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乌冲突有可能引发核战争的言论甚嚣尘上。1月27日,世卫组织发布了一份用于应对辐射和核紧急情况的关键药物清单,其中包括了稳定性碘和亚铁氰化铁。稳定性碘就包括碘化钾,亚铁氰化铁就是普鲁士蓝的学名。这个消息一发,可了不得了,恐慌情绪一下子蔓延全球。从西方到中国,都开始疯狂抢购碘化钾。前些天朋友圈里那些倒卖口罩、辉瑞药和蒙脱石散的黄牛也是闻风而动,纷纷化身“碘片大师”。好家伙,蒙脱石散咱到现在还没用上呢,新鲜玩意是层出不穷啊。顺便说一句,为啥只抢碘化钾不抢普鲁士蓝呢?因为普鲁士蓝是处方药,买不着。唉,这场景,我好像在哪见过。当初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那阵,有谣言说多吃盐就可以防辐射,一帮人听风就是雨,把市场上的盐抢购一空,那帮人和现在囤碘化钾的怕不是一波人吧,十二年前囤的盐是不是到现在还没吃完呢?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假设真的要爆发核战争了,大家准备做点啥?反正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把所有钱都花完,抓紧时间狠狠享受一把,然后静候世界进化到石器时代,跟我有一样想法的小伙伴可以扣个1。不过,很多朋友对核能的概念,也就是知道原子弹,知道核电站,知道这东西很厉害,但对核能的原理,为啥这么厉害,核电站为啥会出事故,了解得并不多。天籁之音,赛雷话金,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当今世界核能技术发展使用的状况。

 囤碘化钾、普鲁士蓝?囤成习惯还是过于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囤碘化钾、普鲁士蓝?囤成习惯还是过于敏感?

视频时长16:44

旋转横屏观看效果更佳哦~)

先来说说,为啥世卫组织会建议备碘化钾呢?因为在发生核爆炸之后,大量放射性物质会四处飘散,其中有一种致命物质,叫做碘131。碘131不仅可以在空气中飘散,也可以流入大海,污染海水和海洋生物。放射性碘131通过人类的呼吸和饮食进入人体内部,会沉集在甲状腺内,从而引发甲状腺癌。一旦人体面临碘131的威胁,就需要服用碘化钾片。碘化钾中含有的稳定型碘127,这是一种无放射性碘。服用碘化钾片后,甲状腺就可以吸收碘127,使甲状腺内的碘达到饱和,这样,处于碘饱和状态的甲状腺就不会再吸收有害的放射性碘131了,如果碘131已经进入体内,在四个小时内服用碘化钾也能起到稀释作用。不过,碘化钾片虽然是非处方药,也不能乱吃。因为人体能正常吸收的碘量是非常有限的,碘摄入的推荐剂量是12岁以上的人一天150微克,6到12岁儿童一天12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多一点,一天250微克。计量单位都是微克,1微克等于一千分之一毫克、一百万分之一克。而真要是发生了核辐射紧急事件,需要服用碘化钾的时候,一粒碘化钾片的剂量是130毫克,其中含碘100毫克,这本身已经是正常剂量的几百倍了。这个剂量,最多连续服用十天,就不能再吃了,否则就会伤害到甲状腺,所以过量囤碘根本没用,吃不了多少。这跟当年抢盐是一个道理,抢的盐是碘盐,也是为了防放射性碘131。但是,一公斤碘盐的含碘量,也只有35毫克,要防辐射,需要100毫克的碘,也就是说,将近三公斤盐的含碘量才能达到这个数,但是人一天能摄入的盐最多5克。一口气吞三公斤盐,嗯,这画面不敢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核能的原理。大家都知道,人类使用核能是从军事领域开始的,然后再延伸到民用领域,也就是核能发电。传统火电厂是用煤炭烧水制造蒸汽,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核电厂发电也是利用蒸汽,只不过,将煤炭改成了更加环保清洁的核燃料。燃料是一种名叫“铀235”的物质。在核反应堆内,铀235原子核会在遭到中子的冲击后产生分裂,分成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三个中子,这三个中子再去冲击其他原子核,其他原子核分裂,也释放中子,继续冲击更多原子核,这个连锁反应,就叫做“核裂变”。每个原子核分裂之后,分成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质量就出现了亏损。质量的亏损会以能量的形式释放,这个就叫“原子能”。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能量=质量×光速²。光速,是每秒299792458米,无论多小的质量亏损值,乘以光速的平方,那都是天文数字。这样的裂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当然是惊人的,用在军事上,那就是原子弹,用来发电,就是核电厂。只不过二者的区别在于铀235的浓度不同。核电站的铀235浓度有2-3%就够了,一般不超过4%,而原子弹为了保证反应的烈度,铀235浓度需要超过90%。