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国黑龙江省下辖伊春、齐齐哈尔两市就在逐步推动“撤街设镇”相关工作,其中伊春市更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撤销了6个街道办事处。与国内主流的城市化扩张道路背道而驰,东北地区推行“撤街设镇”到底透露出哪些信号?从城镇公务员迅速转换为乡镇公务员,传统“铁饭碗”的含金量到底还剩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撤街设镇

所谓“撤街设镇”,即将原本归属于城市行政区划的政府派出机关,转换为成建制的镇政府。虽然两者在层级上没有发生变化,但街道在政策倾斜、整体待遇和群众接受度上都要强于乡镇政府。

在如今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浪潮中,选择逆行的城市仍是极少数。但“撤街设镇”是当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重大决定,具有一定的地域化特征和历史特殊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撤街设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逆城镇化,而是探索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减负”。伴随着机构精简、财政供养人员分流,政府的运行效率会得到提升,财政压力也会有所降低。当然,此次撤街设镇工作也是在向外界透露出一个明显信号:“铁饭碗”并非不可打破。

二、逆势而行的原因

伊春市和齐齐哈尔市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其推行撤街设镇的原因无非两条:人口大量流失和政府财政压力过大。

七普数据显示,伊春市和齐齐哈尔市人口规模较六普时分别下降23%和24%。2020年,伊春市总人口数仅为87.89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个人口大县的规模。在这些流失的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的占比更是超过50%,失去人口支撑的城市化进程只会背离发展的初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政区划不同,对应的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也会出现变化。以伊春市为例,在机构改革前,伊春市市辖区数量为15个,几乎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的辖区数量相当。再算上辖区的派出机关,需要配备的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庞大,财政入不敷出也是迟早的事。

多年来,黑龙江省的财政支出一直依赖国家转移支付,不过这种模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死路。只有勇于变革,积极探索新发展思路,才能在经济转型的机遇期内找准自身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我们不必过度唱衰“撤街设镇”带来的影响,毕竟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改革远比盲目扩张要强得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先看看自己手里有什么牌,没准新的变革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在国家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今天,改设为建制镇的地区完全可以向特色化经济方向发力,而行政力量在化整为零后也更容易展现出发展思路的差异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铁饭碗的“警钟”

相信很多人关注东北地区“撤街设镇”工作的重点都在编制改革的问题上,毕竟面临人口流失、财政压力大的地区远不止东北的城市。机构精简过后财政供养人员的去向,显然是此次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

其实早在2019年,全国多地都在政府机构改革方面做出了尝试。山西省对省内财政供养人员与实际总人口比例不合理的县采取了精简措施,青海、宁夏等地同样对编制人员采取了分流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来看,县域政府机构改革已成为全国各地都在推进的工作。在超编人员安置问题上,基本都是向基层一线倾斜,这些人大多会被安排到村部参加锻炼或者是在城市社区担任网格员。

超编人员安置后,相关部门会重新核定机关的人员配置,在后续的招考中严格执行编制配额。对于想考公的朋友来说,缩编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从趋势上看,以后国家财政供养人员的选拔和配置都会向基层一线倾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东北地区“撤街设镇”的初衷在于及时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为下一步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减负”,而伊春和齐齐哈尔市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主动选择收缩规模的城市。

人口规模、地方财政情况以及经济新发展要求都是推动“撤街设镇”的重要因素。从财政供养人员的变动情况来看,未来国内政府机构精简已是大势所趋,基层一线的执政力量将更加充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