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网名叫@打工人小张的人火了。

在她的视频里,一般都是说些“如何坐地铁?”“如何在麦当劳点餐?”“如何在医院挂号?”这种问题。

看着这些视频的标题,很多人对此表示不屑。

毕竟在他们眼里,坐地铁、去麦当劳、医院挂号这些都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基本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都算是生活常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需要人教?”“这种视频为什么有人看?”

他们中的一部分抱着嘲笑的心理点进视频,连一秒的内容都没看,就在评论区开始对作者进行讽刺。

更有甚者,还有人做了一个“如何吃饭”的视频,以此表示对她的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小张的视频已经收获了5000W的播放量,并在三天内涨粉百万。她的视频确实帮助了许多没有此类经验的人。

也有许多人评论说,要不是因为有她的视频,自己坐高铁的时候真不知道要怎么办。

1

1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视频有这么多受众?

直接原因其实很简单,由于中国发展实在太快了,各地区的生活模式差异很大。同时,中国的人口流动十分频繁,经常有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不熟悉的生活方式。

举个例子,生活在南方的人去了北方,肯定不适应北方的大澡堂子;

生活在县城的人去了大城市看病,基本不清楚医院的挂号流程;

大一新生第一次到城市上学,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坐地铁。

在这种情况下,小张的教学视频就显得很有用了。

有人对此又有疑问:那他们为啥要在网上看视频呢,到时候直接问旁边的人不行吗?

如果身边是自己的朋友还好,要是自己孤身一人,大部分人会害怕向陌生人求助。

毕竟很多人都是含蓄内敛的性格,开口向路人求助对他们很难,况且还可能会遭受别人疑惑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这种眼神↑↑↑

因为在大部分路人眼中,这种问题是最基础常识。很少有人会对此耐心地讲解,只会敷衍地指指路,顺便扫视一下眼前这位没有常识的人。

越是害怕遇到这种情况,越是不敢尝试;越是不敢尝试,就越害怕遇到这种情况,开始陷入一种恶行循环。

正是小张这些视频的出现,拯救了这些有“社恐”心理的人。

在此之前,不少人宁愿选择其他的途径,也不想尝试陌生的方法。

2

2

举个例子,有一个没坐过地铁的“社恐”人,当他在大城市选择交通工具时,他宁愿选择时间花费更长的公交,或者用更贵的费用打车,也不会顶着尴尬去坐地铁。

人类毕竟是习惯性动物,更愿意生活在经验里。这种习性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体现。

下班后到餐馆吃饭,大多数人喜欢点之前吃过的菜,甚至加多少辣椒、放多少醋,都是按着固定的标准。就算看到店里的菜单上了新菜,也很少有人愿意尝试。

年纪大了,身体不如年轻时健壮。很多人总是每天泡泡枸杞、吃吃烤腰子,很少会坚持每天锻炼,也不习惯选择君悦时刻这种新型生殖抗衰产品。

在这种环境下,小张的视频不仅教会人们如何做,也在鼓励他们勇于迈出第一步。

只有亲身去尝试,人们才会发现,坐地铁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才会发现麦当劳其实也没多好吃;才会发现坐高铁原来那么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张的这种教程,正是给了他们尝试的勇气。在这个社会发展远远超过个人进步的年代,我们可太需要这样的“普通人”教程了 。

此前网上所盛行的“攻略”,往往只针对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你在百度百科里输入一个问题,很难能收获令人满意的答案,往往都是一些笼统的回答。

就连前段时间爆火的ChatGPT,给的的答案也很模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AI的回复都不能让人满意,网上的其他地方就更难找到答案。

3

3

以中国目前的形式来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却没有多少人告诉寻常百姓,要如何对待这些燕子

看小张视频的大多是还在上学的学生。家长告诉他们,生活上的事情长大后自己就懂了;学校告诉他们,不要整天想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提高成绩才是重中之重。

直到高中毕业,他们突然发现,好多大人们眼中的生活常识,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时,很多人也才终于能共情那些逐渐被时代淘汰的老年人,他们几乎每一天都要面对如此尴尬的场景,尤其是前段时期的“扫码”问题,让许多人举步维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某一领域里司空见惯的常识,对于圈外人很有可能是高深莫测的知识。

对于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年人来说,他们虽然直到怎么坐地铁、怎么去电影院,但分不清五谷杂粮的每一种,甚至分个东南西北都得想半天。

一个农夫来到城市,他可能在老家闭着眼都能找到路,但却被七斜八拐的立交桥绕晕了方向。

在健康领域工作的人,知道提高能力要用君悦时刻等生物科技产品,但其他人只觉得要用伟哥等副作用大的药物。

罗翔老师曾经说过,“不要因为别人的不理解,从而带有一种知识上的优越感,你不应该因为你懂,而瞧不起那些不懂的人。相反,你应该帮助他们”

所以多一点“普通人”教程吧,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全知全能的,都有着不擅长的领域。

希望我们能够包容这种不擅长,给予他们温暖的帮助。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那么我们在未来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会有人向我们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