也就是说,提升铀235的浓度,是研发核武器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了核能的原理,现在说说核电站是怎么出事故的。历史上最大的核灾就是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共有四个机组,使用的都是“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重点是石墨。石墨是干嘛用的呢?由于中子的运动速度太快,反而导致它们难以捕捉到原子核产生冲击,石墨就起到了慢化作用,让中子的运动速度慢下来,捕捉到原子核,产生核裂变。换言之,石墨会更好地促进核裂变发生。在反应堆的堆芯内,燃料铀235被以二氧化铀的形式做成长条形的燃烧棒,燃烧棒外面裹着一层石墨,这些燃烧棒就相当于反应堆的油门。有油门就得有刹车是吧,核反应堆的刹车系统由211根以碳化硼制成的控制棒构成,硼具有很强的吸收中子的能力。负责刹车的控制棒与负责加油的燃烧棒位置是交叉的,需要刹车的时候,控制棒插下去,插进这些燃烧棒之间,就可以吸附中子,不再冲击原子核,这样裂变也就停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核反应堆这么大的一辆车,正在高速行驶,踩了刹车,也不可能立马停下来是吧,裂变虽然停止了,但是之前产生的一大堆副产物还在释放热量,这样就需要继续灌水,冷却堆芯,否则堆芯就有融毁的风险。用来灌水的水泵,平时依靠核电厂外的电源供电。但作为苏联最大的核电站,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一切极端情况。比如,在爆发战争或大规模灾害时,外面的电力系统被破坏了,没法给水泵供电,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于是,核电厂给水泵配备了柴油发电机,作为紧急情况下的电源。但柴油发电机有一个缺陷——启动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一分钟很短,但是对于核反应堆来说,如此巨大的热量释放,如果有一分钟没有水来冷却,就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针对这个缺陷,核电站的专家们提出,在这一分钟里可以利用反应堆内靠惯性继续转动的涡轮给水泵供电。这个设想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需要通过实践测试来证明。问题就出在了这个测试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测试一共进行了三次,全都没有成功,涡轮的惯性没能给水泵提供足够的电能。第四次测试安排在1986年4月25日,在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进行。反应堆的正常运行功率是3200兆瓦,测试时则需要降低到700兆瓦,降低的方法是插入更多控制棒或者让控制棒插得更深,也就是慢慢踩刹车。当天,反应堆功率按照计划开始下调,到了中午,降到了1600兆瓦。这时候,出了个意外,基辅的一个发电厂出了故障,如果测试继续的话,基辅的电就不够用了,于是,经过电力部门的协商,核电站不再降低功率,维持1600兆瓦运行,等到夜里用电高峰过去,再进行测试。这样一来,测试的操控者,就从白天业务精熟的人员,变成了值夜班经验不足的新手,负责指挥测试的是副总工程师迪亚特洛夫。夜里11点,测试人员按照计划降低功率,本来是慢慢下调,结果功率不受控制地从1600兆瓦迅速降到了30兆瓦,这几乎就是停堆了。为啥会这样呢?原来,在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氙135,这种物质吸收中子,如果在正常功率下,巨量释放的中子可以很快把氙135喂饱,但这次,核电站以一半的功率运行了一下午,释放的中子数量不足以中和氙135,另外,作为冷却剂的水也同样会吸收中子,只有在高温下产生水气泡才能中和水吸收中子的能力。但现在功率低了,气泡少了,自然就阻碍了反应发生。也就是说,由于低功率运转,在氙135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反应堆停了。面对这种状况,只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直接停堆,等待氙135衰变,氙135的半衰期是9个小时,等过了9个小时,就不会吸收中子了,到时候再重新启动测试;二是拔出控制棒,促进核裂变,释放更多中子中和氙135,把功率提回700兆瓦,继续测试。负责指挥的副总工程师选择了第二种。为了赶紧提升功率,测试人员把负责刹车的控制棒一根一根拔了出来,只剩下6根没拔,但是安全章程上规定,堆芯里至少要留30根控制棒,而且为了强化反应,一共六个水泵,其中两个还被关了,目的就是给堆芯迅速加热。悲剧,就在违规操作中上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6日凌晨,测试开始,涡轮机还是没能给水泵供应足够的电力。