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国人口数据之后,多个省份于近日公布了2022年人口数据。

在2022年全国人口规模负增长的情况下,截至2月10日,青海、江西、甘肃、广西、重庆、贵州6个省份宣布常住人口正增长。

6省份常住人口逆势增长

我国人口增长迎来重大转折点。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量有所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聚焦到地方层面,各省份人口变动情况不一,其中已有6省份宣布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均为中西部省份。

其中,到2022年末,江西省常住人口4527.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8万人;甘肃省常住人口24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万人;重庆市常住人口321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人;青海省常住人口5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贵州省常住人口38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万人。

中西部省份后发优势渐显

为何上述省份能实现逆势增长?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首先,大量跨省外出人口持续回流;同时,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内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后发优势逐渐凸显;此外,受生育文化影响,上述地区“多子多福”的传统文化比较浓厚,生育意愿相对较强。

记者注意到,2022年,区域经济发展突出亮点之一,便是中西部省份发展态势持续向好。2022年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3%)的省份有16个,除福建、河北、山东、浙江是东部沿海省份外,其他12个省市均为中西部省份。

具体到不同省份,人口增长原因各有侧重。以江西为例,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曾分析,近年来,江西经济增速比较快,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一个重要原因是江西加大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力度。江西这几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较快,在GDP中的占比明显提升。

“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叠加近几年疫情影响,有不少外出人口回流到家乡创业或就近务工。”麻智辉说。

又如重庆,重庆市统计局局长黄可介绍,近年来,重庆社会经济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本地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多,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强化,流出市外人口规模持续减少。

“与此同时,重庆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对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市外流入人口不断增加。”黄可介绍,在流出市外人口和市外流入人口规模“一降一增”的共同作用下,重庆净流出人口规模继续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显著改善,“近者悦,远者来”的人口流动格局逐渐形成。

人口版图将如何变化

未来将呈现出怎样的人口版图?彭澎分析,人口负增长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在疫情后可能迎来劳动力人口和创业经商人口的回流,这类城市主要在沿海和四大城市群。

记者注意到,截至发稿前,广东省尚未公布2022年常住人口数据。根据往年数据分析,广东省2022年常住人口或将延续正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一直是人口净流入的省份,中西部省份有大量流动人口去广东务工。

“资源枯竭地区可能面临长期人口外流,这类城市主要在东北、西北和19个城市群的边缘,非城市群地区也将继续负增长,这些城市完全孤悬在19大城市群之外。”彭澎说。

彭澎预测,人口将继续向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集聚,在中心城市周边快速增长。这些地方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如广东的佛山、东莞、中山、惠州以及珠海、江门等。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已连续六年下降。其中2019年,我国净增人口首次跌破500万。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净增人口合计仅为719万人,不及2017年一年的净增量。

面对人口负增长,地方该如何应对?彭澎建议,继续通过规划和发展大城市群来引导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让更多人口享受城市生活和大城市带来的就业机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福利。其中,尤其要规划城际轨道交通,便利出行和通勤。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对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从控制人口走向优化人口是历史的必然。我国需要通过人口优化发展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将一个“人口大国”打造成“人口强国”。

在出生人口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如何把我国人口数量红利转向为更长久的质量红利,成为现实考虑。

■中国城市报记者:邢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