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2022年9月,我来到巴中市巴州区兴合实验学校,我接手了初一(2)班、(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当我把课本看了一遍后,我头脑里一直在想:怎样才能上好数学课?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 要把握好初始阶段的教学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领到新的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要不怕花费时间,要不怕下功夫,在一开始就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讲第一章的正负数的时候,举了很多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农作物增产和减产,增产用正数表示,减产用负数表示;或者是去银行存钱和取钱。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讲完课以后,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举出一个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正如教材所要求的:初一在起步阶段,教师要侧重消除其害怕的心理、在提高兴趣上做文章,以趣味性和幽默性给以感染,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搞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

搞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是保持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要让学生喜欢数学,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数学的老师,我常常抛掉老师严肃的面孔,而从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经常和他们一起谈心,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问题,从而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谊,因此,获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

三、用激趣保持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

初一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和诱发情趣。教材还抓住了初一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来培养持久的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①注重课堂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我在讲同类项的定义这个问题时,如果运用式子来说明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就把这些式子比喻成小兔,有的颜色一样,有的大小一样,让学生们把小兔按颜色或大小分类。这样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我还把他们作业中出现的比较可笑的错误拿到课堂上来讲,既能缓解气氛,又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出错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少。

①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教材还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把三棱锥和四棱锥相邻的面粘在一起所形成的几何体有几个面?在课堂上,我给出他们十分钟的时间,同桌两人一人做三棱锥,一人做四棱锥,做完以后把两个几何体拼在一起。这样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事情,既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规范了他们的行为习惯;又能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注重指导,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材的宗旨是设法使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实践中,我从兴趣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①培养习惯。如在第四章中“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引导学生们思考: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效果;或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其中找出问题,表扬有进步的学生,使之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

②培养讨论的习惯。老师要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进入所创设的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类的问题中,我把学生前后六人作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探究,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④培养观察能力。初一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对变化的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情境把他们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例如在讲三视图时,我找来学生的字典,想方设法排列这些字典,让学生们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不规则的几何体,观察完再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这样能使他们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⑤培养小结习惯。在一开始,我让学生以作业的形式交上自己的小结,慢慢地,我们形成了小组进行小结,然后上台进行小组评比。从每一节小结过渡到章节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他们站在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

五、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能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尤其对于后进生,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和题目,让他们有发言和表演的机会,当他们答错时,用信任、期望的眼光鼓励他们,并说: “不要紧,敢于发言就是好的。”在课下,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亲切;而对于好的学生,则采取把单元测试考卷贴在展板上面,并让他们在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把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其他同学,带动其他同学进步,身边同学的成功。给大家带来喜悦,带来鞭策,也让更多的同学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以上是我在初一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一点粗浅的探索,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如何上好数学课,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兴合实验学校: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