由于控制棒几乎全部被拔出,中子释放的速度惊人,堆芯里的水在高温下迅速蒸发,气泡越来越多,温度不断升高,无法冷却,导致核裂变反应极其剧烈,反应堆功率急剧升高,超过了正常标准。操作人员发现情况不妙,赶紧猛踩刹车,要把控制棒插回堆芯,降低功率。刚才我们说过,由碳化硼制成的控制棒之所以有刹车功能,是因为硼这种物质可以吸收中子,阻止裂变继续进行。控制棒的设计,上半段是碳化硼,下半段却是石墨。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把控制棒完全拔出堆芯,而是处于半插入状态,下半段的石墨继续在堆芯里强化反应,需要刹车时,加大插入深度就可以了。但事故当夜,值班的操作人员没有经验,在提升功率时把控制棒完全拔了出来,现在往回插,先进入堆芯的是负责加速的石墨,而不是用来刹车的硼!本来反应堆功率就已经爆表了,再一接触二百多根石墨棒,就是火上浇油。这就相当于在悬崖边上急踩刹车,结果一脚轰到油门上了!更要命的是,堆芯内的高温已经扭曲了控制棒插入的通道,控制棒插到三分之一,就进不去了!反应堆功率一下子暴增到33000兆瓦,额定功率的十倍。另外,输水的管道是锆合金制成的,在高温之下,水蒸汽与锆形成反应,生成大量氢气。七秒之后,蒸汽压力剧增到了极限,一下子掀开了反应堆重达两千吨的顶盖,堆芯里的氢气与空气接触,又引发了氢气爆炸,终于彻底炸毁了堆芯,堆芯里的石墨和其他反应物倾泻而出,烧起了熊熊烈火,高剂量的核辐射弥漫在空气中,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灾害就这样降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故发生后,苏联紧急调动了50万救灾人员,包括军人、消防员、工人、医生等等行业,在核辐射面前,这些英雄们舍生忘死,众志成城,用几个月的时间处理了这场弥天大祸。这次事故确实暴露了苏联的许多问题,但最终把事故的影响范围基本控制在了本国范围内。相比苏联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处理,日本对福岛事故的处理就显得非常不负责任,他们要拉全世界背锅,公然要把核废水排进太平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3月11日,由于一场9级大地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事件。福岛第一核电站归属东京电力公司管理,属于民营。地震发生后,电力系统瘫痪,核电站内启用了柴油发电机紧急供电,但四十多分钟后,地震引发了海啸。核电站的防御设计可以抵挡5.7米高的海浪,但事故当天,冲向核电站的海浪达到了14米之高,远远超出了核电站的防御能力。海水一下子破坏了站内的几乎所有设施,柴油发电机又在地下室,都被淹没了。核电站里的设备全用不了,站外方圆几十公里都被地震海啸打成了废墟,严重阻滞了救援车赶来的速度,几个核反应堆虽然已经紧急停堆,但由于没有电力供给水泵给堆芯灌水降温,导致堆芯在无法散去的余热作用下继续升温,而且这些余热持续作用的时间很长,可以达到几十小时,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同时,在高温水蒸气与锆的作用下,堆芯内产生了大量易爆炸的氢气,这又是一大危险因素。另外,停电不仅导致反应堆无法降温,连反映反应堆状况的各项数据仪表盘也都死机了,操作人员全变成了睁眼瞎。到了地震发生的第二天,3月12日,时任日本首相菅直人亲自拍板,打开排气阀门,将反应堆内的蒸汽排出去,降低堆芯的压力,同时就地取材,向堆芯注入海水进行降温。但这样做,就是主动把反应堆里的放射性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了。下午两点半,核电站宣布排压成功,但就在一个多小时之后,1号反应堆内氢气爆炸,厂房安全层的混凝土都被炸开,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在后面的三天里,3、4号反应堆相继发生了同样的氢气爆炸。三个反应堆堆芯熔毁,巨量放射性物质污染了作为冷却剂的海水,这就是他们现在要排放的核废水。再加上福岛核电站地势低,不断有大量地下水渗入,这些水就都成了核废水。在事故之后,每天新增140吨核废水,到了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将核废水排入大海的时候,废水储量已经达到了125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岛事故虽然是因为地震海啸而起,但不容忽视的是,核电站内部也存在着巨大人为缺陷。在事后对核电站的调查中发现,东京电力公司曾经编造29起虚假检查报告,其中16件存在安全问题,包括不符合法规和技术标准、隐瞒和伪造报告的、采取不适当的自主检查方法等。另外,最先爆炸的1号反应堆,已经服役超过四十年,但反应堆的标准服役时间上限是二十年,1号反应堆堆芯本就已经出现了大量老化问题,但东电公司一直置之不理。