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洪春,本图文封面设计

由于草书的写法体系极为庞大,再加上几乎所有的草书字体都力求极简省,实际上许多字体的简省已经过度了,因此出现了大量的难以辨识的写法

明代书法家韩道亨编写了《草诀百韵歌》以帮助人们区分容易混淆的草书写法。这种做法对于学练过《草诀百韵歌》的人们对草书的辨别起了比较大的作用。

请看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韩道亨,《草诀百韵歌》

如上图所示,“歌”字的左偏旁上面的“可”的草书写法简省得比较到位,而下面的“可”则简省得有些大了。因此有些影响辨识度。改进的办法是让上下两个“可”之间产生一些隔离感。请看其他书家写的草书“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圣怀素写的草书“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孟頫写的草书“歌”

从草书感和辨识度两个角度衡量,应当选用怀素赵孟頫写的草书形象为宜。

再请看“龍”字和“筆”字,这两个字都是高频常用字,早已成为了写者和读者喜闻乐见的写法和字体形象。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草书的“龍”就应当这么写。

再请看“筆”字,也是同样的道理,“筆”字下面的偏旁“聿”的最长的横画儿被完全简省掉了,但是我们并没觉得这样写不响了辨识度,其原因是这个草书形象的“筆”字太常用了,已经深入人心了,我们就直接拿来使用就可以了。

再请看“雖”字,“雖”字的左偏旁显然比较像“至”字的草书写法。看其他书家写的“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昌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鲜于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庭坚

因此,雖字还是应当再增加一些辨识度为佳,我来写一下“草书的“雖”:

再请看“體”字,“體”字被简省得极好,写的人容易书写,读的人容易辨识,击节赞叹。

但是对于没练过《草诀百韵歌》的人们来说,对草书的辨识帮助仍然是个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草书的书写者。书写者直接不写太难辨识的字体写法是更好的办法。可以书写行草书体或者书写行书书体来替代难以辨识的一些字体的草书写法。所以要想写好草书,需要一个有主见的大脑。

下面我创写一下解决草书难区分、难辨识的看法:

草字难辨看草诀,玄妙莫测用行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洪春,创写评草书自作句,效果图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洪春,创写评草书自作句,效果图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洪春,创写评草书自作句,效果图3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