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癫痫病相关科普知识,请您在微信中关注——向日葵关爱中心哦!

■ 癫痫发作对患儿智力有什么影响?
■ 停药后癫痫究竟会复发吗?

■ 儿童癫痫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护理?

以上是小葵在后台搜集到的癫痫患者及癫痫儿童家长咨询频率较高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包图网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上述问题,从而积极治疗癫痫病,我们特邀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袁宝强教授为大家做相关分享,希望能帮到大家~

作者简介

袁宝强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儿童康复中心主任

■ 儿童难治性癫痫MDT负责人

简介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儿童神经科,访问学者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脑科学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
  • 中国儿童抽动障碍协作组委员
  •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科学分会儿童发育障碍与干预学组委员
  • 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小儿神经学组副组长
  • 江苏省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
  • 江苏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儿童脑瘫专业委员会委员
  • 江苏省儿童抽动障碍协作组副组长
  • 徐州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徐州市医学会癫痫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徐州市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康复学组副组长
  • 徐州市康复医学会理事
  • 徐州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

一、癫痫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吗?

大多数癫痫患者的智力与正常人一样,只有少数患者低于正常人。影响癫痫患者智力低下的因素很多,首先与癫痫的病因有关,有些癫痫合并有大脑发育不良,还有一些是属于先天代谢异常疾病,常常合并有智力低下。

不同类型的癫痫对智力的影响也不同,原发性癫痫如失神癫痫、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往往对智力没有什么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包图网

婴儿痉挛症这种类型的癫痫90%以上有智力障碍。发作的频率对智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发作越频繁,智力低下的发生率越高

有研究证明,在小儿癫痫中,若是每年平均发作11次以下,智力低下仅占28%;在每天均有发作的癫痫患儿中,智力低下者高达7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包图网

发病年龄和智力发育也有密切关系,发病年龄越小,对智力的影响越大。据调查,一岁以内发病的儿童70%以上合并智力低下,而9岁到15岁之间发病的儿童,智力低下者仅占40%左右

长期大量服用抗癫痫药物,其副作用可能影响患者的智力,但正确合理的抗癫痫治疗对智力的影响并不大小儿癫痫经过治疗后,如果发作很快得到控制或减轻,智力的发育也能得到改善

二、癫痫患者停药后究竟会复发吗?

这是癫痫患儿家长们常问的问题,也是医生所关心的问题。但从临床上来说,医生无法肯定地说"会复发"或"不会复发",这样的回答显然是不科学的。实际上生常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预测复发风险的大小

研究显示,提示停药后可能不再复发的因素有:

◆ 一直没有发现明确的癫痫病因;

◆ 孩子生长发育及神经功能正常;

◆ 脑电图无癫痫样放电;

◆ 发作很容易用药物控制。

如果您的孩子都符合这些条件,那么停药后不再复发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如果没有一条符合,那么复发的可能性约为50%或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 包图网

总的来讲,当服药的孩子能保持2年完全无发作,就可以尝试着逐渐减停药物。如果孩子的具体情况提示有停药后有复发的可能性,直到能保持持续4~ 5年无发作后再逐渐减停药物。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没有人能够保证停药后无发作。实际工作中,何时考虑停药是医患双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共同做出的

三、儿童癫痫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01对于小儿癫痫来说,高热、惊吓、过分激动及劳累等都会诱发癫痫发作,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尽量控制这些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02癫痫发作时患儿不能自控,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家长应该禁止患儿单独登高、游泳,不要单独外出,在孩子的卧室最好不要放棱角突出的家具。地板应保持清洁,条件许可时可铺设地毯。

03 家长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应当有规律,可适当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紧张等。

患儿饮食应当给予富于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维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勿暴饮暴食。

04患儿服药期间,家长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有无眼球震颤、嗜睡、兴奋、走路不稳等。遵医嘱定时去医院检查血象、肝肾功能

05 当孩子发作时,家长千万不可惊慌,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扣。可用纱布包裹舌头,并将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保持呼吸通畅,让痰液流出,避免咬伤舌头。

家长不要强行压住患儿抽搐的肢体,以免骨折和脱臼。在患儿抽筋后,应保证患儿能在安静的环境下休息

如果您有任何疾病疑问和难题都可以在评论区向我们提问,请尽可能描述清楚自己症状和自己想要问的问题,我们将邀请专业医生在以后的文章中为大家详细解答。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疾病科普知识,可微信关注——向日葵关爱中心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