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鱼饵,很多人马上联想到渔具店里那些花花绿绿的小袋子。

其实,这是钓友们对商品饵过度依赖的一种心理表现,在他们的意识当中,鱼饵就应该是从渔具店买的,即便夏季嫩玉米随处可见,很多人依然“宁信度,无自信也”,必须去渔具店买商品玉米饵。

实际上,我并未发现它们在使用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鱼饵的作用什么?是让被诱来的鱼发现它并且去吃它。

这样一说,可作鱼饵的东西就太多了,在我们的厨房里就能找到很多,玉米面就是其中之一。

在东北,用玉米面作钓饵的历史由来已久。

近些年,玉米面虽然被用起来更方便的商品饵替代了,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玉米面仍有用武之地。

玉米面钓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蒸熟的,另一种是生玉米面粉。

蒸熟的玉米面,老辈人习惯称之为“窝头”,它的特点是可随意调整软黏度,持钩性非常好,又不影响刺鱼,抗小鱼骚扰,可有针对性地钓大型鱼。

具体的制作方法是:取一些玉米面装入盆中,冲入开水,快速搅拌到不沾盆的状态,直至盆边没有干面粉为止。稍微晾一下,到不烫手时再揉搓均匀,团成拳头大小的面团。为使其快熟,蒸之前可在其底部抠一个眼,然后上屉蒸熟。这就是窝头的由来。我们也可把面团压扁,蒸起来更省时间。

蒸熟的窝头要趁热放入冷水中浸泡(若不浸泡,窝头表面会出现一层硬皮,用起来不舒服),至不烫手的温度时,再次揉搓。

作为钓饵的窝头的硬度应该和耳垂相似,但是不建议一次性调整至这个状态,稍干硬一些比较合理,因为揉搓后的窝头容易发酵,一旦发酵就会自然变稀。

搓揉得干硬一些,目的就是留出一些余量。施钓时若饵料干硬,则很好补救,现场加水即可,若到水边时饵料已经变软稀则难办了。

以上就是窝头的基本制作方法,它既可作钓饵,也可作窝料。

制作窝头时可以添加其他东西,比如我做窝料的时候就爱在里面加入一些豆粕,豆粕可在和面的时候加,也可以在水边现加,可以加生的,也可以加炒熟炒香的。

作钓饵使用时,若纯玉米面过于粘稠,我也会加入一部分用细筛子筛过的碎豆粕。

总之,只要有了窝头这个不宜溶散的载体,想加什么就加什么。

比如使用海竿自带窝钓法时,我习惯现场加入老玉米或嫩玉米。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老钓友在制作窝头时喜欢加白糖或蜂蜜,我的观点是,加白糖要趁早,和面的时候就要加,后加会使窝头变稀,影响使用状态;而蜂蜜则要后加,因为蜂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高温环境会破坏维生素。

众所周知,草鱼爱吃草,草鱼对草中的维生素很敏感,蜂蜜中的维生素一旦被破坏,就会变得跟糖水无异,对草鱼的诱惑力将大大下降。

窝头适合野钓,尤其适合钓大型鱼。因为它“黏”,不易雾化和散落,尤其适合在小鱼横行的水域守钓大鱼。

同样因为它“黏”,持钩更久,因此还适用于海竿串钩、集团钩来守钓大物。

我的经验是,钓5斤以上的草鱼和鲤鱼时,窝头的效果远超嫩玉米和老玉米,尤其是自然发酵24小时的窝头,效果最佳。

不过,它钓鳊鱼的效果远不如嫩玉米。

生玉米面钓饵的制作步骤就简单多了,饵料状态也丰富了不少——加入不定量的白面,即可使钓饵出现从松散脱落的状态至死面疙瘩状态之间的任何状态;加入拉丝粉则可实现雾化状态;同时加入白面和拉丝粉,则可使饵料既黏软又雾化。

不过,生玉米面易返水,制作时可加入少许商品饵,防止返水。

因这种生面饵可实现雾化或脱落等诱鱼的状态,所以适用范围更广,甚至在钓鲫鱼等小型鱼时,效果也不逊于商品饵。

这种生面饵也可作窝料使用,使用时直接拌土,握成团,扔到钓点即可,这么做可真正达到让鱼吃不着又不甘心走的目的。

此外,由于玉米面的颗粒比较粗糙,即使雾化效果很好,也不会招来白鲢,这是生玉米面饵的另一大优势。

若将上面这两种玉米面饵结合起来使用,会使窝头越来越接近生面饵,弥补窝头过粘、生面饵又不持钩的缺点。

我们的厨房中还有另一种饵料——虾皮。虾皮是家中常备的调味料,鲜虾皮可在仲春之后作为蚯蚓的替代物,效果比用蚯蚓要好,其最大优点是易于保存,随用随取。

常温条件下自然放置的虾皮,时间久了会自行风干,极酥极易碎,是虾粉的原材料。而虾粉这种特别好用的添加剂,可以和窝头及生玉米面饵搭配着使用。

至于肉松、鱼松之类的东西,因成本较高,故不予推荐。

上述内容仅是我利用厨房食材DIY饵料的一个缩影,意在抛砖引玉。

鱼饵不等于商品饵,并不是只有从渔具店买的鱼饵才能钓鱼,几十年前根本没有商品饵这一词汇,那个时候人们不是照样钓鱼?当然,看过这篇文章后,我们也不要把目光只盯着厨房里的食材,很多现代化的工具其实都可以加以利用。

比如,大家都知道草鱼喜草,但是有些人并没有用草叶钓到过草鱼,对草没信心,怕“空军”,用别的饵料又不对草鱼的口味。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何不把新鲜的洗净的水稗草剪成段,放入破壁机中打成糊状,然后用它开饵,如此这般,是不是所有顾虑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