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再加上吃元宵的习俗,这个节日就和团圆两个字牢牢的联系起来。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不管是南方北方都对这个节日比较重视,举行很多的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为探究当地百姓对元宵节习俗和来历的看法,2023年2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欢岁迎春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走访实践。
实践队员事先通过网络渠道查找相关资料,得知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为深入探究当地人民对元宵节的看法,实践队员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一位大妈告诉我们,当地的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等活动。吃元宵是中国古老的一个传统节日,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元宵多在元宵节吃,也有当点心吃,一般有多种馅料,其中黑芝麻最为常见,元宵除了一般种类的,还有酒酿小圆子等种类。随后一位大爷向我们分享了关于元宵节来历的一个传说: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实践队员了解了元宵节的相关习俗和来历。无论是象征团圆的元宵,还是启迪智慧的灯谜,都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我们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撰稿人:孙靖宇
欢岁迎春调研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