乌别克斯坦的鞑靼人,给予的待遇是很有吸引力的。新的定居点包括足够的建筑材料、足够的低息贷款和足够的食物饮用水。然而事实上,整个实施过程都很粗糙。大部分鞑靼人的基本生活条件都无法满足,他们不仅忍饥挨饿,还要承受痢疾、伤寒、疟疾、疥疮等疾病的折磨,鞑靼人因此死亡率高达近30%

据统计,整个迁移过程共进行了一周,投入了23000名官兵,近400辆卡车和67个火车梯队。那么为什么斯大林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将他们迁走?这背后有什么秘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鞑靼人油画

叛国的下场?

而鞑靼人所遭遇的一切,都来源于1944年5月11日,斯大林签署的5859号决议。决议内容是要求苏联内务部在期限内把鞑靼人,从克里米亚半岛上迁走。苏联由众多加盟国构成,地域辽阔,想让他们换个地方轻而易举。而迁走他们的理由是:在二战期间集体叛国

其实早在德军蠢蠢欲动的时候,苏联就已经意识到了战争风险,但是当时的苏联,还不想卷入战争中,和德国签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本来以为这样就能高枕无忧,但没想到,疯狂的希特勒还是对苏联发起了进攻,苏联由此被卷入二战,并且成为东线战场上贡献最多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上的苏联士兵

德国入侵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当然也难以逃脱。但是在德军入侵时,相当一部分鞑靼人自动站在了德军那边。苏联官方的报告显示,“游击队提供的情报说,在鞑靼人居中的村子中,每个入侵的德军,都受到他们热烈的欢迎,他们还拿出不常见的甜酒对德国人盛情款待。”

这并非苏联的一家之言,在战后对德国军官的审判中,也提到对鞑靼人的印象。二战时德国陆军元帅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说,他在进攻克里米亚半岛时,感到最惊讶的地方就是,他们还没有展开攻击行为,鞑靼人就主动站在自己这一边,并且还组成慰问团问问德军,称希特勒为他们的“救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中的德军

一名战后被审判的德军战犯,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罪行时表示,他曾经组织鞑靼人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反抗苏联的游击队,杀害了很多人。苏联的游击队也对鞑靼人的做法感到集体失望。

因为在交战一开始,苏联军队与德军之间的实力差距非常明显,苏军只能通过游击队来挽回局面,但鞑靼人异常的敌视,令他们完全无法施展,屡屡吃亏。苏联在二战战场上损失惨重,鞑靼人的态度就显得十分可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军行军

1944年,苏德战争出现转折,德军的进攻对苏联来说,已经无足轻重,是时候腾出手来清理叛徒了。所以在1944年的5月7日,苏军对鞑靼人居住的村庄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结果更是令苏军感到触目惊心,因为光是枪支就发现了近5000支,还有30门迫击炮和大量的军械弹药,这更令苏联对鞑靼人的芥蒂感更进一步。

结合鞑靼人在整个二战中的表现,苏联高层感到暴怒,认为他们有不臣之心,甚至可能私通德国,属于严重的叛国行为,于是斯大林在5月11日签下协议,决定将他们从克里米亚驱逐出去。尽管在二战中,也有2万鞑靼人参与苏联红军抗击侵略者,可是在高层签发协议后,他们也只能从军人沦为被放逐的一员,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的“特殊居住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下令驱逐

那么,为什么二战时期鞑靼人选择对抗苏联红军?

长达千年的恩怨

鞑靼人在二战时期支持德军,并非是因为天生没有家国情怀,而是因为他们和俄罗斯民族之间的恩怨很深重。鞑靼人,其实是到13世纪初跟随蒙古大军到克里米亚半岛的。当时的蒙古帝国是非常勇猛的一支铁骑,横扫欧亚。鞑靼人的首领哈吉-格莱在克里米亚半岛,建立了独立国家。这时候的俄罗斯民族与克里米亚半岛还没有关系。

后来鞑靼人与奥斯曼帝国相互勾结,大肆烧杀抢掠,遭殃的第一个民族就是俄罗斯民族。鞑靼人在1572年左右,入侵俄罗斯,当时就俘虏了15万人,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内,俄罗斯一直被鞑靼人所奴役,至少有300万俄罗斯被鞑靼人当成奴隶卖给了奥斯曼帝国。可想而知俄罗斯人和鞑靼人之间是何等的深仇大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鞑靼人作战

后来奥斯曼帝国气数将尽,沙皇俄国崛起,试图打通黑海口,鞑靼人还曾帮助奥斯曼帝国负隅顽抗,但沙皇俄国最终打败了奥斯曼帝国,鞑靼人也成为了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民众,克里米亚半岛从此就进入沙皇俄国的手中。后来战争又起,中途鞑靼人一直不希望被俄国统治,试图反抗,直到苏联成立之后,鞑靼人还在顽强地和苏联人作战

长达千年的深仇大恨,怎么会随着二战爆发就解除呢?所以二战爆发后,鞑靼人不仅不想着和苏联同甘共苦,还老想半路给苏联添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驱逐鞑靼人其实也是很精妙的一步棋。苏联始终对克里米亚半岛不肯归顺耿耿于怀,将最刺头的鞑靼人驱逐走了之后,克里米亚半岛迁入了新居民,都是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完成了“人种清洗”

永久的流浪者

在乌兹别克斯坦生存的鞑靼人过着非常痛苦的生活,作为“特殊定居者”,他们不能享有普通居民的权利,从事的体力活动非常繁重,但完全没有自由。有些鞑靼人甚至还要像罪犯一样,随身携带证明自己人种的文件,防备调查。等到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政府废除了这项规定,允许鞑靼人返回克里米亚。但已经物是人非,鞑靼人已经不再属于克里米亚这块土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鞑靼人照片

在2014年克里米亚归属纠纷中,大部分克里米亚的居民都选择公投加入俄罗斯,其时返回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人纷纷选择反对票,但是由于其主体已经不再是鞑靼人,最终整个克里米亚半岛还是选择加入俄罗斯。

听起来鞑靼人的经历非常凄惨,被迫背井离乡,在陌生的中亚生存多年。终于拥有回到故乡的机会,但却已经物是人非。但是在几百年之前,也有几百万俄罗斯人承受着鞑靼人的奴役,甚至也被从故土转卖到敌国,只有奴隶的待遇。相比之下,鞑靼人的遭遇还要好得多。只能说是历史轮回,善恶终有报罢了。今天的故事分享到这啦,欢迎收藏点赞。1944年,斯大林一声令下,18万人背井离乡,他们犯了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