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过年时会制作和张贴美丽的年画,年画的内容丰厚多彩,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为深入了解年画文化,2023年1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欢岁迎春调研队成员来到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走访实践。
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武强年画因主要产于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而得名,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有"年画之乡"之称。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是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的彩色套印而成的木版画。武强年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构图饱满、主题突出,结构紧凑、线条粗犷,兼施黑、红、绿、黄、紫、粉等色,对比明快,极富有装饰性。有门画、窗画、灯画、斗方、贡笺、中堂画、炕围画、顶棚画、囤画、对联、条屏等,甚至牛棚马厩也有专门张贴的年画。在雕法上有的精细,有的粗细相间,尤以大刀阔斧粗犷自然的刻法见长,以阳刻为主,有的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表现出刀味木趣、笔情墨意,弄成独特的古朴而稚拙的风格。题材主要有戏文故事,风俗时尚、喜庆寓意,娃娃美女,花卉山水等。代表作品有"踏雪寻梅"、"三娘教子"、"赵州石桥"等。
实践队员在社区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居民们就春节张贴年画进行调研。通过对居民们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实践队员了解到绝大多数居民仍保持着张贴年画这一传统文化,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里有着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功不可没。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认识到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年画更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年画穿越时空的距离,与人民为伴,谱写涓涓历史长卷,用浓淡相宜的色彩和生动传神的形象,鼓舞着人心,展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撰稿者:王晓彤
2023年1月25日
欢岁迎春调研队
热门跟贴