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叫狗子的名字时,狗子总是摇着尾巴飞奔过来,热情地回应你。

但是,当呼唤对象换成猫猫时——它们只会继续慵懒地舔着毛,微微抬下头已算是给你最大的恩赐。

即使猫猫每次都把呼唤当耳边风,沉迷“猫教”的人类,仍试图剖析它们身上每一根毛所代表的“猫猫心语”:

猫猫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名字?

不是听不懂,只是得保持高冷

虽然对于你每次爱的呼唤,猫猫总是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但其实,它们是知道你在叫它的。

2013年,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20只家猫进行研究,他们将主人、以及其他四个陌生人叫猫猫名字的声音调节到相同的音量,然后播放给猫猫听。在实验中,猫猫会在第一次叫它们的名字的时候、以及主人叫它们名字的时候有最强烈的反应,并且通过动耳朵和转头来表示“朕知道了”[1]。

这表明,猫猫是知道你口中的“小可爱”“小宝贝”,指的就是自己。只不过,和喜欢用声音、摇尾巴等动作回应的“舔狗”不同,猫并不擅长用声音进行回复。

甚至,它们还有点叛逆。你呼喊得越起劲,它们就越表现得不想理你[1]。

不多傲娇一会,怎么能收获你为了讨好它们抛出的更多零食呢。

小姐妹的名字,猫猫也知道

猫猫不只知道自己的名字,就连猫咪小姐妹的名字,它们也能记住。

去年四月日本多个大学和机构做了相关研究,实验人员选择了家猫和猫咖里的猫分别进行测试,观察猫咪对同住猫(也就是它的“猫朋友”)名字的识别效果。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研究人员用电脑给猫咪播放事先录好的、主人呼叫猫朋友名字的音频,播放四次;然后,猫咪面前的电脑屏幕上会出现一只猫的照片,研究人员观察并记录下猫咪关注这张照片的时间。

在实验中,一半的猫咪听到的名字和看到的照片是不匹配的,有可能听到的是“小蜜糖”,但看到的是一只叫“狗剩儿”的猫咪照片;另一半猫咪则属于“匹配组”,听到的名字和看到的照片对应同一只猫咪,比如“小狸花”。

这样的目的,其实是考察猫咪能不能把听到的名字和后面看到的猫咪照片匹配对应起来,也就是能不能“听懂”主人在叫自己的猫朋友。

研究人员发现,在家猫中,录音和照片不匹配的那一组猫咪,看屏幕、嗅探屏幕的时间比“匹配组”长,而猫咖里的猫并不会因为不匹配而过多关注屏幕。

这表明,家猫在听到猫朋友“小狸花”的名字时,就会有接下来看到“小狸花”的预期,家猫确实能把猫朋友的名字和样貌联系起来。

当出现的猫咪和名字不一致、违反了家猫的预期,家猫出于困惑和不解,就会更长时间地关注屏幕。

相比猫咖里的猫,家猫和人有着更加固定亲密的关系,它们习惯了被埋肚肚,也见多了主人用夹子音和那只与自己抢食的小狸花你侬我侬,这样印象深刻的学习,怎么能不记住小狸花的名字呢。

你和猫咪,是双向奔赴

那么猫咪的这种学习能力,是否仅限于同物种之间呢?如果对象换成了人类,它们还能建立起这种“音-像”联系,记住你的名字吗?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把猫朋友换成和猫咪一起生活的人,按照相同的程序,重新对家猫进行了一轮实验。

试验的结果显示,家猫在面对家庭成员的“名字”和面孔不一致时,关注屏幕的时间也会变长。

这里的“名字”并不是“张三”这样的具体姓名,而是平时频繁被猫咪听到的“妈妈”“宝贝”“老公”这样的家庭成员互相之间的称谓。

虽然并不是每一只猫都有这样的反应,但是和猫猫同居的人的数量越多,猫咪就越会出现这样的预期违逆反应;并且同居的时间越长,猫咪的这种反应越明显,关注屏幕的时间就会越长。

由此看来,你和猫咪之间的情感是真的,相处的时间越长,猫咪就越能记住你独有的特征。

不过,这也提醒我们,就算是在自己家,家人之间还是留足脸面吧。不然,你妈叫你的“童年爱称”,小猫咪们也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当呼唤你的爱猫时,它们也在心里亲切地回应你:嘿,狗蛋儿!

参考文献:

[1]Saito, A., & Shinozuka, K. (2013). Vocal recognition of owners by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Animal cognition, 16(4), 685-690.

[2]Takagi, S., Saito, A., Arahori, M., Chijiiwa, H., Koyasu, H., Nagasawa, M., … Kuroshima, H. (2022). Cats Learn the Names of Their Friend Cats in Their Daily Lives. Scientific Reports, 12(6155).

作者:王大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