另外,在事故发生前,东电公司还被屡次曝出过篡改辐射污染数据的丑闻,福岛1号反应堆主蒸汽管流量计测得的数据曾在1979年至1998年间先后28次被篡改;1995年,在同属东电公司旗下的柏崎刈羽核电站4号反应堆,测定废气中放射能的数据时,测定结果“低”被改为了“极其微量”。现在,他们又声称,准备排入大海的核废水是经过严格处理,祛除了放射性物质,标准已经达到可以饮用的级别,这话日本人自己信吗?如果相信,那你们自己咋不喝呢?125万吨水,日本有1.26亿人口,每个人分它二十斤,一个星期就喝完了,你们咋不喝呢?另外,我还有个疑问,经过处理的水排入大海了,那么那些处理出来的放射性物质又怎么安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政府之前曾讨论过5种处理核废水的方案:除了排入大海之外,还有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沿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电解处理、以及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在这5种方案中,将核废水经过处理排入大海是成本最低的一种,预估需要17亿到3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到2.03亿元;变成水蒸气的技术难度比较高,很难做到与放射性物质完全分离;沿地下管道排入地底2500米的深处,虽然这样确实辐射不到地表了,但很可能污染地下水;电解处理呢,把水分解成氢和氧排放出去,但日本人说这需要的电量太大,太贵了;至于固态掩埋,那就更贵了,当年苏联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建造了一座巨大的石棺将反应堆罩在里面,日本政府显然不愿意选择这种在他们看来“性价比低”的事,固态掩埋的预估成本是排入大海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想来想去,还是排入大海最“划算”。他们承诺,会清除核废水中的绝大部分放射性物质,但最顽固的“氚”无法清除,在排水之前,他们会把氚的浓度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并且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机构的调查。但是,一来如此大量地向海洋排放核废水,之前谁也没干过,不知道后果究竟怎么样;二来日本政府一向信誉“良好”,行事“文明”,秉承“躬匠精神”,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严格按照标准处理,就不好说了,这也正是国际社会反对他们排水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岛核泄漏过去了十二年,但日本还准备继续影响世界三十年,要从今年开始分三十年把核废水排入大海。不过,核灾害虽然可怕,我们却也不必谈核色变。核能发电不产生污染和二氧化碳,更加环保、清洁。而且,目前全球都面临着能源危机,核资源远比矿石资源丰富。现在世界上的铀储量大约有417万吨,数字看着不大,世界煤炭储量有1万亿吨呢。但1千克铀所能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这是二百四十万倍的差距啊!在能源危机面前,核能是世界各国都不会放弃的宝贵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核能非常值得开发利用,只是由于它本身能量巨大,也会给使用它的人带来风险。但不能因为风险而弃用,那就是因噎废食了。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的事故,都有很大的人祸成分,给全世界提供了前车之鉴。核事故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提高防范意识,是对核电站谨慎建设,而不是考虑应不应该使用核技术。至于真要身边发生了核事故或者核战争,那还是那句话,想也没用,纯粹是杞人忧天,别琢磨那么多了,吃好喝好最实际。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提到:原子的发现和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极大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核能发展也伴生着安全风险和挑战。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安全。这才是我们对核技术的正确态度。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喜欢的小伙伴记得三连加关注,咱们下期再见,拜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集不够看?你还可以看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